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曉蘭,姬青云,滑小贊,孟全業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6;2.山西省農業種子總站,山西太原 030001)
馬鈴薯和水稻、小麥、玉米一樣,是世界上四大糧食作物之一[1]。它是人民群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糧菜兼用作物,也是一大經濟作物,其產品附加值很高,而且還是重要的工業原料。隨著種植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馬鈴薯加工業迅猛發展起來,農民種植馬鈴薯不僅有了出路,而且其價格不斷增長,從而提高了廣大群眾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2]。
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馬鈴薯種植面積穩步發展,并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經濟來源,在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施好肥料、保證養分供應是實現馬鈴薯優質高產,保證農民增產和加工企業增效的關鍵。但是山西省馬鈴薯生產地區的農民的施肥技術比較粗放,嚴重制約著馬鈴薯的增產潛力[3]。為此,迫切需要研究馬鈴薯生產的最佳施肥技術,為馬鈴薯的產量提高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供試材料為克新1號。試驗于2009年4月在山西省陽高縣進行。該地屬于沙質黏壤土,排灌方便,前茬為豆茬,土壤pH值為8.58。供試土壤理化性狀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地土壤養分狀況
試驗設5個處理:1.CK(N300P345K0,農民習慣施肥);2.N120P67.5K0;3.N120P67.5K105(減鉀 50%施肥);4.N120P67.5K210(優化鉀施肥);5.N120P67.5K315(加鉀50%施肥)。每個處理重復3次,共15個小區,每小區面積為7.4 m×4.5 m,采用隨機區組排列。馬鈴薯種植密度為49 500株/hm2。肥料使用尿素、過磷酸鈣和硫酸鉀,按試驗處理計算每個小區的施肥量(表2),磷肥作為基肥施入土壤,氮肥總量的2/3作為基肥,鉀肥總量的2/3作為基肥。在馬鈴薯現蕾時,追施氮肥和鉀肥總量的1/3(表 2)。

表2 試驗處理
從表3可以看出,由于受干旱影響,各處理均未達到目標產量。方差分析表明,其他施肥處理與農民習慣施肥(CK)產量之間差異達顯著水平。單產以氮磷鉀中優化鉀施肥處理(處理4)最高,為24 877.5 kg/hm2,其次,依次為加鉀50%施肥處理(處理5)、減鉀50%施肥處理(處理3)、氮磷施肥處理(處理2),這3個處理分別比CK增產 10 426.5,7 812.0,5 559.0,4 837.5 kg/hm2。試驗說明,產量的獲得主要是靠土壤本身的肥力和人為增施肥料,特別是氮磷鉀肥起決定性作用,只施氮磷肥增產作用小[4-7]。

表3 不同施肥處理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大薯塊、中薯塊的單薯質量均以氮磷鉀優化鉀施肥處理最高,農民習慣施肥為最低,其他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試驗表明,氮磷鉀搭配施用,有利于提高綜合經濟性狀[8]。由田間觀察可知,株高均以氮磷鉀處理最高,葉色濃綠;農民習慣施肥株高最矮,葉色淺綠色至黃綠色,其他各處理經濟性狀無規律。

表4 不同施肥處理對馬鈴薯經濟性狀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氮磷鉀中優化鉀施肥處理公頃產值最高,為29 647.5,其次,依次為加鉀50%施肥處理、減鉀50%施肥處理、氮磷施肥處理,農民習慣施肥最低。因此,氮磷鉀配合施肥中優化鉀施肥處理(處理4)為馬鈴薯增產和經濟效益增高的主要因素[9-12]。

表5 不同施肥處理經濟效益比較
本試驗結果表明,馬鈴薯每公頃施用氮肥120 kg、磷肥67.5 kg和鉀肥210 kg時產量最高,經濟效益較好,值得進一步示范和推廣。
馬鈴薯施肥對生長發育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以氮磷鉀搭配施用效果最好。試驗結果表明,氮素起決定性作用,只有在施氮肥的基礎上,磷鉀才能發揮作用,否則沒有效果[13]。因此,氮磷鉀合理配施是馬鈴薯高產的主要因素。
馬鈴薯是塊莖作物,施肥是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加效益的重要措施,如果氮肥施用過多,會使地上部生長過旺,不利于薯塊生長,結薯少而小,食味差;氮肥缺乏,植株生長瘦弱、矮小,葉色發黃,基部葉片過早枯萎,產量下降。磷肥可增加植株對氮肥的利用,促進根系生長和塊莖中干物質及淀粉的積累,增加塊莖耐貯性,提高植株抗寒抗旱能力。鉀肥有利于增強植株光合作用,促進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纖維素的合成,從而使植株健壯生長,對增強植株抗倒、抗寒、抗病毒等能力效果顯著。氮、磷、鉀三要素平衡施用,可有效促進植株地上部與地下部發展。陽高縣土壤中氮、磷、鉀3種營養元素含量較低,因此,氮、磷、鉀配合施用有利于產量的提高和品質的改善。
[1]李文剛.內蒙古馬鈴薯產業化發展戰略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S1):32-38.
[2]張永成,田豐.馬鈴薯試驗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譚宗九.馬鈴薯高效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4]李成軍.不同肥料的組配施用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試驗[J].中國馬鈴薯,2002,16(5):294-296.
[5]段玉,王硯田,劉富俊,等.馬鈴薯吸肥特點及平衡施肥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3(6):5-6.
[6]陳永興.冬種馬鈴薯測土配方施肥試驗 [J].中國馬鈴薯,2007,21(5):283-284.
[7]陳永興.氮磷鉀配施對馬鈴薯產量和效益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08,22(4):213-215.
[8]周元成,仇泰嶺,姚滿生.SV有機無機復混肥對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8(1):11-14.
[9]丁海兵,鄧寬平,鄧祿軍,等.高寒山區鉀肥施用量對早熟馬鈴薯生長性狀的影響及效益分析 [J].天津農業科學,2011,17(1):68-70.
[10]王玉明,陳楊,劉忠文,等.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馬鈴薯施用鉀肥效果的研究 [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1):43-44.
[11]馮瑞琴,田豐.氮磷鉀配施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J].青海大學學報,2005,23(4):44-46.
[12]伍壯生.氮磷鉀施肥水平對馬鈴薯產量及品質的影響[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8:47-48.
[13]程天慶.馬鈴薯栽培技術 [M].2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