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計劃

孫子兵法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在營銷當中為顧客創造價值是正,以小博大的傳播是奇,守正出奇才能無往不勝。
雖然大家對營銷一詞耳熟能詳,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營銷是欺詐式推銷,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花言巧語,顛倒黑白,即所謂的“忽悠”;有人認為營銷是死纏爛打式的強制銷售,受不了麻煩只好買單……這些觀點在我們身邊尤為常見,其實都是對營銷概念的誤讀和誤用。真正的營銷不是短期的,不是局部的,更不是欺詐性的,而是為顧客服務、為顧客創造價值的藝術。
營銷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不但經營企業需要營銷知識,政府和非盈利性機構也不例外??纯唇裉煳鞣絿也粩嗯噬母傔x經費,各出奇招的競選廣告,就會了解營銷對政治的影響。甚至可以說,美國總統競選中巴拉克?奧巴馬的勝出也得益于網絡營銷,他的團隊動用了各種互聯網工具,諸如官方網站、社交網站、搜索引擎和視頻多媒體等為其宣傳造勢。宣傳攻勢取得了豐厚回報,整個競選資金超過85%來自互聯網,雖然大都是低于100美元的小額捐款,但最終聚沙成塔,總額達到了5.2億美元,所以有人戲稱奧巴馬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互聯網總統”。營銷理念還可以應用于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學校、為患者解除病痛的醫院、為信徒營造寧靜精神世界的宗教團體,因為這些機構都在為其目標受眾提供某種價值和利益。
孫子兵法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在營銷當中為顧客創造價值是正,以小博大的傳播是奇,守正出奇才能無往不勝。
心正身正才能守正
要做到為顧客創造價值,第一步就是“正心”。德魯克認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在于創造顧客,因此企業的價值也取決于顧客,顧客多還是少,大還是小,忠誠還是不忠誠,都決定了企業能走多遠。只有企業贏得了顧客的滿意和忠誠,才會有未來的贏利保障。而顧客是否滿意取決于營銷為其創造的價值大小。從顧客導向這個意義上來講,營銷的最高境界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營銷的底線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目標遠大的營銷可以等同于一種慈善活動。
營銷就像談戀愛,關愛顧客,惦念顧客,渴望接觸顧客。米爾頓?科特勒說過:“早晨起來,你先想到的是怎樣為客戶服務,而不是想客戶的錢,你就成功了。”真正的營銷者追求可持續發展,追求長期成功,努力創造顧客和企業自身的雙贏。美國蘭德公司用20年時間跟蹤研究500家世界大公司,發現百年不衰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不再將追求利潤作為唯一目標,而具有超越利潤之上的社會目標。
第二步是“正身”,實現“知行合一”。企業管理層必須研究顧客的需求,研究其行為規律和行為特點,分析影響購買決定的各種因素。多渠道加強與顧客之間的溝通,養成從客戶的角度看問題的習慣。與顧客溝通時,采用他們熟悉的語言,以及他們喜歡和愿意接受的方式,然后尊重顧客的意見和建議,以超越競爭對手的方式去滿足顧客。
營銷者應該站在顧客的角度,不是自己賣東西而是幫顧客買東西,始終以顧客利益為中心,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幫助顧客做出最優的購買決策。讓顧客在收集信息、評估選擇和購買決定過程中得到專業性的建議,從而減少購買支出,在企業和顧客之間建立雙贏關系,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這就要求銷售人員了解產品的各項性能指標,了解自己產品與競爭產品相比的優缺點。顧客不知道的,銷售人員要知道;顧客知道的,銷售人員要知道得更詳細。
以小博大方可出奇
顧客認可的產品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為多數顧客不具備專業知識,不會去分析商品的性能指標,而是憑感覺購買。競爭勝敗取決于顧客的想法而非企業,會定位會傳播的商品才最受歡迎。怎樣才能讓傳播到位的同時節約成本?這里沒有固定的套路,需要營銷者突破常規,敢于創新。孫子兵法又云: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1915年,茅臺酒代表中國參加巴拿馬的萬國博覽會,面對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中國參展代表急中生智將一瓶茅臺打碎,頓時濃郁的香氣彌漫在整個展廳。大家聞香而來,品嘗之后紛紛豎起了大拇指,最后茅臺如愿獲得金質獎章。英國作家毛姆為了推銷小說,在報上大登征婚廣告,聲言某富翁非小說中的女主角不娶,使得他的作品一夜洛陽紙貴。張大千為了在書畫界打響名聲,將臨摹得幾可亂真的石濤畫拿出來請專家鑒定,讓鑒賞大家都看走了眼。西鐵城手表為了打開澳大利亞市場,將數千塊金光閃閃的手表從直升機上空投下來,當人們發現手表完好無損時奔走相告,讓西鐵城一夜走紅澳洲。香港商人林世榮重金打造世界上第一座黃金廁所,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旅游新景觀,成功引來眾人的眼球和顧客,效果遠勝于一般廣告。
這些出奇制勝的事件營銷是有勢借勢,無勢造勢,取得了非凡的傳播效果。蒙牛乳業也是這方面的高手。1999年成立之初,就在呼和浩特大街兩側一夜之間樹起300多塊廣告牌,無處不在的“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廣告語讓人過目難忘。其后又成功借勢“神州飛天”和“超級女聲”選秀活動,極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奇正之道需要“雙腦合璧”
營銷是一門科學,需要按部就班的邏輯推理;營銷也是一門藝術,需要天馬行空的豐富想象;營銷更是一種實踐,成功與否既不取決于滴水不漏的邏輯,也不取決于美輪美奐的形式,只有經過市場檢驗的、真實無誤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才有決定權。
企業營銷需要保持發展與創新的微妙平衡,既需要專攻理性、分析的左腦,也需要富于想象、擅長整體性思維的右腦。世界上成功的企業家大多是用雙腦組合管理的,如蘋果的CEO史蒂夫?喬布斯和首席運營官蒂姆?庫克,寶潔公司全球設計總管克勞迪婭?科奇卡與 CEO雷富禮,阿里巴巴的馬云和衛哲,以及萬科的王石和郁亮。時裝行業更是將“創意總監+品牌經理”的雙腦合作模式奉為圭臬,幾乎每個品牌都采取雙人搭檔領導的形式,即,一個右腦發達,每天都迸發出許多奇思妙想,能夠開拓目標客戶群的未來需求;另一個左腦發達,深諳經商之道,喜歡基于細致嚴密的分析來做決策。
所以公司應盡力營造“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營銷文化。海闊天空的創意和猜想,需要不斷去嘗試、檢驗和分析修正,必須依靠大量的數據搜集、處理、選擇和測試工作,這就需要有理性思維的左腦人士。市場是瞬息萬變的,遠遠復雜于物質世界,因而這些創新和理性修正的過程是周而復始的,而且隨著競爭加劇要加快速度、提高效能。
營銷又是觸類旁通的,雖不同行業各有特點,卻有共同的規律可循。自然與社會,人文與科技,做人與處事,其實都存在相通之處,善于融會貫通,就能做到一理通則百理通。要習慣跳出局限,借鑒不同行業、領域、專業的經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問題,以開闊視野。這就要求企業高管,不能太拘泥于企業內部事務,要保持一定的空閑度和接觸面,以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才能把握好企業未來發展的宏觀戰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