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 尖
西班牙導演考特斯(Rodrigo Cortes)的《活埋》被很多電影網站選為年度驚悚。其實,這個“年度”,完全靠的編劇。關于劇情,一句話可以說盡:一個普通美國人在伊拉克被人質了,誰來救他?
因為不是“大兵瑞恩”,或者說,因為西班牙人考特斯不是美國人斯皮爾伯格,所以,《活埋》主人公保羅最后沒有獲救。不過,全劇的驚悚和壓抑在于,九十分鐘的電影,基本一個場景到底:保羅在棺材里。而影片的真正主人公其實是保羅和外界取得聯系的手機。順便插播一個廣告,這是一部黑莓手機。
通過這部黑莓手機,保羅撥打了911、家人、朋友、公司、FBI,還有各類政府部門。但是,我們看到,家人的手機處于留言狀態,各類有關部門倒是有人,但總是把他的電話轉來轉去,轉到后來,我們就不停聽到保羅在罵Fuck。
中國影迷看了《活埋》以后,模擬過保羅如果是中國人,下場會比較幽默。這個我也相信,我們打服務電話,無論是大公司的保修還是有關部門的投訴,最好是選擇英文服務,不僅英文服務比較容易被接通,而且你會得到更耐心的接待?!痘盥瘛纷詈?,光線消失,一片黑暗。理論上來說,保羅死定了。不過,我想,《活埋》的編劇斯柏林(Chris Sparling)如果思路再開闊些,他還可以再編續集:就在保羅準備自殺的霎那,他想到,他可以給中國的英文服務打電話。接下來能發生的戲,足夠斯柏林去沖刺奧斯卡,而不用現在這樣,戲沒開場,編劇本人先陷入奧斯卡拉票門。
當然,中國口碑良好的英文服務,一方面是我們對外國人的善意,另一方面,則不能無視歷史遺留的殖民迷情。而如何破解這道迷情,《活埋》是很好的教材。
就像電影中,保羅要連罵十多個fuck,美國服務其實根本不像我們想象或者他們自己宣傳的那么好。Q寶的麻省兒童聯保醫療卡辦完以后,突然連著來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卡,我就打電話問,一個星期,我每天上午九點開始打,打到十一點,都是不停地讓我在以下服務中選,如此循環往復,八卦陣一樣。終于有一天,秋高氣爽,讓我成功打入陣門,可電話那頭一個飛鏢:關于此事,你應該打另外一個號碼。
同樣一個事故,我在citibank辦的銀行卡,也莫名其妙來了兩張,我打電話給客服,一下就接通,一下就解決。后來我總結,像銀行這種靠顧客養活的,美國服務的確一等一。其余,鈴聲苦長吧。
鈴聲苦長,人生苦短。能不打電話,我絕不打。不過,美國很古怪,有些事情還非要你電話確認。所以,半年來,因為聽了太多等待鈴聲和太多的錄音訊息,我覺得自己的聽力都有點下降了。常常,好不容易天降甘霖一樣,終于輪到可以和人說話,然后那人還要和我說“sorry”,我就有保羅那樣的沖動,FuckFuckFuckFuckFuck,FuckYou!
所以,小人之心的建議是,大陸真用不著提供如此感情用事的英文服務,除非我們的中文服務也充滿感情了。說到底,我們在美國,從來沒有被優待過。跟棺材里的保羅一樣,我們撥出去的絕大多數電話,都是讓人銷魂,讓人想罵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