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銀紅
(長垣烹飪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新鄉 453400)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一次烹飪專業課
趙銀紅
(長垣烹飪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新鄉 453400)
烹調技術的交融和創新是現代烹飪發展的趨勢,也是烹飪專業教學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要培養合格的烹飪專業人才,就需要多方面培養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以適應崗位需要。本文從目前烹飪專業的常規授課模式及存在的問題出發,以一次專業課為例探索教學模式的創新,并對其應用效果作了總結。
烹飪專業課;課堂教學模式;專業能力;案例;應用效果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植下,我國烹飪高職教育得到長足發展,成為培養社會急需的烹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中堅力量。
烹調技術的交融和創新是現代烹飪發展的趨勢,也是烹飪專業教學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要培養合格的烹飪專業人才,已不能僅滿足于對學生單項技能的培養,而要著眼于現代烹飪職業技能的要求,多方面培養專業核心能力。就烹飪專業而言,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技術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研究創新能力,協作能力,職業道德行為能力,適應第一線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等。
長期以來,烹飪專業技能常規的授課模式是:教師講理論→教師演示(或與理論同步)→學生實操→教師指導總結。該教學模式中,教師占主動,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可以較快掌握基本知識技能,并可節省不少時間和烹飪原料。但如果在教學中全部使用該模式,對絕大部分學生屬于“炒冷飯”、“吃別人嚼過的饃”,實操過后,學生記不住,前教后做,做過很快就忘,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等方面效果不佳。
如何使高職高專烹飪專業的學生最終成為高素質的現代化實用人才,適應社會需求,是我們每個烹飪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通過專業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高職院校烹飪專業的教育教學模式尚有探索的空間。
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能否適當地打破常規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以適應現代烹飪發展,筆者對此作了一些嘗試。下面以一次菊花形花刀教學專業課為例加以分析。
(一)課程回顧,導入課題
師:前邊我們學習了基本刀法。請指出這些圖片涉及什么刀法?
點擊課件,出示圖片。
生:平刀法中的上片,直刀法中的推拉刀,斜刀法中的斜刀推片……
師:好,這位同學回答正確。下邊請大家觀看視頻。
點擊課件視頻《菊花魚》自拍粉到炸制成型(見圖1、圖2)。

圖1 菊花魚自拍粉成形圖

圖2 菊花魚炸制成形圖
師:我們欣賞過這段菊花魚的炸制過程后,給你留下了什么感受?
生:漂亮的菊花,可以用魚肉做成,太美了……
師:是啊!中國飲食博大精深,中國廚師技藝高超,可以把這么平凡的烹飪原料做得如此之精美。這么精美、誘人食欲的菊花是怎么加工成的呢?
師:今天我想請同學來給大家演示菊花魚的加工。請同學們先研讀教材,然后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到前面給大家演示,每次4名同學。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把全班學生分為8個合作學習小組,每組5人;每組學生都按好、中、差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小組內可以相互協助,共同完成目標任務。
(二)自學教材,理性識記
1.提出自學要求:先讀通教材,然后再識記教材,并在小組內交流。
2.學生按要求自學教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只有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思考的時間,學生才能產生富有個性化的感受,小組內交流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當然,學生須具備自己讀書、樂于交流的能力。
(三)演示交流,深入體會
5分鐘后,學生到操作臺輪流示范。播放背景音樂。
生一:剛上來時有點緊張,切出的刀深淺不一,刀距較大,有幾刀幾乎切著手指。
生二:平時動手能力較強,但當著全班同學面,還是有點不習慣……
生三:較緊張。
(四)視頻演放,感性認識
師:同學們!大家剛才已看過幾個同學的演示,我們來觀看一次菊花魚刀工處理過程。點擊課件,顯示菊花魚的刀工過程(見圖3、圖4)。

