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艮 周 翔
(江蘇省江都市職業教育集團 江蘇 江都 225200)
基于有效教學理念的計算機實踐教學策略分析
張 艮 周 翔
(江蘇省江都市職業教育集團 江蘇 江都 225200)
在當前的中職教學中,存在著一些課程教學有效性不足的問題,這在中職計算機實踐教學中也不例外。提高計算機實踐教學效果有五種策略:精講多練是強化操作策略;有效分組是氛圍策略;任務驅動是分層策略;情境啟發是思維策略;學會學習是反思策略。
有效教學;計算機實踐教學策略;中職學校
隨著計算機在各個領域中作用的不斷加強,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變革。如何優化教學環節,把握教學規律,提高計算機實踐教學有效性,值得每位計算機教師認真思考和不斷探索。
對于職業教育而言,有效教學有其自身特有的意義。如果職業學校教師所教的知識對學生未來的就業或創業毫無用處,即使其教學有效果、有效率,也不能認為是有效教學。因此,職業學校的有效教學必須與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聯系起來。針對有效教學的有關論點、職業教育的特點及計算機學科的特點,筆者認為,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有效教學的含義是指:教師在計算機專業課課堂上,結合社會所需要的職業知識和能力,成功引起、維持并促進學生的學習,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在計算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道德三個方面得到了適合自己基礎的進步和提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注重實踐教學有利于優化計算機專業的教育教學體系,培養創新型人才。傳統的教育體系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培養出的學生實踐能力不強。職業教育應以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因此,計算機實踐教學要突出技能操作練習與訓練,要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要突出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注重實踐教學的同時有利于優化職業學校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突出職業教育辦學特色,促使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現代職業教育越來越注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以教為主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以學為主。而要全面提高學生所學技能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關鍵就在于實踐教學環節。
注重實踐教學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它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各種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才會比較完善和全面,學生才能把所學知識轉化為各種能力。實踐教學的學科設定應該符合培養專業性技術人才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協調一致。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計劃中的時間分配要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內容要革新,要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便為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有效教學的理念,在職業學校計算機實踐教學中,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計算機實踐教學有效性。
(一)精講多練,強化操作
職業教育的專業不是學科意義上的專業,具有明顯的跨專業性質,因為職業活動所需知識的內容和范圍超出了單純學科意義上的專業內容和范圍。這就要求在職業教育學科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精講多練,摒棄一些傳統做法(如不看學生基礎如何,不問學生興趣如何,過多強調專業的系統性、課程開設的統一性、教學內容的完整性等)。對實踐性很強的計算機課程而言,更是如此。
精講,就是講透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是學生計算機知識入門的關鍵,也是教學成功的前提。教學中的基本概念一定要讓學生弄通,如教材中的文件、窗口、文件夾、路徑、樹形結構、軟件、硬件、單元格、網絡、IP地址、域名、網址、超鏈接、網頁、病毒等概念。教學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采用講述、比較、類比、案例、多媒體演示等方法,以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明明白白,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中、高級專業人才。職業教育必須提供給學生真正需要的教育服務,使學生能夠掌握一技之長。因此,任何一所職業學校,忽視了實踐性教學環節,忽視了專業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就等于放棄了教學的基本原則,丟掉了職業教育的辦學靈魂。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必須合理分配課時,實施“操作+應用”的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強化基本操作,需要從簡到繁、循序漸進。計算機操作很多都是由基本操作組合而成的,越是復雜的操作,其操作方法越多。有些學生沒能掌握相關操作是因為其基本操作不熟練,于是覺得計算機操作很難。在教學中,應注意基本操作要從簡到繁、逐項完成,要多設置相應練習或模擬操作課件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探索技巧,最后達到自如操作。
(二)有效分組,營造氛圍
要提高課堂實踐練習效率,合理的分組安排非常重要。有效分組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如將性格內向的學生盡量和他們的好朋友安排在一組,若練習中遇到問題,可增加他們主動求助的機會;對自控能力差、愛聊天和玩游戲的學生要分開安排,而且要盡量靠近教師機,以便教師及時進行監控和提醒。此外,應為每個小組選一名負責的、操作技能較強的小組長。這樣,在實踐練習中,他們能夠幫助本組學生提高練習效率,發揮出“小老師”的作用。
根據計算機課程的特點,除了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合理分組外,還應為各學習小組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各小組成員利用業余時間相互溝通聯系、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學生還可就自己的專業需要和愛好,共同探討與本專業有關的計算機知識,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在良好氛圍下小組協作、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任務驅動,分層教學
