高艷敏 (山東藝術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00)
“纖維藝術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它是使用天然纖維、人工纖維、化學纖維、有機合成纖維,通過編、結、纏、繞、貼、扎、縫、染等綜合技法構成軟體或綜合材料構成體,如編織品、裝置軟體等,通稱為現代纖維藝術。”由此定義可以看出,纖維藝術是以材料為基本創作載體的,纖維藝術是一種材料的藝術,材料是纖維藝術的靈魂,對纖維藝術的創作至關重要。
纖維材料一般分為兩大類:天然纖維和人造纖維。天然纖維主要有毛、絲、革動物纖維,棉、麻、藤、竹、木等植物纖維以及石棉、玻璃纖維、金屬絲、金屬片等礦物纖維所組成。人造纖維主要由化學纖維和再生化學纖維所組成。一方面,對于接受者來說,正因為現代纖維材料這些特有的特質,使得現代纖維藝術在受眾上有了很大一批追隨者。首先,因為動植物纖維材料普遍具有樸實天然的美,人造纖維材料一般則具有彈性光亮的美,而實物材料則有實物特具的內函信息美;其次,纖維材料質地本身所具有的物理性與化學性,使得纖維藝術作品不僅具有御寒、保暖、防潮、吸光、隔音等功能作用;再者,由于人們經常面對過于冷漠和堅硬的社會,而纖維藝術的軟性材料充滿著自然氣息并且藝術形態豐富多樣,因此人們往往更加向往重歸自然的感情交融,思考體味返璞歸真的人文關懷,這就使得纖維藝術有了接納者。另一方面,對于纖維藝術的創作藝術家來說,由于“藝術家對于自然有著雙重關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隸。”這種語境,使藝術家們充分關注并利用了這種來自于自然又回歸自然的獨特的“親和性”的纖維藝術,這就造就了纖維藝術的廣闊的大眾生存空間。
纖維藝術一般運用在室內空間環境中,而人的 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內度過,與人關系最為密切。由此可見,現代纖維藝術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纖維藝術家通常利用一些與人類最具親和力的材料 以編制,環結,纏繞等方式塑造平面、立體和空間 裝置形象,來展現纖維藝術的魅力。由于材料本身性質,決定了纖維藝術作品給人強烈的親切感,歸屬感。
纖維藝術的運用又被稱為是歷久彌新的藝術,從廣義上看,纖維藝術已經有幾千年歷史,傳統樣式的掛毯,地毯,勒絲,織錦,織繡等都是屬于纖維藝術。同時纖維藝術家在繼承了傳統纖維藝術的基礎上,用纖維材料以現代構成的空間意識開拓了越來越廣的視野空間,使這種與環境相結合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了區別過去傳統樣式風格的時代性。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纖維材料不僅僅局限于過去傳統的材料概念,愈來愈多新興材料的出現也促進了更多的纖維形式的發展。這種發展,也使得人們更加注重藝術發展與周圍環境、自身心理的整個協調發展。
“第五空間-纖維與空間藝術展”作品
結合眾多現代纖維藝術作品,從中可以發現創作者更加重視材料自身的美感,這與纖維材料的獨特藝術性是難以相割的。
作為古老藝術代名詞的纖維藝術,集古典與現代、浪漫與沉穩、工業文明與傳統手工一體,這種獨特的藝術性與外在審美性,使纖維藝術被廣大公眾所歡迎。這種歡迎,不僅僅是其獨特性,還由于現在人們經常被一種缺少情感模式的現代都市環境所包圍,缺少人際之間情感的交流,生硬的周圍環境使人們迫切尋找一種心理安慰和回歸人類原始自然的美好向往。而纖維藝術這種獨特藝術形式與周圍環境的完美結合,打破了僵硬的空間模式和生活方式,在冰冷社會中增添了一絲柔和、溫馨、融洽因素。正好迎合了人們的心理慰求,人們心理獲得安康和平靜,也使得纖維藝術成為一種永恒生命力的藝術。
纖維藝術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在普通材料創作之下,設計出與眾不同、意料之外的作品是纖維藝術成功的焦點所在。可以說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材料的更新,藝術形式也層出不窮。如何在有限的材料基礎上設計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成為首當其沖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需要結合特定材料的特殊性質進行創作,展示設計者獨一無二的創意思路,這就使纖維藝術不同于其他藝術學科,在其創作之初就形成了一個整體思路,更加注重整體主體性的構想,表達主題觀念,正所謂“手未到腦先行”。
依據環境的不同,纖維藝術的創作也會不同。纖維藝術的風格體現和表達形式都會對特定的環境產生影響。例如,在一些酒吧等娛樂場所,一幅構成活躍跳動、色彩絢麗的作品懸掛于墻面,給顧客放松、肆意的氛圍。反之,像在學校圖書館這種場合懸掛類似的作品則會顯得突兀、格格不入。對于纖維藝術家來說,如何更好的甄選和利用普通材料表達處主題概念,表現出自己創作靈感與觀念,創作出帶有靈性、引起觀者共鳴的作品,是至關重要的
馬塞爾.杜尚曾說:“任何東西都可以是藝術,只要藝術家認為那是藝術。”一件藝術品之所以成為藝術品,是因為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圍繞自己的創作意圖,將情感,思想等因素融入到作品中,傾入了設計者的靈魂,引起觀者心靈震撼。纖維藝術家在纖維藝術的創作過程中,更多的注重利用纖維材料本身的特質,將作品與所處環境融為一體,以不同的色彩及相應的技法將創作者的創作思想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從而造就了纖維藝術作品的獨特性,同時作品也表達出了藝術家的個性及風格。
而且,這是個個性張揚的年代,人人強調自我的回歸,纖維藝術在這個大思潮中找到發展方向。
任何材料都來源于自然,大自然是藝術家創作源泉和創作媒介。纖維藝術取材于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當今社會中,大多用品都是出自冰冷的機器,我們的生活也逐漸缺少了人性化,而纖維藝術則給人們透射出一種心靈的慰籍。它是用各種材料構成,它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可以給創作者們源源不斷的靈感及創作空間。纖維藝術為調動人們的視覺感受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給人以樸實無華直達心靈的視覺效果,構建了個性的審美王國。纖維藝術的實用功能能使它成為公共場所的地面裝飾、墻壁裝飾、各種室內廳堂裝飾得合適選擇。就是因為如此,使纖維藝術成為人們青睞的、不可缺少的、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由此,纖維藝術真正做到了來源于自然,回歸生活。
纖維藝術順應時代潮流,其材料特點、自然風格以及貼近生活等特點充分體現了它的自身魅力,符合人類的社會需求和審美需求。纖維藝術所特有的藝術性與人類情感的完美結合又為其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在大機器生產占據主導地位的今天,纖維藝術巧妙地讓雙手與機器工具結合起來,讓人腦與電腦結合起來,以其獨特的形態和魅力走進人們的生活,呈現出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替代的地位。
[1]林樂成.王凱.《纖維藝術》.上海畫報出版社,2006.
[2]黃麗娟.《纖維藝術探索》.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7.
[3]陳瑾.《材料—纖維藝術的重要表現語言》.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4]滕非.《材料.藝術.設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
[5]徐白家.“材料是創作的第一語言——對現代纖維藝術的思考”《蘇州絲綢工業學院報》.1998年6月.
[6]施慧:“現代壁掛藝術——從洛桑國際壁掛雙年展看現代壁掛的發展進程”.《裝飾》.1997年1月.
[7]馮博一.施慧.單增.“第五空間——纖維與空間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