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旁聽人代會或人大常委會會議,是完善人大會議制度的有效舉措。對于進一步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密切代表同群眾的關系,增加人大工作的透明度,讓群眾更好地了解和監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增強公民參政議政意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實踐中,旁聽公民能否擁有發言權,一直存在很大爭議。
四川省南充市人大常委會蔣松柏撰文認為,旁聽公民擁有發言權。這是因為:一是具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合法性。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公民有向有關國家機關反映問題、提出建議的權利。現行法律并沒有明確禁止旁聽公民在人代會或人大常委會會議上發言。從目前許多地方實踐看,讓旁聽公民在人大及人大常委會會議上發言,既是公民言論自由的體現,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受到了普遍歡迎和認可。二是有利于調動旁聽公民的積極性。邀請公民旁聽人代會或人大常委會會議,不應該是流于形式上的擴大民主,應聽取方方面面公民的心聲,從而增強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意識和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如果旁聽公民“只聽不言”,雖然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可以用其他方式表達,但對這些意見和建議的處理會因多一道環節而不夠及時,甚至會不了了之,容易挫傷旁聽人員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最終旁聽制度也將流于形式。三是提高依法、民主決策的科學性。參加旁聽的公民大多選擇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或者比較熟悉的問題旁聽,對會議的議題感興趣,積極性高,參政議政能力強,旁聽前往往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其意見建議往往不乏真知灼見,聽取、分析、吸收公民的發言,進一步完善會議的審議意見,可以使審議意見更科學、合理,有助于社會主義政治生活民主程度和民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而且旁聽公民不屬于會議組成人員,可以盡其認識水平就某一問題發表更坦率的意見、提出更實在的建議。由此可見,要建立報名選擇制度,提前通知旁聽人員搞好調查研究,就一定議題限定發言時間,進一步完善公民旁聽制度。在此基礎上,給予旁聽人代會或人大常委會會議的公民一定的發言權,使他們旁聽不旁觀,能聽也能言,才能使公民旁聽制度不流于形式。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人大常委會滕修福撰文認為,旁聽人員不應擁有發言權。賦予公民旁聽權,并不代表公民擁有人大議事決策權,包括會議發言權。人大議事決策權是人大及其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法定職權,單個公民不應擁有,若賦予旁聽公民發言權有悖法律。無發言權,并不意味旁聽不能說話,旁聽公民可以圍繞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議題有序提出意見和建議。他認為,第一,公民旁聽是人大會議制度的創新之舉。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制定公民旁聽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制度,安排一般公民有序參與旁聽人代會或人大常委會會議,應該是人大會議制度的創新之舉。公民旁聽制度符合代議機關議事決策的公開原則,有助于推進議事決策的公開透明。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有中國特色的新型代議機關,創新公民旁聽制度是不斷堅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現實需要,有助于推進人大議事決策的公開透明,有助于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和拓寬公民知情知政渠道。第二,公民旁聽以“聽”為主,重在知情知政。從公民旁聽制度的制度名稱上來分析,公民有序參與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應在一“旁”“聽”會,以“聽”為主,無須發言,重在參與其中,重在知情知政。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充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憲法精神;創新公民旁聽制度,重在拓寬公民知情知政渠道。第三,擁有旁聽權,不代表擁有審議發言權。地方人大常委會制定公民旁聽制度賦予公民旁聽權,并不代表公民就有了審議發言權。關于這一點,有的地方人大公民旁聽制度就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如《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公民旁聽辦法》第十一條就明確規定“公民旁聽會議時無發言權和表決權”。第四,賦予旁聽公民發言權,有悖法律。