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在1924年來到中國的四川,當時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氣非常悶熱。羅素和陪同他的幾個人坐著那種兩人抬的竹轎上峨嵋山。山路非常陡峭險峻,幾位轎夫累得大汗淋漓。羅素作為一個思想家和文學家,見到此情此景,沒有了心情觀賞峨嵋山的景觀,而是思考起幾位轎夫的心情來。他想,轎夫們一定痛恨他們幾位坐轎的人,這樣熱的天氣,還要他們抬著上山;甚至他們或許正在思考,為什么自己是抬轎的人而不是坐轎的人?
羅素隨著竹轎一上一下的韻律思考著,轉眼到了山腰的一個小平臺,陪同的人讓轎夫停下來休息。羅素下了竹轎,認真地觀察轎夫的表情。他看到轎夫們坐成行,拿出煙斗,又說又笑,講著很開心的事情,絲毫沒有怪怨天氣和坐轎人的意思,也絲毫沒有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悲苦的意思。他們還饒有趣味地給羅素講自己家鄉的笑話,很好奇地問羅素一些外國的事情。他們在交談中不時發出高興的笑聲。
后來,羅素在他的《中國人的性格》一文中講到了這個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了一個著名的人生觀點: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
幸福就是如此,坐轎子的人是幸福的,抬轎子的人也未必不幸福。
莎士比亞在談到人生的處境時也曾經有過一個很經典的比喻,他說:我們的身心就是一個苗圃,而我們的主觀意志就是苗圃的園丁。不論我們是種植奇花異草還是單獨培植一種樹木,不管是精心栽培還是任其荒疏,那權力都在我們自己。也就是說,假如你愿意自己是快樂幸福的,你自己就可以做到,權力都在你自己的手中。
歸根到底,幸福是來自對人生的滿意程度,它與金錢、權力、地位沒有多大關系,無論在哪種身份背景下,只有當自己覺得心靈舒坦,精神充實,才會感覺到幸福;只要打造一個簡單快樂的心境,就能提高生活的幸福度。反之,即使有再豐富的物質,有再多的愛,心靈沒有陽光,也是感覺不到幸福的。如果認識到這點,我們就會發現富翁是幸福的,漁夫是幸福的,撿破爛的老太太是幸福的,遠離商業戰場選擇回歸恬淡生活也是幸福的。
或許,我們也曾一心一意追求過形式上的美好與條件上的耀眼,以為那才是幸福,其實,經歷過人世百態后,方才明白幸福的真意。也許,唯有嘗過生命諸般滋味,才發現,真正的幸福,全在自己內心的感受。
(聶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