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林,程容清,翟玉光
(1.武岡市農業局,湖南 武岡 422400;2.武岡市農村工作部,湖南 武岡 422400)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部署之一,建立科學有序的項目資金管理機制是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舉措。2007年以來,武岡市抓住新農村建設投入大幅增加的契機,按照“各炒一個菜,共辦一桌席”的思路,創新涉農項目資金管理機制。以規劃為龍頭,以規模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為平臺,以資金整合為手段,組織23個涉農部門集中投入、集約建設新農村建設示范片,為健全新農村建設項目資金管理機制探索出了成功經驗。
武岡是個傳統的農業大市,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地縣、湖南省養豬大縣(市),并享有“中國鹵菜之都”、“銅鵝之鄉”、“臍橙之鄉”等美名。2007年以來,武岡市以一定3年建設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武岡云山項目區”為平臺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共整合支農資金2.12億元,分年度建成3個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土地總面積13 200 hm2,惠及3個鄉鎮的72個村、10.3萬人,開創了涉農資金使用效益和新農村項目建設質量同步提高的良好局面,引領了新農村建設由點向片、惠農項目資金整合投放的方向發展,創立了小農水建設、集約節約用地、新農村示范片建設的“武岡模式”。先后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全國集約節約用地模范縣”、“全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十強縣”、“全省規模農業綜合開發示范縣”,吸引了上級增加投資過億元,示范片內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整治病險水庫8座,維修山塘86口,新建標準渠211 km,平整土地733.33 hm2,改造中低產田3 133.33 hm2;新修機耕道129 km,完成通暢工程42 km、通鄉油路12 km、縣道25.6 km;新建飲水工程17處,解決2.1萬人安全飲水問題;營造生態林426.67 hm2,綠化道路、渠道37 km;新建沼氣池940個。實現了渠相連、路相通、林成網。2007年、2008年分別被確定為邵陽市、全省規模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2009年被確定為全省土地綜合整治示范項目區。
培育龍頭企業17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1家;流轉土地2 800 hm2,流轉率達41%;示范區雙季稻率達72%,優質稻訂單生產率達71%;新建存欄豬300頭以上的豬場91家;在同富村新建了陳氏福元鹵業公司萬噸鹵制品分廠;新增了百萬銅鵝公司等年出籠萬羽以上的鵝場5個,其中玉屏種鵝繁育基地存籠種鵝1.1萬羽;建成了666.7 hm2臍橙示范片2個,年產鮮果5 000 t。項目區內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7%。
新建村級活動場所17個、標準化村衛生室9個、農資示范超市11家、無害化廁所495座,綠化道路32.7 km,改造學校7所;培訓農民1.5萬人次,推廣水稻分廂撒播等實用技術9項,推廣超級稻等優質品種21個,項目區內水稻優質稻率達100%;建成省級新農村示范村4個、大規模示范片3個,引領了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向示范片建設的方向發展。
緊緊圍繞建設高標準、大規模的新農村建設示范片的目標,堅持以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和涉農項目建設質量為主線,以規劃為龍頭,在確保資金管理權限不變、補貼政策不變、部門職責不變的前提下,堅持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支農資金從基礎設施、現代農業、公共服務等方面集中加大投入,實行山、水、田、園、路的綜合治理,實現現代農業基地、加工、流通的產業化開發及農村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事業同步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由點向片、由片向面推進。
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首要任務,致力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現代農業示范區。
2.2.1 突出重點 堅持以糧食主產區為重點區域,按照先大垅、后小垅、再丘崗的原則,在“灣頭大垅”等主要產糧區以水系為單元推進示范片建設;以糧食、生豬、鹵菜、銅鵝、臍橙為重點產業,以龍頭企業為依托,擴大標準化基地規模,積極培育主導產業;以規劃設計、資金整合、質量監管為重點環節,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大力推進集約建設。