圖3 刀工處理菊花魚過程圖

圖4 刀工處理菊花魚過程圖
(五)小小比賽,激蕩思想
師:每組再推選出一名代表到操作臺,加工后展示給大家。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時而低頭與教材對照,看是否與教材一致,時而凝神觀看。當演示的同學展示自己作品時,熱烈的掌聲一次又一次響起。
(六)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師:剛才我們目睹了一場精彩的比賽,接下來小組相互評價與自評總結。小組發言。
師:下邊我們一起欣賞幾張形態各異的菊花圖片,看對你有何啟發?
點擊課件,形態各異的菊花圖片伴著優美的背景音樂一一展現。
師:下一次課,每組同學制作一款“創新菊花魚”。請同學們在課后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吸收借鑒,完善小組的作品。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只有動用已有知識,不斷思考,并在應用中創新,知識才能鞏固。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需要學生有深厚的基本功功底。
案例中的授課模式調整為: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教材→學生動手演練→教師指導→學生實踐→評價→延伸擴展,即先預習后試驗,先試驗后指導,先練習后評價,先掌握后拓展。該授課模式的效果如下。
(一)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突出“做中學、學中做”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讓學生研讀教材中花刀工藝,自己現場制作,利用菊花幻燈片來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聯想創新,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讓知識入眼、入手、更入心,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最終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促使其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調動學生的運用和研究能力
探索學習是以牢固的已有知識為基礎,探索學習的過程往往也是思維的創新過程。只有善于調動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與新知識進行結合,才能培養學生融會掌握現有專業技能素質,并且進行正確定位的創新和改良。本次課由于學生已掌握了直刀法及剞刀法知識和技能,故可調動學生的已知知識和經驗,讓學生在研讀教材——菊花形花刀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動手,使學生在展示自己的同時,形成獨具的真實交流體驗。這不僅利于學生真正達到自我“學”與“做”的不斷轉化,鞏固已有知識,更能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領悟。
(三)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案例不僅讓學生當主角,教師做主導,還把評價的權力“退還”給學生。當學生自己評價時,確實能做到客觀公正、認真負責。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也確實能讓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充分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主動性得到增強,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樹立學生學習信心。
(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
現代化的廚房工作作為一種團體活動,最重要的是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烹飪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各員工間的協作配合。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學生分組,及時引導小組相互評價與總結,學習他人的長處,改善自己的不足。在這一過程中,不但可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使小組的集體成果作為共享資源,也可讓學生真正體驗合作的愉悅。
(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烹飪教育方法是師傅帶徒弟,徒弟必須絕對服從師傅的指揮,這種現象在今日的烹飪教學中時有發生。烹飪教學多數為經驗之談,教師怎樣做,學生就必須遵照執行,違者就視為不正規或錯誤,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在菊花魚花刀工藝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創新菊花形的制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尋找素材,運用已經學過的操作技能,對原材料進行大膽的創造性加工,不僅提高了他們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后期創新作品2款,見圖5、圖6)。

圖5 菊花魚作品圖

圖6 菊花魚作品圖
(六)強化教學的外部行為,提高對學生的有效刺激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接受教育的根本途徑。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課堂教學起到了恰到好處的輔助作用,體現了課堂資源的整合。課前和課尾的圖片展示、菊花花刀視頻的播放再加上背景音樂,不僅給人以審美的熏陶和藝術的享受,同時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把課堂交給學生,并讓教師騰出一定的時間來豐富充實課堂內容。
(七)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通過教學模式的探索、應用和總結,進一步認識到學生是知識構建的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僅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構建有意義的知識對象;媒體不再是幫助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合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式探索的認識工具。教師要設計教學過程,探索教學模式的革新,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和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充實、更新自己的知識,最終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1]盛群力.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從教學設計的視角比較其關鍵特征[OL].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 200612/24881_5.html.
[2]汪鳳炎.教育心理學新編[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3]Guy R.Lefrancois.美國教學的藝術[M].佐斌,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4]姚本先.心理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盧家楣.學習心理與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G712
A
1672-5727(2011)12-0101-03
趙銀紅(1969—),男,河南鄧州人,長垣烹飪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實習指導教師,國家高級烹調技師,研究方向為烹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