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芳
(貴港市人民醫院,廣西 貴港 537100)
監護儀作為實時監測危重患者和手術患者生命指征的重要設備,在臨床中已廣泛應用,但監護儀在應用過程中,需要護士具備熟練操控儀器的能力和掌握一定的心電圖知識。由于監護儀的應用尚未列為護理院校的常規教學內容,新上崗護士普遍存在監護儀應用能力的饋乏。我院對近兩年參加工作的年輕護士應用監護儀的能力進行了調查,并針對存在問題采取了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參加工作的133名護士,其中本科畢業11人,大專畢業108人,中專畢業14人;已全部取得護士執業證,獨立排班;分布在27個護理單元,其中在病區110人,急診科6人,重癥監護室17人。各護理單元均配備有型號不同的監護儀2~3種,此批護士在進入科室時均由所在科室進行過入科培訓,包括監護儀應用的初步培訓,并經考核合格。
2.1 不足 護理部于2010年1~3月每月護理質量檢查時抽查各科青年護士1~2名進行監護儀使用的操作,并就應用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提問,將各人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分類,發現主要存在問題是:對使用監護儀的護理質量重視不夠,工作忙時不進行報警值的設置;對多功能監護儀的監測原理不夠熟悉;對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監護儀使用的不同細節掌握不透;對監護參數異常時報警值的設置把握不好;對五導聯心電監護的應用了解不全;對報警原因的分析和常見簡單故障的排除能力欠缺,對心電示波的判斷力不足。
2.2 培訓方法 (1)護理部集中舉辦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監護儀的應用操作培訓班,要求青年護士根據自已所在科室的需求接受培訓。(2)請心電圖科醫師作心電圖知識專題講座。(3)由護理部組織編寫不同型號監護儀的操作規程和監護儀應用相關知識下發護士學習,將應用監護儀時需要掌握的知識編寫其中,使之能有針對性地去學習。(4)護理部組織專門人員到臨床對青年護士進行監護儀操作應用的實戰考核,對應用存在問題進行點評和現場指導。(5)由科室實行一對一帶教,指定專門的高年資培訓老師按護理部的要求進行科內現有監護儀應用的系列培訓后考試過關。
2.3 統計學方法 將調查資料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分析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實施監護儀應用的系列培訓后,提高了青年護士操作監護儀的熟練程度,應用能力增強,培訓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護理部培訓前后監護儀應用能力比較[例(%)]
4.1 監護儀培訓
4.1.1 教會操作的同時還要教會為什么要這樣操作 我院對新護士應用監護儀的培訓主要由科內負責培訓工作的高年資護士實施,培訓后經過操作考試合格才能單獨操作監護儀。但檢查中發現科室的培訓小組對年輕護士應用監護儀的培訓只局限于按操作規程教會操作,對相關知識和原理的指導極少講解,使之只會操作儀器,與之相關的一些知識無法同步跟上,同時科室對提高護士監護儀應用的培訓效果缺乏日后跟進和評估,也缺乏定期強化培訓,使在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未及時得到發現和糾正,形成“破窗效應”,影響了護理質量。檢查發現相當部分青年護士對操作流程較了解,對相關的知識不了解,比如對儀器的工作原理不了解的占65.4%。在考核中發現,護士對心率、血壓正常時報警范圍的設置較熟練,但對生命體征處于異常狀態時報警范圍的設置欠熟悉的占66.16%;對三導聯心電監護因應用較多且較熟練,對五導聯心電監護的應用則知道較少;對心電示波的判斷尤其是對常見心律失常的判斷不熟練,提示我們對新參加工作護士監護儀應用的培訓,不能僅局限于只教會操作儀器,應對監護的相關理論知識都納入培訓的內容中進行系統指導,這樣才能確保和提高培訓效果。統計學處理顯示,培訓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此外,護士長在平時的工作中還要加強對年輕護士使用監護儀進行監控,因青年護士要將理論轉化為能力需要一個不斷實踐、不斷引導和帶教過程方能達到。
