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遲志剛
(作者為上海市文聯專職副主席,巡視員)

這次赴汶川采風,所到之處,感觸頗深。昔日那片滿目瘡痍的土地,是我們永遠的痛。低下頭,我們默哀,是為了失去的千千萬萬的生命,抬起頭,我們微笑著穿越廢墟,看到了重建家園后一片片嶄新的街市。
到了映秀鎮,我們走進了一位姓楊的村民家里。交談中,我感覺到了他在地震發生時那種時不我待、爭分奪秒、自我營救、與命運抗爭、團結互助、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位姓楊的村民是地震時作為生還者第一個到達映秀小學的人。他看到曾是一座美麗的校園瞬間變成了一片瓦礫,當時他極度悲傷絕望。大地撕裂,斷壁殘骸中,孩子們的哭叫聲使他驚醒,他拼命地尋找壓在瓦礫中的孩子,開始時一個人,后來他領著消防員一起尋找,本著多爭取一秒鐘就能多救一個人的營救精神,竭盡自己的全力。當電視臺采訪他時,他的聲音因勞累過度而嘶啞無聲。記者問他家中有幾人受難,他只能用手指比劃有十人受難,記者給他拍下的這張做手勢的照片,通過媒體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陪我們一同走訪的汶川文聯主席告訴我們:“這位姓楊的村民應該是映秀鎮當之無愧的抗震英雄。然而,最后他卻榜上無名。”當我問他有何想法時,他對此很淡然,回答我說:“我對當不當上英雄稱號完全無所謂,我最難過的是沒能再多救出一個孩子。”這句話雖然很樸素,卻使我深感震動。一個普通的山區農民,在巨大災害面前表現出的這種境界多么感人!這句話使我看到了什么是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在我們生活中五花八門、爭名奪利的事情處處可見,有時可能為了計較一點小利,搞得同事反目,爭吵不休。相形之下,我們應該明白人與人之間相處,真正要看重什么,珍惜什么。這句話也使我看到了映秀鎮這位農民在精神一度瀕臨崩潰之際,經歷了怎樣的鳳凰涅磐。我們知道,像八級地震這樣的災害,可能使人一輩子都無法走出被打擊和傷害的精神泥潭,那種家園摧毀的絕望,那種失去親人的悲傷,那種致殘后的厭世,是可想而知的。他們能夠從這種深重苦難中走出來,在精神上不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句話更使我看到了一種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人性光輝,一種對他人生命無限的敬重、關懷和愛護的大愛精神。
這位不在“英雄榜”上的英雄,不但給我汶川之行留下深深的記憶,也將在我的人生路上留下永恒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