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紅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2
心臟介入治療是目前治療各種心臟病的重要手段,因其痛苦小、恢復快、療效好,為臨床廣泛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是臨床護理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的、主動的工作,也可使患者及家屬,主動自覺參與到護理過程中,降低了住院時間和并發癥,提高病人的滿意度[1]。近年來,本科對心臟病介入治療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法,加強病情要點觀察、制定專科個性化護理方案,取得了良好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3月~2010年6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齡43~76歲,平均 (56.35±11.20)歲。隨機數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4例,排除合并嚴重感染、嚴重肝腎功能損害、惡性腫瘤、免疫或結締組織疾病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合并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 方法
1.2.1 制定臨床路徑表 設計以時間為序的表格式診療計劃,包含住院診療服務內容、時間、費用、階段目標4大類內容。具體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入院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飲食活動指導、健康教育、出院計劃等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
1.2.2 治療組 ①臨床路徑護理小組對入院的患者護理查房后進行討論評估。②根據臨床路徑護理內容確定護理措施,填寫臨床路徑表格,記錄患者入院后臨床路徑護理全過程。③臨床路徑護理表格放在護理病歷中,并由臨床路徑護理小組人員與患者和家長進行溝通講解,以便患者了解護理目的主動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如果沿著臨床護理路徑發展,則在對應表內打“√”,否則用“X”表示。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評估,制定相應的個性化護理措施并記錄。
1.2.3 觀察項目及評價標準 觀察記錄對比臨床路徑組和對照組每個病例的住院天數、發生并發癥、調查出院時病人滿意率及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自制護理質量評價表為10分,滿意度調查表為100分,由責任護士在出院前統一調查,分數越高,評價效果越好,然后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
1.2.4 統計 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包進行數踞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無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時間為9~14天,試驗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方案,護理質量明顯提高。平均住院日,顯著低于對照組,醫患雙方滿意度評分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臨床路徑組及對照組各項資料對比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護理實踐的深入和護理理論的不斷完善,臨床護理工作的重心正向新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為以病人為中心,推行整體護理;以臨床路徑為手段,實施循證護理。臨床路徑 (clinical pathway)作為一種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已經在國內外醫療實踐中得到充分證實。
臨床路徑是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建立發展起來的一種質量效益型的醫療質量管理模式,是一種設計好的多專業合作的標準計劃成本在具體運作中,運用圖標的形式管理與結果管理有效融合的科學方法[2]。因其具有降低平均住院日、規范診療行為、增加醫療服務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以及提高病人滿意度等作用,故此模式正越來越受到各國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視并廣為推行實施。臨床上以往所采取的護理程序,是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步驟和行動,為服務對象提供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及發展多層面的整體護理。
臨床護理路徑是為具有特定診斷和治療 (手術)的患者群體制定的一種清晰明確的常規護理模式,是一種具有時間性和順序性的整體服務計劃[3],讓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來接受治療、護理[4]。它是指醫院里的一組人員共同針對某一病種的監測、治療、康復和護理,所制定的一個有嚴格工作順序的、有準確時間要求的照顧計劃,以減少康復的延遲及資源的浪費,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隨著人們整體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在迅速增加,介入治療作為有效、快捷但又費用昂貴的治療手段,在推行過程中病人感受最明顯的好處就是總體費用的降低和住院時間的減少,且對自身疾病情況和診療過程有更詳細透徹的了解,而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行為也更高效和規范。本文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是針對心臟病介入治療患者,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與記錄[5]。使護理工作不再是單純的機械地執行醫囑或等醫生指示后才為患者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再通過有效的宣教與溝通,讓患者及家人主動參與到實施計劃中去,了解每日安排,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對患者病情觀察上,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及時有效地防范了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加強了醫護人員與病人的溝通,改善了醫患關系,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也表明,護理質量明顯提高,平均住院日,顯著低于對照組,醫患雙方滿意度評分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P<0.05)。此外,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患者及家屬了解了醫護詳細過程和時間安排,并能積極配合醫院的工作,促進了醫患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重要的是,臨床護理路徑注重的不僅僅是疾病本身的康復,而是患者的整體健康,從而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臨床護理路徑有嚴格的時間框架,可使護理人員有預見地、有計劃地、主動地沿路徑內容和圖示進行工作,它提供了標準化的流程管理,有利于服務品質的控制與改進[6]。作為一種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的健康服務模式,必將得到醫院和社會的普遍歡迎。但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臨床路徑模式并不適合所有的病人。要想成功地實施臨床路徑模式,必須以臨床路徑的理論基礎為依托,在臨床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完善,制定出適合本科室的符合實際的臨床路徑。
[1]Hawkins N,Sculpher M,Rothman M.Modelling thecost-effectiveness of cardiac interventions:The case ofsirolimus - eluting stents[J].Br J Cardial,2005(12):83—91.
[2]趙寧志,郭愛勇,陳飛,等.醫院質量管理的臨床路徑分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6,13(2):139-140.
[3]吳袁劍云,英立平.臨床路徑實施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2002:5.
[4]崔曉薇,李江,張順英,等.完善現代醫院醫療護理質量控制方法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9):71-72
[5]李明子.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9-61.
[6]計虹.臨床路徑醫療管理模式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0,30(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