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職權是法定授予的,只有經過人民依法委托的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才能擁有。若讓單個旁聽公民也擁有人大議事決策權(包括審議發言權)是有悖法律的,因為公民旁聽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是依據公民旁聽會議的相關規定確定的人選,不像人大代表那樣是經過依法選舉產生的,旁聽公民沒有經過人民依法授權,當然不能行使人大職權代表人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行使國家權力。第五,無發言權,并不意味旁聽不能說話。在代議機關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上,針對相關議題進行審議發言是人大議事決策的具體表現形式,此類發言權只能是人大及其常委會組成人員才擁有。當然旁聽公民無審議發言權,并不意味旁聽不能說話,如果這樣,公民旁聽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他認為,根據會議主持人的安排,旁聽人員可以有序發表意見和建議。如:針對某項議題可以安排時間聽取旁聽公民的意見和建議,供人大及其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議題時參考;也可以會前或會后單獨安排時間集中聽取旁聽公民的意見和建議,或書面征求旁聽公民的意見和建議,以不斷完善人大議事決策機制。關于如何聽取旁聽公民的意見和建議,《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公民旁聽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旁聽公民可以在會議審議議題的范圍內,書面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意見和建議。旁聽公民提出的重要意見和建議,可以在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簡報上刊登。”“旁聽公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研究處理。”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人大常委會劉家華撰文認為,沒必要給予旁聽公民旁聽時的發言權。他認為,公民旁聽人代會或常委會會議,是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一種很好的形式,但是,給予公民旁聽時的發言權則沒有必要。第一,民主是一個知情、表達、反映、收集、決策的過程,需要一套完整、嚴密的程序來保證這一過程的實現。民主程序包含了知情權和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是,作為民主決策程序中對民眾意見的收集整理,為達到全面性,而不是單方面的、個別人的表達,則更需要通過合理的嚴密的程序安排。根據我國憲法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有關規定,只有依照法定程序選舉產生,并經過資格審查的人大代表,在出席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大常委會會議時,才依法享有在大會上發表意見和提交議案的權利。以非人大代表身份參與旁聽的公民,沒有經過選民選舉和嚴格的資格審查程序,享有的應當是知情權,而不是只有人大代表才享有的在大會上發言的特定民主權利,否則,就違背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議原則,出現非代表(旁聽人員)直接行使代表權利的現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畢竟還是屬于代議制,是間接民主的一種形式。如果允許旁聽公民在人代會或人大常委會會議上發言,不符合代議機構的運作特點,削弱了代表的作用,同時也容易影響會議進程。旁聽公民參與國家事務的權利已經委托給人大代表,因此在人代會和人大常委會會議上旁聽公民并不直接擁有發言權,有什么意見建議可以向選區的人大代表反映。第二,旁聽公民不擁有直接發言權并不表明民主走了形式。公民通過旁聽行使“知情權”,從而了解人大的決策、監督過程和結果,便于更好地履行公民權利和義務。但是旁聽人員畢竟有別于出席人員和列席人員,在會議上他們的權利主要是“聽”,了解會議的議題、審議的情況和表決結果等,不宜直接發表意見。當然,為了有效發揮旁聽人員的積極性,增加信息的來源渠道,常委會應建立旁聽人員意見建議收集和反饋機制,旁聽人員可以在會前圍繞會議議題通過調查研究提出書面意見和建議,也可以在會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常委會辦事機構對旁聽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應及時受理,并對采納情況適時給予反饋。此外,人代會或人大常委會會議認為某些議題在決策前有必要直接、廣泛聽取公民意見,可以舉行專題“聽證會”,或者在人代會召開時設立專門的公民接待點,直接聽取意見。第三,西方民主國家的議會亦規定旁聽人員旁聽時不能發言。如法國議會對旁聽人員的身份沒有限制,但是有很嚴格的安全檢查措施。旁聽的人進出會場需通過專門的通道,旁聽席與正式會場之間是封閉的,旁聽人員無法進入正式會場。旁聽的人們都是謹言慎行,生怕一不小心弄出聲響來。旁聽人員旁聽時根本不能發言。如法國各級地方議會的會議可以接受公民旁聽。公民在旁聽中如果有什么建議和批評,可以通過選區的議員間接表達,也可向議會和政府提出書面質詢,其各級議會和政府有相應的受理機構。綜上所述,公民旁聽人大會議制度,對于進一步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旁聽公民不擁有直接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