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湖南衡陽 421001
化療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療手段,對提高患者的緩解率、生存率起到極大的作用。由于化療藥物具有很強的細胞毒作用,在靜脈注射時如不慎漏出血管,可導致皮下組織紅腫劇痛,形成硬節、發皰、潰瘍甚至壞死,嚴重影響治療,因此血管保護對于保證患者長期進行化療就顯得相當重要[1-2]。根據外滲引起局部組織損害將化療藥物分為腐蝕性、刺激性與非刺激性3類。白血病患者治療中常用的腐蝕性藥物有柔紅霉素、吡柔比星、長春新堿(可引起發皰潰瘍或壞死);刺激性藥物有米托恩醌、VP16(可引起注射部位或靜脈徑路疼痛、局部炎癥反應、靜脈炎等);非刺激性藥物有甲氨碟呤、阿糖胞苷等[2]。近年來,筆者在白血患者化療藥物外滲時,除常規應用冰敷加封閉的基礎上,加用無極膏和燒傷濕潤膏,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35例化療外滲患者均為表皮未破損者,分為兩組,對照組14例,實驗組21例;患者平均年齡23 ~ 60歲;發生外滲的藥物有柔紅霉素、VP16、米托恩醌等;注射部位:上肢靜脈22例,下肢靜脈1例;均未發生周圍組織壞死;病變最大面積者至整個前臂;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常規處理:立即停止輸注,在拔針前盡量抽取外滲藥物,回抽的血液及液體以3~5 mL為宜;局部封閉:10 mL生理鹽水+地塞米松5 mg+利多卡因2 mL,如疼痛感強烈,重復封閉;冰敷:將冰袋用毛巾包裹,置于滲出部位,冰袋溫度升高,要及時更換,冰敷時間12~24 h為宜。植物堿類抗癌藥物禁用冰敷,應用熱敷;24 h持續濕敷。對照組(冰敷+封閉):常規處理。實驗組(常規處理+無極膏+燒傷濕潤膏):取用無極膏適量,均勻涂抹在紗布上敷于患處,用一層塑料薄膜蓋在紗布上以防止藥物外流,使之直接吸收。根據藥物吸收情況換藥(如患者無疼痛感,可以單用燒傷濕潤膏);24 h后疼痛感消失的患者,外滲部位及沿靜脈走向涂擦燒傷濕潤膏。
治愈標準:紅腫消失,疼痛消失,硬塊變軟,局部皮膚顏色及彈性恢復正常。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x2檢驗。
治療后兩組患者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619,P <0.01),實驗組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宣教,爭取患者配合,是防止藥物外滲的關鍵[3]。輸藥前對患者及親屬宣教,特別是初次用藥者,詳細介紹滲漏引起的組織損傷及處理方法等,筆者所在科室制作的化療藥物警示紅牌懸掛于靜脈輸液管旁醒目處。護士要有高度責任心,增加巡視,仔細觀察局部有無紅腫、滲漏等情況,詳細詢問患者有無腫脹、疼痛等不適,盡早發現滲漏先兆,及時處理。
燒傷濕潤膏具有麻油香氣,主要成分是黃芩、黃柏、黃連等,有清熱解毒止痛等療效。
無極膏組份為薄荷腦、樟腦、水楊酸甲脂、冰片、麝香草酚、丙酸倍氯松。丙酸倍氯松能減輕和防止組織對炎癥的反應,從而減輕炎癥表現;冰片有止痛消腫作用;薄荷腦局部應用時,有促進血液循環及消炎等作用。
不適應皮膚有破損者,忌用于皮膚損傷、糜爛或開放性傷口,用藥后皮膚若出現紅斑或過敏應停用。
綜上所述,白血病患者化療藥物外滲時加用無極膏和燒傷濕潤膏效果顯著,治愈時間縮短,對于預防靜脈炎的發生也可起到一定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1] 陳立芳,杜紅.1號消炎膏加冰敷治療化療藥物外滲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43.
[2] 張國虹,張玉蘭.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7,21(5):1379.
[3] 魏素芳,李坤芬.注射鹽酸柔紅霉素滲漏的處理及護理[J].河北醫藥,2010,32(16):2290-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