2.2.2 科學規劃 組織專門班子深入調研,按照科學性、超前性、權威性、開放性的要求,制訂了項目區2007~2009年建設規劃。2009年,按照先大垅、后小垅、再丘崗的原則逐步惠及所有鄉鎮,編制了2010~2012年涉農資金整合規劃,計劃整合資金2.31億元,分別以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為龍頭,每年建設2個示范片。
2.2.3 建好平臺 隨著中央重農抓糧力度的持續加大,支農資金日益增多,但支農資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的問題也日趨突出。武岡市根據農業綜合開發支農投入多與新農村建設結合面寬的特點,以規模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為平臺整合資金,建設新農村示范片。
2.3.1 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的項目區建設指揮部,在新農村建設辦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市黨政主要負責人經常深入一線調研,解決實際問題。各責任單位也相應成立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確定信息聯絡員,從而形成了在同一項目區資金的統一調度、協調互補以及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口管理的統分結合工作聯系制度。2011年,武岡市又根據人事異動及3年規劃完成的實際,將指揮部更名為“武岡市涉農資金整合項目區建設領導小組”,為持續推進該項工作奠定了組織保障。
2.3.2 強化政策保障 出臺了《武岡市整合支農資金和重點項目區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整合支農資金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整合范圍、管理使用、監管辦法、重點項目區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分解、考核獎罰等制度,使整合工作有章可循。
2.3.3 強化后勤保障 市財政對項目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視同正科級常設機構,安排了辦公室、公務車,每年預算10萬元專項經費,并從全市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中切塊20萬元作為辦公經費。同時,在安排農發基金等涉農資金時重點用于項目區建設。
2.4.1 新村辦為主力 項目區地點的確定,整合資金實施方案的擬訂,工程質量標準的制訂,工程質量的監管等主要工作,都由新村辦擬訂、指揮部下文。
2.4.2 涉農部門為配合 新村辦、農開、國土、水利、發改委、農業等涉農部門積極配合,圍繞項目區3年規劃申報、建設部門項目展開工作。
2.4.3 龍頭企業為帶動 大力推進村企對接,積極引導華鵬食品、國輝米業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項目區內建基地、辦分廠、聯農戶,促進主導產業加快做大做強。武岡市現有16家龍頭企業通過訂單方式建立了基地,1家龍頭企業新建了分廠,帶動2萬農戶增收致富。
2.4.4 農民群眾為主體 組織鄉村干部、群眾代表共商建設大計,讓群眾參與項目規劃制訂、施工建設的全過程,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2.5.1 統一組織領導 一是成立班子。成立了高規格項目區建設指揮部,安排市委一名副調研員專職負責,從農開辦等單位抽調9名專業技術人員一定3年、與原單位脫鉤到辦公室工作。二是廣泛宣傳。定期編發項目區建設工作簡報,制作宣傳窗,及時通報工作動態,公布項目進度。同時,在地市級以上傳媒發表系列通訊報道20余篇,擴大了涉農資金整合的知曉度。三是加強督查。采取專門督查組定期督查、工程技術組巡回督查等方式,準確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整改到位,確保工程的進度和質量。
2.5.2 統一規劃布局 一是注重了規劃的統一性。圍繞示范片建設,武岡市明確了支農資金投放方向和惠農項目建設地點,做到惠農項目向示范片傾斜、支農資金向示范片集中。二是注重了布局的科學性。按照群眾積極性高、基礎條件好、開發潛力大的標準,篩選出有“全市糧倉”之稱的“灣頭大垅”、“轉灣大垅”作為示范片,優先立項開發。三是注重了項目的完整性。根據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武岡市統籌安排項目,做到既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又有高效農業發展、社會公共服務項目。同時,針對各類部門項目存在的內容交叉、標準不一的實際情況,對同類工程采取規劃時地點結合、建設時工程互補的辦法進行處理,確保工程標準一致。
2.5.3 統一建設標準 一是規范工程造價。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和武岡市市場行情,全市同類項目工程實行同一價格,防止偷工減料。二是規范質量標準。根據有關行業標準,制訂下發《項目區項目工程建設質量標準》,統一規范了路、渠等基礎建設項目的選材用料和工程質量標準;同時,采取現場查看、臨時抽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三是規范管理程序。制定《項目區建設實施方案》,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個一”工作機制,嚴格執行項目工程公示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質量監理制,凡不執行上述規定的一律實行“四不”,即不收方、不驗收、不報賬、不撥款。四是規范資金監管。制訂下發《項目資金管理操作辦法》,要求項目責任單位在市會計核算中心設立“整合支農資金”專賬,實行專賬核算、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凡未經指揮部最后會審簽字蓋章的一律不予付款,杜絕了項目資金的擠占、挪用。
