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實
(襄陽市中心醫院腫瘤科,湖北 襄陽 441021)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占肺癌總數的80%~85%,化療是當前主要治療措施。目前,由于尚缺乏有效的早期診治手段,導致病死率居高不下,現代醫學治療總的治愈率較低,中位生存期一般在6個月左右,5年生存率僅50%~10%[1]。近年來,隨著中醫藥治療肺癌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肺癌的診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優勢,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我院腫瘤科在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60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中藥復方聯合化療治療,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60例晚期NSCLC患者應符合以下標準:①均經過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符合1997年肺癌國際會議分期的Ⅲb或Ⅳ期標準[2];②行為狀態評分(Karnofsky評分)[2]70~100分;③對于兩個病種的患者,均要求至少一個月內未應用抗腫瘤治療;④預計生存期>3個月;⑤有可測量病灶,患者3周內未接受過大手術,放射治療及其他抗腫瘤治療;⑥生化檢查,腎功能,尿常規基本正常,心電圖、心肌酶譜檢查未見明顯異常;⑦經過中醫辨證[3]為肺脾氣虛、氣滯血瘀型。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入選標準者。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全身情況差,或精神障礙等疾病;依從性差者。③不能堅持服藥或研究資料不全者。④自行采取其他方法者。本研究的方案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實驗設計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單盲法,查取隨機表隨機進行分組,入組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入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化療方案采取NP方案,為異長春堿(NVB)25 mg/m2,靜滴,第1、8天;順鉑(DDP)30~40 mg/m2,靜滴,第1~4天;21 d為一個周期,3個周期為一個療程。中藥復方經辨證自擬為扶正解毒湯,具體藥物為: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黃芪、當歸、雞血藤、石葦、半枝蓮、香附、桃仁、紅花等,各中藥具體用量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隨證調整,水煎服,每日一劑。實驗組為NP方案聯合扶正解毒湯,對照組單純使用NP化療方案。兩組患者中出現以下情況視為治療中斷:患者化療1周病情迅速進展,出現不能化療的毒副反應;因各種原因患者要求退出;出現嚴重非腫瘤因素的疾病妨礙進一步化療者。
1.3 療效評價 療效判定按照國際抗癌聯盟(UICC)標準評價[4]:①近期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及進展(PD),CR+PR為有效;②生存質量按照Karnofsk評分標準治療前后給患者計分;③血液毒性評價依據WHO抗癌藥物急性和亞急性反應分度標準[4],分為0~Ⅳ度,患者治療前后進行免疫功能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資料 截至2011年3月,除對照組1例因不能耐受治療退出外,其余患者按照要求完成整個實驗,可評價療效。兩組患者入組時在年齡、性別、組織病理學特征及基礎疾病方面均衡性良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60例晚期NSCLC患者治療前臨床資料比較(例)
2.2 近期治療效果 兩組近期療效各項指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實驗組有效率較對照組高,但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4,P=0.637 4)。見表2。
2.3 生活質量評定 根據Karnofsk評分,兩組間各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125 9,P=1.000 0),提高、穩定這兩者指標結合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56 4,P=0.025 6)。見表3。

表2 59例晚期NSCLC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表3 59例晚期NSCLC患者治療后Karnofsk變化比較[例(%)]
2.4 血液學毒性評價 治療后兩組在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方面均有抑制,其中對照組的WBC和Hb下降發生率較實驗組為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4 2;P=0.016 4),但兩組Plt減少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45 2)。見表4。
2.5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對NK細胞活性進行檢測,治療后實驗組在升高率、穩定率、下降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3.455,P=0.001 1),見表5。

表4 59例晚期NSCLC患者治療后血清毒性反應程度(例)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后NK細胞活性的變化[例(%)]
