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衛和,馮推俊
(海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海南 五指山 572200)
陰道炎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直接影響女性身體健康,為日常生活及工作帶來不便和痛苦。現就本院采用直接涂片法對4 053例陰道分泌物進行檢查的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海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住院及婦科門診送檢的4 053例陰道分泌物,包括臨床診斷陰道炎、陰部瘙癢、白帶增多患者及健康體檢的青春期至老年期(12~60歲以后)。
1.2 方法 采用直接濕片法及干片法,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1]進行檢驗,標本由婦產科醫生取樣立即送檢。
1.3 判斷標準
1.3.1 陰道毛滴蟲(Trichomonas vaginalis,TV)在室溫下用生理鹽水懸滴法置于低倍顯微鏡觀察,可見波狀或螺旋運動的蟲體,將周圍白細胞或上皮細胞推動,發現異常活動的再轉換成高倍鏡。在高倍鏡可見頂寬尾尖倒置呈梨形,頂端及后端有鞭毛、體側有波動膜借以移動的陰道毛滴蟲即為陽性。
1.3.2 念珠菌陰道炎(Candidal vaginitis) 由婦科醫生取陰道分泌物涂片送檢,用革蘭染色后,用水沖洗,放置在室溫下自然晾干油鏡鏡檢,可見卵圓形革蘭染色陽性孢子和芽生孢子或假菌絲與出芽細胞相連接成鏈及分枝狀即為陽性。
1.3.3 細菌性陰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采用細菌性陰道病檢測試劑盒(化學反應法,由鄭州浪峰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提供)進行檢測。以唾液酸酶顯色程度做出判斷:不顯色或黃色標記為“-”,表示陰性;顯淡藍色標記為“±”,表示弱陽性;藍色標記為“+”,表示陽性,該孔陽性指示可能感染細菌性陰道病(BV)。
4 053例陰道分泌物中檢出念珠981例,檢出率為24.2%;檢出BV 454例,檢出率為11.2%;檢出滴蟲58例,檢出率為1.4%。結果見表1。

表1 4053例陰道分泌物檢測結果[例(%)]
陰道分泌物為女性生殖系統分泌的液體,俗稱“白帶”,主要成分為陰道鱗狀上皮細胞和大量的乳酸桿菌、少量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和BV相關的桿菌、陰道加德納菌、人型支原體、解脲脲原體等。正常人陰道分泌物中的乳酸桿菌對維持陰道正常生態環境有重要作用,該菌能將陰道上皮細胞糖原轉變成乳酸以維持正常陰道所特有的酸性環境(pH值在3.8~4.2),抑制其他病原菌生長,有利于陰道自凈作用。BV相關菌在陰道內增殖可能是因缺乏產生過氧化氫(H2O2)的乳酸桿菌或異常細菌及其他因素(質粒、抗生素、性交等),而造成正常菌群數量減少引起陰道炎。
滴蟲性陰道炎主要與性生活不潔或感染有關。滴蟲陰道炎的白細胞數較多(以膿細胞為主),分泌物多呈膿性。滴蟲在陰道內消耗糖原,減少乳酸的形成,改變了陰道的酸堿度,有利于細菌繁殖,從而促進炎癥反應。
念珠菌性陰道炎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近年來念珠菌感染越來越多,是在醫院感染中居前位的病原菌,僅次于革蘭陰性桿菌[2]。白色念珠菌通常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定植于人體腸道和陰道黏膜。當臨床上濫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抗癌藥物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破壞了陰道正常菌群關系,造成陰道微生態紊亂,抗感染能力降低,從而使條件念珠菌大量繁殖而導致陰道炎的發生。采用分泌物涂片,革蘭染色用油鏡檢查。此法方便、準確,檢出率為24.2%;在24.2%的檢出率中包含部分感染患者經臨床治療后復查的結果。但總體霉菌性陰道炎明顯高于BV及滴蟲陰道炎,這與沈志紅等[3]的普查結果相符。霉菌性陰道炎發病率高且易于復發,并呈上升趨勢[4]。除上述濫用藥物外還可能與外環境及衛生習慣有關。五指山市地處熱帶雨林區,年平均氣溫22.4℃,相對濕度為84%,適宜霉菌生存。霉菌通過浴巾、洗衣機、座便器、衛生巾等途徑傳播。因此注意個人衛生,養成經常對內褲消毒或衣物在日光晾曬的習慣可以防止或減少滴蟲及念珠菌的發生。
BV是由相關菌替代正常陰道乳酸桿菌所致的一種病,單憑唾液酸酶陽性結果并不能作為診斷BV病的唯一標準。該法雖敏感但不特異,因為精液、宮頸黏液、經血、滴蟲性陰道炎、陰道灌洗等因素可使陰道分泌物pH值升高,刺激其他病原菌生長,導致部分患者出現臨床表征,因此還要結合陰道分泌物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確定查到線索細胞是Amsel標準中特異且敏感的重要指標,用涂片法對BV患者的陽性預測可達85%~90%[5],對于提高細菌性陰道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實踐表明,濕片法簡單、方便快捷被廣泛用于臨床,可在送檢標本中發現混合感染,這給滴蟲與BV鑒定帶來了難度,一定程度上影響檢測結果。為確保檢查準確性,建議采用陰道毛滴蟲單抗制備的膠乳免疫凝聚,其可提高滴蟲性陰道炎準確率。此外支原體、衣原體、淋球菌和其他致病菌引發的陰道炎所占比例也不少,值得加強防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醫政司.全國臨床操作規范[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324-326.
[2]畢紅琳,羅卓躍,徐升強,等.醫院念珠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J].數理醫藥雜志,2011,24(2):203-204.
[3]沈志紅,陳俊杰.慈溪市婦女陰道分泌物檢測結果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09,21(4):62-64.
[4]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207-1208.
[5]Thomason JL,Gelbart SM,Anerson RJ,et al.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dragnostic criteria for bacterial vaginosis[J].Am J Obstet,1990,162: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