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裕武
江蘇省新沂市中醫醫院,江蘇新沂 2214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續性或反復發作的上腹不適、疼痛、脹滿、早飽、食欲不振、噯氣、惡心、燒心等消化不良癥狀,經化驗、消化內鏡和影像檢查除外器質性病變的臨床癥候群。其人群發病率高達20%~40%。筆者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自擬健運復元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76例,經臨床療效觀察,收到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76例患者均是門診確定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齡18~30歲8例,31~45歲44例,46~60歲19例,61歲以上5例,平均年齡(39.5±8.1)歲;病程<3個月7例,4個月~1年29例,1~3年31例,3年以上9例。
參照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1]:①必須符合以下一點或一點以上:餐后飽脹不適;早飽;上腹痛;上腹燒灼感;②沒有可以解釋癥狀的器質性疾病(包括上消化道內鏡下)的證據。③診斷前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癥狀符合以上標準。
所有患者均在停用原服中西等胃腸動力藥的基礎上,予以自擬健運復元湯治療,基本方:麥芽30 g、谷芽30 g、雞內金15 g、山藥15 g、黨參15 g、甘草5 g。加減:脾胃虛弱甚者,加茯苓10 g、白術10 g、法半夏10 g、砂仁(后下)6 g;痰濕中阻者,去黨參加茯苓10 g、法半夏10 g、薏苡仁30 g;飲食停滯者,去黨參加焦山楂30 g、炒萊菔子15 g;肝郁氣滯者,去黨參加白芍15 g、木香10 g、川楝子15 g、柴胡10 g、香附10 g、郁金10 g;脾胃郁熱者,去黨參加梔子10 g、蒲公英15 g、黃連10 g、大黃(后下)6 g;脾胃虛寒者加高良姜10 g、香附10 g、吳茱萸10 g;脾胃陰虛者加沙參15 g、麥冬15 g、玉竹10 g、石斛15 g;兼燒心反酸者加海螵蛸15 g、煅瓦楞15 g。煎服法:加適量清水浸泡1 h,煎煮沸后5 min即可,不宜久煎。每日1劑,水煎2次,共取汁300 mL,分2~3次餐后1 h溫服。
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分別觀察記錄癥狀變化情況及不良反應。2周為1個療程,2個療程結束后進行療效統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原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原癥狀明顯改善;無效:原癥狀無變化或加重。
顯效46例,占60.52%;有效22例,占28.95%;無效8例,占10.53%。
治療后主要癥狀改善情況見表1。

表1 治療后主要癥狀改善情況[n(%)]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組非器質性、原因不明的慢性上腹部不適癥候群,屬于祖國醫學的“胃脘痛”“反胃”等范疇。多因外感、內傷致脾胃受損,氣機升降失常,阻滯于中焦而發病;病久脾虛而肝郁木乘或情志內傷,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亦可發病。本病病機以脾虛為本,痰濕、食積、氣滯等為標,為虛實夾雜之癥[2]。治以健脾和胃,復元益氣。本方仿四君子湯加麥谷芽而成,四君子湯由參、術、苓、草組成,茯苓有滲利傷陰之弊,白術壅燥,易傷胃陰,故以山藥易茯苓,以內金易白術,山藥性味甘平,補脾氣而益胃陰,山藥合黨參又能補氣;內金甘平,運脾健胃,甘草引藥入脾。《本草述》云:“麥谷二芽,俱能開發胃氣,宣五谷味”。王海藏云:“胃氣虛人宜服麥芽、神曲二藥,以倫戊巳,熟腐水谷”,麥谷二芽性味平和,稟天地生發之氣,開發脾胃而無升騰傷陰之弊。麥芽入脾主升,谷芽入胃主降,研究發現二芽含有多種有益于人體的酶、微量元素,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3-4]。兩者合用能使脾胃和合,升降有序,運化自如。本方藥雖平淡無奇,而功效特彰,凡內傷、外感而有健運不及、臟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對癥之藥應用。蓋凡百病,其氣必虛,經此運化,樞機便活,元氣一旺,病亦易愈[5]。在治療期間,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煙酒。
[1] 羅馬委員會.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J]. 胃腸病學,2006,11(12):761.
[2] 范桂濱.加味開胃醒脾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J].中醫研究,2006,19(11):32-33.
[3] 王亞紅.麥芽在臨床中應用說略[J].河南中醫,2003,23(1):60.
[4] 蘇亞平.平補脾胃湯治療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208例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創新,2008,5(35):28.
[5] 林潔,邱緒文.中西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108例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8):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