晚期非小細胞癌是肺癌的一種,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約2/3以上的患者就診的患者已達到晚期,確診時已經失去手術機會。臨床上對非小細胞癌的治療仍以化療為主,來達到一定預期姑息性療效。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是晚期NSCLC的首選治療,與最佳支持治療相比,含鉑類化療方案可延長生存期,改善生存質量[5],NP方案是晚期非小細胞癌的一線化療方案。有研究表明[6]治療晚期非小細胞癌總有效率為47.62%,對腺癌的有效率為62.50%,鱗癌的有效率為27.78%,初治有效率為61.54%,復治有效率為25.00%,說明NP方案對非小細胞癌的療效可以肯定,但該方案的毒副作用較明顯,主要為胃腸道反應發生率較高,其次為骨髓抑制反應[7]、靜脈炎等。從本研究來看治療后兩組在WBC、HB、Plt方面均有抑制,如何能減輕毒副作用,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都有重要的意義。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的魁寶,近年來,在治療非小細胞癌上顯示了不可小覷的作用。《難經·五十六難》曰:“肺之積,名日息賁,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壅。”闡述了肺癌的發生發展過程,與正氣虛損和邪毒入侵關系密切,從本質上講正氣內虛,臟腑陰陽失調是該病的主要基礎。該病多屬于中醫學的肺積、痞癖、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疇。本研究兩組經中醫辨證均屬于肺脾氣虛、氣滯血瘀型,具體主要表現為咳嗽、咯血、乏力,毛發稀少、干枯,厭食,便溏,皮膚瘀點,舌質紅、紫,苔白或黃膩,脈澀。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辨證施治,治法為潤肺補脾,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方選用自擬扶正解毒湯,方中含有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黃芪、當歸、雞血藤、石葦、半枝蓮、香附、桃仁、紅花等藥,其中四君子健脾益氣,黃芪、當歸、雞血藤益氣補血,、石葦、半枝蓮解毒消瘤,香附、桃仁、紅花行氣活血化瘀,全方共湊益氣健脾、養血和胃、活血化瘀、解毒消瘤。本研究表明,治療組在CR、PR、SD及PD方面均優于對照組,CR+PR較對照組明顯增高。根據Karnofsk評價生活質量,治療組在提高、穩定這兩項指標上與對照組比較明顯提高,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56 4,P=0.025 6)。在改善骨髓抑制方面,雖治療后兩組在WBC、HG、Plt方面均有抑制,但對照組在WBC和HB下降發生率較實驗組為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4 2;P=0.016 4)。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本研究選用對NK細胞活性進行檢測,治療后實驗組在升高率、穩定率、下降率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t=3.455,P=0.001 1)。研究結果證明了實驗組在改善生存質量、減輕化療藥物不良反應和改善免疫功能方面優于對照組,顯示了中醫中藥在改善非小細胞癌毒副作用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學者[8]發現具有益氣健脾作用的中藥可顯著抑制瘤組織乳酸脫氫酶(LDH)的異常升高;顯著降低血清細胞因子(IL-1、IL-6)水平;顯著抑制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膽固醇(CHOL)的異常升高;降低血清細胞因子TNF-α的水平。也有學者[9]研究發現益氣健脾類中藥復方可使免疫指標CD3、CD4細胞明顯增加,CD4/CD8比值升高,NK細胞活性增強;Karnofsky評分改善率顯著升高。
由此可見,中藥治療腫瘤確具有多效性。本組實驗結果提示,對晚期NSCLC患者,中藥復方辨證施治聯合化療較單純化療療效提高,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化療毒副作用,改善生活質量。中西醫結合治療晚期腫瘤,標本兼治,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與推廣。
[1] 劉嘉湘.現代中醫藥應用與研究大系(第14卷)腫瘤科[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6:120.
[2] 周際昌.實用腫瘤學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42.
[3]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中醫協會.北京地區中醫常見病癥診療常規[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353-354.
[4] 孫 燕,周際昌.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75-276.
[5] 呂維澤,林 忠,彭培建,等.吉西他濱聯合卡鉑雙周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J].海南醫學,2009,20(2):12-13.
[6] 張瑞剛,程朝輝,孫 梅,等.NP方案為主的綜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J].徐州醫學院學報,2006,26(1):63-66.
[7] 楊 娟.吉西他濱聯合卡鉑治療91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J].海南醫學,2006,17(11):35-36.
[8] 王 兵,周宜強.癌舒康膠囊治療癌癥惡病質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4,11(3):214.
[9] 韓國棟,李洪勝,王 建.康萊特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惡病質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江西中醫藥,2006,3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