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茜
美國主權信用降級沖擊波
文/鄧茜
繼2011年8月5日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后,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8日又將美國貸款抵押融資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評級由AAA下調至AA+,進一步加劇了全球市場的信心危機,新興市場受到波及在所難免。由于美國經濟前景黯淡、信用評級遭降,新興市場股市近日幾乎全線大跌。同時,新興市場經濟前景受到拖累,出口或將遭到沖擊,面臨貿易保護主義風險。人民幣也將繼續被動升值,美元資產持續縮水,所持美債安全系數降低。

(圖/CFP)
標準普爾5日宣布,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一級至AA+,并維持評級前景展望為“負面”。加上歐洲債務危機持續發酵,本周伊始新興市場股市幾乎全線大跌。加上此前公布的一系列不利的經濟數據,市場關于全球經濟“二次探底”風險的擔憂日增,新興經濟體增長前景受到拖累。
周末開盤的中東股市首先受到沖擊。中東地區唯一于周六開始一周交易的沙特阿拉伯股市6日出現5.5%的暴跌。其他中東國家股市大多于周日開盤,受負面消息影響,該地區股市全線下跌。其中,以色列股市7日暴跌6.99%。上一次以色列股市遭遇暴跌是在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產時。當天,埃及股市也遭遇大跌,基準股指EGX30下跌4.17%,收于4798.89點,跌至兩年來最低點。至收盤時,埃及股市市值縮水達121億埃鎊(約合20.35億美元)。
受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遭降和歐美股市隔夜全線暴跌的影響,亞太股市“跌勢洶洶”。8日,中國內地股市放量大跌,滬深兩市A股跌幅均超3%。上證綜指盤中跌破2500點,收盤創年內最大跌幅,達3.79%;深證成指收盤跌幅達3.33%。滬深B股指數暴跌,其中上證B指跌幅超過6%,深證B指收報跌幅達5.64%。韓國首爾股市綜合股指和科斯達克指數雙雙暴跌,盤中跌幅分別一度達7.28%和10.41%,韓國證劵交易所被迫啟動臨時停盤措施,分別停止交易5分鐘和20分鐘。當天,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收盤跌幅為3.7%,印度孟買股市敏感30指數和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綜合指數均下跌1.82%。9日早盤,亞太新興市場股市繼續大跌行情,韓國綜合股指開盤后暴跌,失守1800點,韓國交易所再次宣布臨時停牌;韓國科斯達克指數也因暴跌超過5%,失守450點,被宣布暫停交易。
考慮到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的新的因素,多家研究機構下調了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高盛近日將2011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由此前的4.1%下調至4.0%,美日歐未來兩年經濟增速均被下調。值得注意的是,一直頗被看好的金磚四國GDP預測也遭遇下調:2011年GDP增速由7.9%調至7.7%,2012年則維持原有的7.9%。經合組織8日公布了6月綜合經濟先行指數報告。數據顯示,包括七個最發達國家和金磚國家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活力近期都將繼續減弱。按國家來看,美國和俄羅斯經濟已經越過拐點,增長即將減速;其他發達國家以及包括中國、巴西和印度在內的主要發展中國家則已經進入低速增長期。
對于未來面臨的風險,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巴西財政部長曼特加日前呼吁拉美國家加強地區團結,加快一體化進程,盡早做好應對新一輪危機的準備,避免發達國家通過金融震蕩將危機后果轉嫁給新興市場國家。
作為世界最大的進口市場,美國信用評級遭降將推動美元貶值,加上美國經濟前景趨黯,勢必影響以出口作為經濟主要驅動力的新興市場增長。新興市場出口將面臨外需持續疲軟、匯率升值、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加的不利局面。
首先,美國經濟疲軟、新興經濟體本幣被動升值將使新興市場國家在對美出口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日前指出,參考歷史數據,美歐經濟增速每下調1個百分點,將降低中國出口增長率7個百分點,中國GDP增速也將因此下調1個百分點。美國是中國第二大出口市場,2010年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為2833億美元,相當于當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6%。如果美國需求減弱,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將非常明顯。另外,美國是印度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場,2010年印度對美國出口額為195.3億美元。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6日發布公告說,美國信用評級遭到下調對印度出口造成不利影響。除I T行業以外,服裝、手工藝品、皮革和珠寶首飾行業將遭受最嚴重的沖擊。同時,美國還是墨西哥第一大商品出口市場,巴西、南非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場。
