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峰
(會寧縣第二中學 甘肅 會寧 730700)
下面是利用廢塑料瓶制作的3個演示儀.現就制作方法和原理做一說明.
制作:
如圖1所示,將塑料瓶瓶口用氣球薄膜密封,底端開一小口,然后把瓶子倒立再灌入適量水,使瓶口處的薄膜形成水球,然后讓塑料瓶上下運動,通過觀察瓶口水球體積的大小就可以觀察超重和失重現象.
現象分析:
(1)向上運動時可看到水球體積先增大后減小,說明先超重后失重.因為先是向上的加速運動,加速度向上,水對薄膜的壓力就增大,水球體積增大;后是向上的減速運動,加速度向下,水對薄膜的壓力就減小,水球體積減小.
(2)向下運動時可看到水球體積先減小后增大,說明先失重后超重,因為先是向下加速后是向下減速.水球體積增大或減小的原理同上.

圖1
制作:
如圖2所示,在方形塑料瓶底安裝一廢車帶上的氣門芯.在氣門芯上系一細繩,在瓶的頸部對稱開兩小孔(圖3),注意位置.然后在瓶中裝上適量的水倒掛起來,水就從小孔中流出,瓶子隨即轉動起來.若轉動不明顯再用打氣筒往瓶內充少許的空氣,轉動會更加明顯.不過應注意,若不充氣時要把氣門芯的密封裝置去掉.

圖2

圖3
現象分析:
當在瓶中裝入適量水時,水就要從頸部的小孔中流出,當水從中流出時瓶壁受到了反沖力,這兩個反沖力都產生力矩從而使瓶子轉動起來.
制作:
如圖4所示,在白色塑料瓶口安裝一氣門芯;瓶塞的密封圈一定要好.然后蓋上瓶塞再用打氣筒往瓶內充入適量的空氣,同時用手摸瓶壁,能感覺到熱乎乎的.然后用手迅速擰開瓶蓋,注意拿好瓶子和瓶塞,以免傷人.這時看見瓶中有白霧,再摸瓶壁會感覺到很冰涼.
現象分析:
充氣時外界對瓶內氣體做功,內能增加,瓶內氣體溫度升高,瓶壁感覺很熱;擰開瓶塞時,瓶內氣體對外界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白霧是瓶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了小水珠;同時由于瓶內溫度降低,因而瓶壁感覺很涼.
這3個實驗儀器制作都很簡單,總共花費時間不超過30min,材料來源也很容易;但這些簡單儀器卻演示了深奧的物理現象.用這些儀器進行演示,學生會更加直觀形象地接受這些知識,理解其中的物理道理.由于這些儀器的制作容易,可以啟發學生自己設計、制作,親身體驗物理實驗現象,培養其動手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大量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實驗探究教學更加重視了.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充分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積極動手體驗.

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