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玨 ,李永強,張衛平 ,張 霆 ,周 翔
(1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杭州 310005;2浙江省武警總院杭州醫院,杭州 310051)
放射性肺損傷是臨床上胸部腫瘤放療后的一種常見并發癥。一般早期表現為急性放射性肺炎,通常發生在照射后1~3個月;后期表現為肺組織纖維化,多發生在照射后6個月,是胸部腫瘤放療劑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目前國內外尚無理想的預防和治療的方法,臨床多采用糖皮質激素結合抗生素治療,但不良反應較多。本研究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湯對防治放射性肺損傷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共選取2008年7月—2009年7月接受放療的肺腫瘤患者75例,均經過細胞學或病理學確診,其中鱗腫瘤39例,腺腫瘤27例,小細胞腫瘤9例,卡氏評分60分以上,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以治療組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平均年齡(58.24±9.26)歲;對照組 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平均年齡(59.95±8.76)歲。兩組性別、年齡、腫瘤部位、病理分型、卡氏評分、放療劑量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6MV-X線照射,每次2 Gy,每周5次,至40 Gy后予以縮野三維適形放療,脊髓劑量不超過45 Gy,腫瘤的累積劑量為DT 60~68 Gy。治療組于放療同時口服加味麻杏石甘湯直至放療結束,藥物組成為:麻黃9 g,杏仁9 g,甘草6 g,石膏18 g,金銀花9 g,隨證加減:咳甚者加紫菀、枇杷葉;痰黃稠者,加桑白皮、知母、黃芩、栝樓皮;咽痛者,加射干、牛蒡子;氣喘不能平臥或動則喘甚者,加地龍、炙黃芪、五味子等藥物。水煎服,每次200 mL,每日2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癥狀、體征變化。評價放療前、放射2周、放療結束及放療后6個月時胸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卡氏評分,并檢測各時間點血漿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濃度變化,采用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TGF-β1酶聯免疫吸附試劑盒。
1.4 評價指標 放射性肺損傷的評價:急性放射性肺損傷根據北美放射腫瘤協作組(RTOG)分級標準[1]分0~5級,臨床癥狀≥1級者診斷為急性放射性肺損傷,≥2級者診斷為嚴重放射性肺損傷。胸部CT示在放射野內或附近彌漫模糊片狀影、不透明毛玻璃樣改變或實變者,病變范圍沿照射野走行或超出照射野,為放射性肺損傷改變。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0.0統計軟件,采用χ2檢驗、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放射治療前后血漿TGF-β1濃度變化 見表1。
表1 兩組放療前后血漿TGF-β1濃度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TGF-β1concentration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radio-therapy(±s) μg/L

表1 兩組放療前后血漿TGF-β1濃度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TGF-β1concentration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radio-therapy(±s) μg/L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例數3837放療前 放療2周 放療結束 放療結束后6周5.24±1.286.57±2.37* 8.75±2.20* 5.75±1.98*5.29±0.987.29±2.25*11.00±5.12* 9.67±3.02*
2.2 卡氏評分 見表2。治療組放療2周、放療結束時,放療結束后6周卡氏評分對照組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放療前后卡氏評分變化(±s)Tab.2 Change of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radio-therapy(Fraction)(±s)分

表2 兩組放療前后卡氏評分變化(±s)Tab.2 Change of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radio-therapy(Fraction)(±s)分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例數3837放療前 放療2周 放療結束 放療結束后6周75.69±6.2274.89±6.7373.75±4.98 77.82±5.2776.21±6.5972.29±5.6568.79±5.27 72.64±8.25
2.3 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發生情況 對照組0~5級的急性放射性肺損傷分別為 31、5、2、0、0、0 例,對照組的發生率分別為 22、10、3、2、0、0 例。急性放射肺損傷的發生率分別為18.42%和40.5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嚴重放射性肺損傷的發生率分別為5.26%和13.5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隨訪 隨訪1 a,治療組有3例因疾病進展死亡,對照組有5例因疾病進展死亡,但兩組均未發生放射性纖維化,均無病例因放射性肺損傷而死亡。
放射性肺損傷是胸部腫瘤放療中的常見并發癥,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其發生率在7%~58%之間,大多數報道在20%~35%之間[2]。目前,普遍認為[3]放射后的急性細胞損傷是由細胞因子介導的多細胞反應,并進展成組織纖維化反應。局部組織直接或間接產生細胞因子,引起炎性細胞的趨化和激活,使信息放大增強而產生自發性免疫反應。多個實驗表明,TGF-β在放射性肺損傷中起重要作用。
麻杏石甘湯首見于《傷寒論》,方中麻黃辛溫宣肺定喘、石膏甘寒直清里熱,兩者相伍,清宣肺中郁熱而定喘逆,而石膏用量為麻黃2倍,故借石膏辛涼之性以制麻黃辛溫發散之力,并使其轉為辛涼清熱之用;杏仁宣肺氣而治咳喘,協同麻黃更增平喘之效,甘草和中緩急,瀉熱解毒。全方有清熱、宣肺、平喘之功。近年來,已有數篇臨床報道[4-5]采用麻杏石甘湯為主的方劑治療早期放射性肺炎,均取得較好的療效。
本研究發現,加味麻杏石甘湯能抑制放療中及放療后血漿TGF-β1的過度表達,降低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發生。雖然治療組的嚴重放射性肺損傷發生例數低于對照組,但無統計學意義,有待進一步的大樣本研究加以證實。故通過本臨床研究,發現加味麻杏石甘湯對急性放射性肺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可推廣運用于臨床,利于放射治療在胸部腫瘤患者中的運用,提高療效,改善生存。
[1] 殷蔚伯,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第3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108.
[2] 陳志霄,周道安,趙國旗.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2010,19(1):54-57.
[3] Rube CE,Uthe D,Wilfert F,et al.The bronchiolar epithelium as a prominent sourc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fter lung irradiation[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5,61(5):1482.
[4] 施 航.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放射性肺炎39例[J].江西中醫藥,2003,34(7):15.
[5] 李慶玲.中西醫結合治療放射性肺炎30例分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4,1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