2.5.4 統一檢查驗收 一是嚴把材料關。指揮部工程技術組對建設項目所需材料全程參與把關,從源頭上控制不合格材料進入施工現場。二是嚴把技術關。工程技術人員與施工隊同吃同住,對工程施工進行全程監管,發現問題立即限期整改,從而確保了工程建設質量。三是嚴把驗收關。下發《關于做好項目工程復核驗收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復驗內容、程序,由工程復核工作小組在各責任單位對責任項目進行自查自驗的基礎上嚴格統一驗收。四是嚴把管護關。工程竣工驗收后,統一移交所在鄉鎮、村管理和維護,成立管護班子,制訂管護制度,明確專人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2.5.5 統一獎罰措施 一是嚴格獎罰責任單位。將項目區建設工作列入市直單位文明建設中的“新農村建設”考核內容,明確占8分分值。年底組織單項考核,對未完成任務的責任單位取消年度評先評優資格,對全面完成任務的責任單位,由市財政給予適當獎勵。二是嚴格獎罰責任領導。年初,各責任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都與市黨政主要負責人簽訂項目建設目標管理責任狀,并按每人500元的標準繳納風險抵押金,年底嚴格獎罰兌現。三是嚴格獎罰工作人員。對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建立了考勤簽到、崗位職責等制度,年終對照其崗位職責量化考核、獎懲。
前段,武岡市在整合涉農資金建設新農村示范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處于起步摸索階段,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資金規模不大。因部門項目申報與建設時間不一致、實施地點一經確定后難以異動等原因,部分項目難以整合到一塊實施,且部分單位存在抵觸情緒,難以擴大資金整合規模。二是整合范圍不寬。目前,武岡市納入整合的資金以部門項目資金為主,來源于各級財政,民營企業、農民群眾、金融部門等民間機構,資金投入不確定性大,難以整合到位。三是區域矛盾協調困難。因資金整合先行在糧食主產區等區位條件好、自然環境優的地方實施,相對減少了對邊遠地區的投入,而邊遠地區更需要項目資金的扶持,對整合資金集中投入存在一定的意見。四是配套政策不很健全。目前,武岡市整合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上級涉農部門,而上級大部分涉農部門沒有硬性規定只有資金整合才能立項,因此資金整合起來力不從心。
下階段,武岡市將針對上述問題,圍繞建立健全新農村建設項目資金整合管理長效機制,以2010~2012年建設規劃為龍頭,堅定不移地推進項目資金整合工作,切實做到“四個強化”。
一是強化部門配合。繼續將涉農資金整合工作列入文明建設考核范疇,實行責任目標管理。擴大整合范圍,將財政資金、民間資金、信貸資金全部納入整合范圍。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每年分別定期研究該項工作2次,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檢查、年末有獎罰。建立工作考核機制,對責任項目實行一季一調度、半年一督查、年終定獎懲,重點督促各涉農單位圍繞3年規劃申報、建設部門項目,真正做到惠農項目向項目區傾斜、支農資金向項目區集中、技術力量向項目區聚集,形成部門聯動合力。
二是強化質量管理。要圍繞建設精品項目、亮點工程,修訂完善《項目區工程質量標準》,健全招投標制度,嚴把施工用料關、技術指導關、質量監管關,認真做好項目復核驗收工作,重點把好項目驗收關,杜絕“豆腐渣”工程勞命傷財,把示范片真正建設成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是強化資金監管。完善《項目資金管理操作辦法》,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規范項目資金結算、審批、付款的具體程序,嚴格要求項目責任單位在市會計核算中心設立“整合支農資金”專賬,實行專賬核算、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否則一律不予復核驗收付款。
四是強化機制創新。圍繞建立規范、高效、便捷的涉農資金整合投入,支農項目集約建設機制,不斷創新項目包裝、申報、建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將資金整合作為支農項目申報和建設的前置條件予以審查,同時請求上級項目管理部門,參照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申報立項條件中必須要有資金整合的做法篩選批復支農項目。
[1]李德忠,唐曉娟,侯 軍.完善土地開發整理資金管理的建議[J].中國財政,2009,(2):79.
[2]王潔方,葉毓梓.要加強對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管理[J].中國監察,2008,(13):50.
[3]南寧出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項目資金管理辦法》[J].農家之友,2006,(9S):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