4.1.2 要會做還要知道為什么要做 多功能監護儀主要用于監測生命體征,對其監護功能的選擇應根據患者情況而定,但無論選擇何種功能,都應對所選擇的監護項目設置報警參數,使患者病情一旦發生變化,就可通過報警引起醫護人員的注意,以便能及時分析處理。可以說儀器的報警功能是提供醫護人員發現病變的一個重要途徑,不能輕易放棄這個途徑或不充分利用好這個功能。檢查發現報警參數設置不合理的情況中,除有部分是護士對報警設置不熟悉外,另有相當部分是不重視對報警值設置所至。經過我們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后,糾正了部分護士不重視設置報警值功能現象。
4.1.3 擴大培訓知識面,涉獵醫學工程和電子信息基本知識 護理人員要較好地理解和應用好監護儀,需要對人體工程學和醫學電子信息技術有一些了解,這樣才能對儀器應用原理和簡單故障的原因有所了解和做出判斷。如指脈氧監測時影響監測結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黃疸、碳氧血紅蛋白水平升高、甲床光澤度、異常血紅蛋白血癥、直接強光照射、皮膚色素沉著、灌注受損、心動過緩等。監測血壓時如袖帶綁扎不合要求、肢體活動或壓迫袖帶,都會影響血壓值[1];指脈氧監測時脈氧探頭夾在測量血壓的一側肢體,導致監測結果高低不定,影響對患者病情的判斷。從考核中暴露出部分青年護士對指脈氧下降報警原因分析不準確,其中原因之一是對指脈氧監測的原理及影響因素了解不足所致。經過對這方面知識反復學習和指導后,使青年護士對簡單故障能善于從工作原理方面去展開思路,逐一排查,提高了應用能力。
4.1.4 心電圖知識作為培訓的重要內容同步進行 心電監護需要護士具備分析判斷心電示波正常與否的能力,要使監護儀真正地發揮作用,需要護理人員掌握一定的心電圖知識和病理生理學知識,而心電圖知識在校時學習和進入臨床實習時學習的時間均較短,掌握不牢固,造成青年護士臨床應用時這方面的知識明顯薄弱。心電監護的主要監測內容是心率、心律、ST段,而這些都會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心電示波波幅和掃描速度選擇不當,會使心率顯示減少和R-R間距失真,導聯線安裝錯誤時會出現一些導聯的心電示波主波方向向下。三導聯和五導聯的應用應根據監測內容不同而所區別,3電極導聯簡單、實用,監測的重點是心律紊亂,適用于絕大多數危重患者的心電監測。5電極導聯監測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斷更需要護理人員對心電圖知識的刻苦學習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才能達到。護理部進行系列培訓前,多數年輕護士對以上知識掌握不夠,影響了監護儀的有效應用。培訓后,護士對心電知識的知曉率大大提高。
4.2 培訓效果
4.2.1 年輕護士應用監護儀的理論水平和能力有了提高 通過護理部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年輕護士對監護儀應用重要性有了正確的認識,舉辦了不同型號監護儀操作培訓班和下發有關監護儀應用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大大規范了操作行為,消除了不良的使用習慣,增強了操作能力,并且使相關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加強和拓展,尤其是通過護理部組織護理專家業務查房抽考,現場對存在問題進行指出和指導,使科內青年護士都從中受益,提高了他們對監護儀應用實際操作常見問題的理解和處理能力。檢查證實青年護士應用監護儀的知識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培訓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2.2 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得到了保障 病情觀察是護士的重要職責,監護儀的應用為臨床危重患者的觀察提供了科學、便捷的手段,培訓后隨著青年護士應用監護儀能力的提高,使用的規范性、有效性得到了保障,克服了以往使用中不規范、不熟練等不足,減少了護士人為因素對監護儀應用效果的影響,最大限度地發揮監護儀的功能,使其真正起到監護病情的作用,保證了護理工作質量和避免延誤病情觀察的不良事件發生。
[1]林小紅.休克早期患者有創和無創血壓監測的比較[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3):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