由此可見,美國市場對于新興經濟體的重要性。美元對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必將極大影響新興經濟體的出口競爭力。另外,為了履行提高債務上限協議,美國政府承諾將在未來十年內削減赤字超過2萬億美元,這必然會通過增加稅收、減少補貼等手段,其結果是進一步減少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作為占美國GDP70%的個人消費將受到抑制,進而對新興市場向美國出口帶來影響。
其次,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風險可能上升。上周以來,受意大利、西班牙債務風險上升的影響,歐洲債務危機升級,全球股市已普遍大跌。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又被下調,全球資本市場雪上加霜,全球股市迎來新一輪暴跌。資本市場漲跌反映的是市場信心,信心一旦喪失,經濟前景勢必堪憂。為了保護本國經濟,維持市場信心,各國必然會努力推進就業,因此難免會采取措施對本國產業施以過度保護。美國國會于2009年2月通過的經濟刺激方案中提出的“購買美國貨”條款,就是危機深重之時貿易保護的最好注腳。阿根廷經濟學家埃米利奧·奧坎波表示,金融市場震蕩很可能導致各國政府采取貿易保護等措施來穩定本國經濟,從而誘發新一輪貿易大戰。
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一直維持在最高等級,美國國債也因此被各國投資者視為最安全的資產。如今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遭到調降,顯示美國國債安全系數下降,預示著美國經濟的償債能力受到質疑。而美元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在全球儲備中約占60%的份額,其價值直接決定各國中央銀行的國際儲備價值,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同時動搖了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勢必造成持有國資產縮水。
金融危機以來,新興經濟體本幣對美元均有不同程度升值。巴西貨幣雷亞爾自2009年以來已經升值40%以上,給該國的外貿出口和工業生產帶來極大壓力。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305,較前一交易日走高百余基點,并再度創出匯改以來新高。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調降必將助推美元貶值,導致新興市場本幣繼續被動升值。全球外儲規模前十名的國家和地區中,除日本外,絕大多數是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等。美元貶值必然令這些國家外匯儲備縮水。
在此背景下,美信用評級下調勢對將美元和以美元計價的美債作為主要外儲的國家和地區產生更大沖擊。根據美國財政部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5月,在美國國債前十大持有國或地區中,新興經濟體占據一半以上。其中,中國大陸以1.16萬億高居榜首,占美國國債總額的1/4;新興經濟體所持有的美國國債占其總額的一半以上。據美國證券行業和金融市場協會測算,評級下調可能令美債收益率長期內上升0.7個百分點,對美國而言將增加約1000億美元的公共債務融資成本,對中國和日本等主要債權國而言,美債價值損失及美元下跌的匯率損失則難以具體測算。
從標普下調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后的首個交易日來看,美國長期債券受影響較大。截至8日,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亞洲市場交易時段的兩個交易日內上漲23個基點,是2009年7月以來該期限國債收益率最大漲幅。不過進入歐洲交易時段后,30年期國債收益率轉而下跌至3.79%左右,美國市場開盤后繼續下跌。目前從整體來看,美國國債并未受到較大影響,這主要是因為相對于其他投資產品而言,美債因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和美國債市兩百多年的歷史,仍是全球最安全的資產。但是,這僅僅是因為當前以美元為基礎的美國金融霸權的存在,以及歐債危機升級,全球還沒有美債的有力替代品。美國信用評級的下調已經令美國的全球債主看到了風險,經歷了擔憂,未來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步伐或將在危機中朝著有利于新興經濟體的方向邁進。■
編輯:盧勁杉 lusiping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