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保東
(雨花臺中學 江蘇 南京 210012)
在牛頓第二定律學習中有一道很經典的題:
【題目】如圖1所示,木塊A的質量mA=4kg,木塊B的質量mB=6kg,地面水平且光滑,A,B兩木塊間動摩擦因數為μ=0.3.
(1)對A木塊施加一個水平拉力F,為了使兩木塊不相對滑動,力F最大不能超過多少?
(2)如果水平作用力F作用在B木塊上,為了使兩木塊不分開,F最大不能超過多少?
解析:這道題目對初學者有一定難度,其難點之一是初學者很難把摩擦力的方向分析清楚,現不妨從摩擦力起源的“凸凹說”分析摩擦力的方向.

圖1

圖2

圖3
按照“凸凹說”分析圖1,我們認為A,B兩木塊被放大后是凸凹的鋸齒狀顆粒嚙合在一起.當力F向右作用在A木塊上時,A木塊向右運動,A木塊的每一個凸起的顆粒給B木塊每個凸起的顆粒一個帶動其向右運動的“小彈力”NA B,如圖2所示.這些無窮多個“小彈力”加在一起就是A給B的摩擦力fAB,方向向右;而B木塊是“被動”的,所以B木塊的每個凸起的顆粒給木塊A每個凸起的顆粒向左的“彈力”NB A以阻礙A木塊向右運動,如圖3所示.這些無窮多個“小彈力”加在一起就是B給A的摩擦力fBA,方向向左.最后得出結論:當水平作用力F作用在A木塊上時,B給A的摩擦力向左,對A是阻力;而此時A給B的摩擦力向右,對B是動力.如果F太大,使得A給B的小彈力過大,A,B間的凸起顆粒會被拉斷,這樣A和B就相對滑動了.由動摩擦力計算公式可知,B受到最大的靜摩擦力是

在這個摩擦力的拉動下B的最大加速度

所以


圖4

圖5
同理,當力F作用在B木塊上時,因為A木塊的運動是被動的,它的每個凸起顆粒會給B木塊每個凸起的顆粒一個向左的“小阻力”NA B′,如圖4所示,這些小阻力的合力就是A對B的向左的摩擦力fAB′,是阻礙B運動的力.此時B木塊相對A“主動”向右運動,它凸起的每個顆粒會給A木塊每個凸起的顆粒一個向右的“小彈力”NB A′,如圖5所示,這些彈力的合力就是B對A的向右的摩擦力fBA′,是推動A運動的力,A受到最大靜摩擦力是

方向向右,在這個摩擦力的推動下A的最大加速度

所以

同樣的分析方法也可在其他的物理情境中用來判斷摩擦力的方向,例如傳送帶問題、斜面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