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周 婕
到底該不該跳槽
□ 本刊記者 周 婕
畢業才兩年多的小白,已經換了4家公司了,現在他正面臨新的選擇,小白說,自己總是試圖在跳槽中找到喜歡又適合自己的行業,現在的第四份工作,雖然自己很有興趣,待遇也還可以,但是如果公司給不了他更多的機會和平臺,他就不想繼續在這里浪費的時間了。
有不少人在職業發展上,對自己的期望過高,希望能快速積累經驗。專家表示,很多行業都是需要長期的基層工作經驗的積累的,比如財務工作和技術工作等。有些人急于擺脫基層的職位,在職業上產生了投機的心理,因而頻繁跳槽,但是幾年下來發現自己的業務能力沒有什么提高,只是跳槽的經歷豐富。所以,在職業發展道路上一定要克服急躁心理。
阿木是2006年6月畢業的中文碩士,因喜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畢業后,在一個制造企業開始了HR工作。后因公司管理混亂,HR不夠專業,他希望自己能夠在HR領域得到全面發展而炒了老板,跳到一家國際貨運企業,主要負責招聘、培訓與績效的工作。但企業當初承諾的績效獎金因企業效益不佳,一少再少,導致阿木個人的認同感急劇下降,又產生了跳槽的想法。可是又擔心頻繁跳槽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內心很矛盾。
跳槽是改變職業現狀的一種方式,但是很多人在跳槽的時候非常的害怕猶豫,患得患失,有些人由于經歷過待業期的彷徨和焦躁而害怕參加面試、害怕準備簡歷。專家表示,人一生的職業生涯其實很短,職業轉變和頻繁、主動的跳槽也往往發生在職業初中期,35歲之前的時間,到了一定年齡階段要做改變就非常困難了。所以,要在年齡、經歷允許的條件下做一些好的改變,讓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的更好。

曉峰在太原的一家世界500強臺資企業工作。盡管是上市公司,但是企業待遇一般,而且工作壓力很大,薪資也不高。曉峰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決定辭職去北京。其實曉峰對去北京工作心里一點底兒都沒有,去年曉峰曾到上海找工作,結果失敗而歸。如今又即將踏上北上的列車,曉峰在希望與迷茫之間徘徊。因為他深知,下一份工作依然不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找。因為他的發展要考慮的不單是自己謀生,還要有家庭的生活問題。工作是為了生存,所以跳槽還是不跳槽對曉峰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從太原到北京,哪里的生存環境好就“跳”到哪里。
分析曉峰的案例不難發現,曉峰的跳槽是被動且盲目的。在眾多人的跳槽,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跳槽是被動的。曉峰是為了有更好的薪金待遇,有些人是由于在原公司的人際關系問題,寄希望于換個公司換種環境,但由于是被動跳槽,很多情況下一時沖動辭職,但是在當今的嚴峻就業形勢下,再次就業卻面臨種種困難。專家表示,光有現狀分析、有想法和理想還是不夠的。改變必然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和困難,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在面臨短暫的待業時,不氣餒,還要做好充分的求職準備,有策略的準備自己的相關求職技能。
高級人才職業咨詢師肖勇表示,不管你現在還是未來想跳槽,記住這句話:跳槽是手段,目標是關鍵。你的職業規劃是什么樣的?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呢?你未來的目標是什么呢?如果你“跳”過之后離你的職業發展目標越來越近,這樣的“跳”才有意義,反之則要三思后行!
□ 編輯 周 婕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