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自覺性相對較差,尤其在實踐課程上,學生可以支配的時間相對較多,很容易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各自為政,甚至玩游戲。因此,實施任務驅動教學尤其重要。所謂“任務”,就是學生按照教師的設計、要求去完成的某項工作任務。教師在備課時,要統籌安排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任務。例如,學習Word基本編輯技術時,可以讓學生完成《學校宣傳海報》的制作,布置具體錄入、編輯和排版等任務(如表1所示)。可選出優秀作品報送學校團委等相關部門在公開櫥窗展出。教學實踐發現,任務驅動策略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表1 Word中的《學校宣傳海報》任務完成過程表
職業學校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是不平衡的。部分學生有使用計算機和上網的經歷,對于一些常見的軟件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之前,就已經非常熟悉了。有些學生則很少接觸計算機,對計算機操作不熟練。因此,計算機實踐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不能局限于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大班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基礎差的學生因學不懂而“消化不良”,才能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擺正師生這一對教與學的雙邊關系,更好地完成教學計劃和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四)情境啟發,培養思維
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還要考慮創設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例如,在導入環節,教師應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動情景,使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積極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加有效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一條超時空的隧道,把網絡上和光盤里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呈現給學生,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廣闊天地,增強了對學生思維興奮點的刺激。教學時,教師應成為學習情境的設計者和學習舞臺的導演。
定勢思維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只考慮常規方法,一條道走到底,而用發散思維解決問題則可以從多種角度、多種渠道找到答案。在課堂實踐練習時,不少學生只按教師教的操作步驟機械地練習,考核成績很好,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情況稍有變化就束手無策。計算機操作環境經常是復雜多變的,因此,我們不能認為學生在考試環境下完成了操作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讓學生僵化地學習知識的教學不能算是有效教學。
所以,教師在組織課堂實踐練習時要注重對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指導學生思考“還有沒有更好的操作方法,當情況有變化時,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案”。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障礙,鼓勵學生多探索,嘗試解決,促進學生全面掌握知識。
(五)學會學習,倡導反思
計算機的應用非常廣泛,各行各業都會應用到計算機。計算機的發展也非常迅速,一般的技術一兩年就會過時。要讓學生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識,就要教會學生自己獲取信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計算機的部分基本操作比較適合自學,讓學生自學,觸類旁通,可以促進學生所學知識的正遷移,使學生從自學中獲得成就感,獲得自信心。
有效教學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往往只重視如何讓學生熟練掌握現有的知識和操作技能,無視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軟件版本可能已經更新。另外,工作生活中要用的軟件很多,在課堂上不可能一一講解,如果學生自己不能將所學知識更新拓展,那教學就是做無用功,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得再好,也不能被稱之為有效教學。所以,教師在組織課堂實踐練習時,要舍得把課堂有限的時間交給學生去摸索、反思、總結,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將所學知識遷移、更新。例如,有意識地讓學生對比同一軟件新舊版本之間的區別,指導學生學會將自己的知識及時更新換代。再如,要求學生用某軟件沒學過的功能或用沒學過的軟件來完成相應任務,指導學生學會自學。從人才培養的長期目標來看,讓學生學會反思和自學有助于學生的持續發展,能夠讓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甘民立,朱震遠,等.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2]胡定松.職校計算機課程有效教學實踐對策探析[J].信息與電腦,2010,(1):179.
[3]孫連山.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的有效教學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7,(11):1334-1336.
[4]丁建兵.中職計算機課程有效教學的四個關鍵點[J].吉林教育,2009,(12):124.
[5]馮小娟.新視閾下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程有效教學探析[J].新課程學習,2009,(11):134.
(本文責任編輯:謝良才)
G712
A
1672-5727(2011)12-0139-03
張艮(1979—),女,江蘇江都人,江蘇省江都市職業教育集團講師,研究方向為中、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計算機網絡教學研究等。
周翔(1978—),男,江蘇江都人,碩士,江蘇省江都市職業教育集團講師,研究方向為中、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職業技術教育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