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林,趙金萍,李建華,張 強
(1.荊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荊州 434100;2.荊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湖北荊州 434100;3.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6)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在我國各葡萄產區普遍發生[1]。主要表現為病葉焦枯早落,病梢扭曲,發育不良,嚴重影響葡萄產量、品質和樹勢[2]。近年來,隨著南方地區葡萄栽培面積的擴大,葡萄霜霉病的危害也隨之擴大,其防治一直是生產上一大難題。它的發生與溫度、濕度、樹勢等因子密切相關,防治葡萄霜霉病,生產上一般使用甲霜靈、殺毒礬、乙磷鋁等藥劑。但長期使用這些藥劑已產生了抗藥性[3],防效越來越差,而且有的藥劑對人畜毒性較大,使用安全性差。
為了探討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新方法,本試驗在他人試驗的基礎上[3-5]選用幾種新型藥劑進一步研究,旨在為生產上防治葡萄霜霉病提供更有效、更環保、更經濟的藥劑。
本試驗于2009—2010年在湖北省荊州市荊亞葡萄園進行。供試品種為京亞(Jingya)[6],3 a生,栽培株行距為1.5 m×4 m,棚架栽培,中長梢修剪[7]。該園地下水位高(2—9月地下水位40~100 cm),土壤質地黏重,通氣透水不暢,栽培管理水平一般,葡萄霜霉病中等偏重發生。
試驗設計為:處理I.72.2%寶力克可濕性粉劑(江蘇寶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800倍液;處理II.18%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美國氰胺公司生產)1 000倍液;處理III.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上海杜邦農化有限公司生產)600倍液;處理IV.72%霜疫克星可濕性粉劑(四川廣漢市農豐農藥廠生產)750倍液;處理V.72%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生產)600倍液;處理VI.25%傳統藥劑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江蘇寶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500倍液;處理VII.噴清水作對照。
每小區2株,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各處理均于2009年8月23日、9月5日、9月18日噴灑藥液,重點均勻噴灑葉背面,以開始滴液為度。于10月1日、14日隨機抽取每處理中上、中、下部位葉片各100片統計病葉數,以計算病情指數及比較相對防治效果。
病情指數記錄分級采用Desaymard十級分級法[8](表1),并根據病級值計算病情指數。

表1 葡萄葉片霜霉病感病分級標準
病葉率=(調查病葉數/調查總葉數)×100%;
病情指數=(病級值×該級病葉數)/(調查總葉數×最高病級值)×100;
相對防效=(對照區病情指數-防治區病情指數)/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采用DMRT法[4]對防治效果進行顯著性檢驗。
試驗結果(表2)表明,供試的所有藥劑對葡萄霜霉病均有防治效果;2次調查都表明,處理I~V的發病率均顯著低于VI處理,說明處理I~V對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顯著優于傳統藥劑VI,且I處理對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調查結果表明,處理I~VI都有較長時間的防治效果,尤其是III~V。這可能與進入10月份后,天氣較干燥有關。

表2 幾種藥劑對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霜霉病是葡萄生產上的四大病害之一,對葡萄生產危害極大,防治葡萄霜霉病是生產上的重點。波爾多液對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較好[9],但配制比較繁瑣,技術性強,在生產上不易推廣。與邵明燦等[3-5]進行的葡萄霜霉病防治試驗相比,本試驗在施藥時間上有所推遲,其目的是減少越冬病菌基數,避免葉片提前脫落,使葉片在秋天仍可以進行良好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恢復樹勢,為第2年的高產穩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試驗表明,處理Ⅰ,Ⅱ,Ⅲ,Ⅳ,Ⅴ對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良好,顯著優于處理Ⅵ。其中,以72.2%寶力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各處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從高到低依次為:I>II>III>IV>V>VI>VII。
[1]曹若彬.果樹病理學[M].3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165-167.
[2]姚瀟.葡萄病害防治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6(6):85.
[3]邵明燦,盛寶龍,藺經,等.寶力克葡萄防治霜霉病試驗[J].落葉果樹,2002(2):58.
[4]李曉紅,史貴文,葛玉香,等.安克錳鋅防治山葡萄霜霉病試驗[J].中國果樹,1998(3):35.
[5]谷紅倉,徐加利,李慶奎.用甲霜靈錳鋅防治葡萄霜霉病試驗[J].北方果樹,1999(4):13.
[6]潘佑找.京亞葡萄在長江中游地區的表現及栽培要點[J].中國南方果樹,1999(5):43.
[7]潘佑找.怎樣確定葡萄結果母蔓的剪留量 [J].河北果樹,2000(1):52.
[8]李華.葡萄優勢抗病育種——理論與方法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63-65.
[9]劉會寧.葡萄霜霉病及其綜合防治 [J].北方園藝,1999(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