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兒子火了,不是你想要的火,跟你每天都關注的媒體上眾口一詞的宣傳報道不一樣。對于這突然的不可控,我雖然沒有機會丟過U盤,但吹過氣球,放過風箏,你的心情我懂。
面對圍觀,你懇請大家給黃藝博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他只是一個孩子,很多看法和做法都和家長有著驚人的一致性,那我就不拿少先隊長當干部了,只跟你這個監護人好好談談。老黃啊,你現在提“正常的成長環境”了,你有沒有好好想過始作俑者是誰?你之前引導孩子做的事就是希望出人頭地、被大家仰望,誰說仰望不是圍觀?這樣圍觀著,圍著圍著就圍出問題了。
不過,在一片唾沫與叫罵聲中有位道德先生套用了抒情句式為你開脫——“每個班都有一個黃藝博,我們每個人都曾是黃藝博。”真真假假的勵志故事里也常拿奧巴馬、林肯他們的童年說事,說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想要當總統,并為這個目標一步步地付諸行動。叫嚷著將來要改變國家、拯救地球、想當總統、想當總理的孩子那么多,也都挺可愛、挺受鼓勵的,輪到黃藝博怎么就出問題了?我希望你明白,引起爭議的不是“未來的領導應該有什么樣的童年”,而是領導范兒的照片和對領導生活習慣的模仿引發的“你為什么要學那個樣”?
黃藝博自兩歲開始,就看《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引起一片嘩然。以我們被宣傳的種種事例來看,大人物的青少年大都有非凡事跡,孔融讓梨、鑿壁偷光、曹沖稱象,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朱元璋等一些皇帝出生時,必伴異象,天空中一片紅光之類。你怎么可以天真地去為黃藝博塑造這種奇特的童年?這些傳奇軼事只是大人物成為大人物之后,錦上添花的形象宣傳,這類異于常理的事僅適用于過去時態的大人物傳記,而在進行時態的新聞中,只能被不解風情的大眾誤解為怪胎。
兒子儼然一副領導范兒、官架子,我看到你在接受采訪時,說這是環境造成的。這句話暴露了你兩個小問題:一是,養不教,父之過。如果養而教,但教錯了,就讓“環境”這個名詞來承擔責任,這更不對了。雖然龍應臺說過:“每個人都酷肖于他的時代更甚于酷肖他的父親”,但這說的是時代文化與氣質,不能套用在沾染群體的習氣上。二是,輕描淡寫,認識不到事情的重要性,認識不到“官架子問題”背后的“官本位”糟粕不是那么簡單的小事。
你為兒子修改過的博客開篇中寫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中華民族之復興,續寫漢唐之盛世。”如果真的想為中華民族復興,請多做實事,高調點也行,但最好是有了貨真價實的東西再去吆喝,否則,你吆喝大家來看什么?難不成給大家提供找錯游戲?建議不要在做慈善活動的時候,讓兒子擺拍,再投稿給《人民日報》海外版,形式主義害死人你不知道?建議你不要以浩然之氣的模樣,拿使命感的說辭去追逐名利,好多讀書人玩了幾千年了,實在老套。現在,再好的技巧,也只能騙到一個人,還是你自己。撈名聲雖然不觸犯法律,但也是很危險的事情,撈到最后無非為自己撈得個“自命不凡”、“自以為是”、“自鳴得意”、“自我感覺良好”,他人不會因為你的得到而失去什么,這種稍帶點愚蠢的炒作,也沒什么好羨慕嫉妒恨的。但黃藝博是你自己的兒子,而你對他的教育引導牽動了社會的神經,你得去好好反思自己是如何對待本來天真、率性的孩子的。
但自我感覺良好了,難免會潛意識順帶踩大家一下而讓大家不悅。網上有許多對你父子的委婉勸誡、尖酸刻薄的挖苦、沖動的憤怒、偽善的理解與同情,還有一些關于你為了兒子政治家的夢想而聯系重要人物、聯系媒體的細節傳聞。我跟他們不一樣,我和你一般見識,我臆想著,你都這智商了,還煞有其事弄虛作假,侮辱我們智商,這太可氣了。
(編輯 張黎 hope_s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