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約記者 余建斌 蔣建科

11月3日1時36分,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首次交會對接成功,組合體以優美的姿態飛翔在茫茫太空
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在太空對接的目的就是通過神舟飛船隨時把人或者貨物運到天宮一號上面。因此,天宮一號要有能力讓飛行員非常舒適的在太空待上幾天、幾十天或者更長的時間,天宮一號目前的設計能力是能夠提供給一個航天員60天的生存所需。
北京時間11月3日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燈火如晝。此時此刻,距地球343千米的深邃太空,中國兩航天器——神舟八號無人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在執行首次空間無人交會對接任務,地面的飛控大廳,人們屏住呼吸,翹首以待。
這既是一場太空約會,又是一場太空中舉行的接力賽。跑道設在了距地面343千米的太空,前面的選手拿著一根繡花針,后面的選手要把一根絲線從針眼里穿過去,而且兩位選手都在高速飛行。
北京飛控中心大屏幕上,顯示著神舟八號向天宮一號逐步靠近的三維動畫和航天器自帶攝錄設備拍攝的實時圖像。指揮操作區內,科研人員認真監視著航天器飛行狀態,收發計算各種遙外測數據和軌道參數。揚聲器里,不時傳來指揮員下達調度口令和地面測控站、“遠望”號測量船報告的聲音。
在離地面343千米的太空軌道上,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繞地球一圈只需要90分鐘,也就是說,每45分鐘就會經歷一次晝夜更替。由于導引設備需要自身光源引導,因此,黑暗環境下更利于精確實施交會對接。此次天宮和神舟對接時,就是在飛船上的黑夜狀態。
天宮一號9月29日發射升空,在天上遨游一個多月,在神舟八號發射前華麗轉身,調頭180度,期待著“太空初吻”。
神舟八號11月1日發射升空后,在地面指令引導下,經過5次變軌控制,于11月2日23時08分飛抵天宮一號后下方約52千米處,轉入自主控制飛行狀態。
11月3日0時03分,飛船經過4次自主變軌控制,抵達距天宮一號約5千米的對接入口點。這時,飛船暫時停住腳步,等待地面對兩航天器相對導航計算結果進行確認。
5千米處停泊確認之后,神舟八號船載發動機再次點火,繼續飛向天宮。1時02分,飛船對接機構緩緩推出,仿佛戀人一般向天宮招手致意。
在相對距離400米停泊點,神舟八號停留約3分鐘,確認對接機構準備情況。繼而輕移腳步,繼續前行。相距約200米時,航天器交會對接燈點亮,在繁星點綴的太空深處閃爍不停。1時16分,神舟八號進入140米停泊點。
約4分鐘后,神舟八號再次啟程,以每秒0.5米的相對速度沿直線接近天宮。1時23分,進入相對距離30米停泊點后,地面科研人員對兩航天器對接準備狀態進行最終確認。
隨后,神舟八號以每秒0.2米的相對速度駛離30米停泊點,向天宮緩緩靠攏。相對速度看似緩慢,但實際上,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此時正在距地面約343千米的軌道上,以每秒7.8千米的速度繞地球飛行。
此刻,飛控大廳異常肅靜,現場似乎能聽到人們心跳的聲音。
兩航天器越來越近!借助預先安裝在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外部的攝錄設備,可以近距離觀察交會對接過程的每個細節。
牽動萬千人心的一刻就要到來。
1時28分,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環輕輕接觸,飛船尾部4臺發動機隨即點火,推動飛船鉆進天宮的懷抱。
1時29分,“對接機構捕獲完成!”
飛船對接機構捕獲鎖與天宮對接機構卡板器互相咬合,兩航天器對接機構順利捕獲,飛船與天宮實現柔性連接,飛船發動機旋即關機。
這時,飛船對接機構機械緩沖系統開始工作,儲存和消耗能量,校正對接環姿態,隨后,神舟八號對接環收回,將天宮一號輕輕擁入懷抱。
神舟八號飛船啟動主動對接鉤,牢牢鎖住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的被動對接鉤,上千個齒輪和軸承同步動作。
1時36分,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首次交會對接,組合體以優美的姿態飛翔在茫茫太空。
8分鐘。從接觸到最后的鎖緊,僅用了8分鐘。這8分鐘背后,是參與交會對接任務的科研人員5個年頭的奮斗,也是中國航天人半個多世紀的積累。
1時43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宣布:天宮一號、神舟八號首次交會對接取得圓滿成功!
飛控大廳里頓時響起潮水般的掌聲。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們緊緊相擁,用歡笑和淚水,揮灑心中的興奮和豪情。太空中,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也是緊緊相擁,分享這成功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