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鏡人:王芳職業:律師
很多朋友都說,王芳是離幸福最近的那個人。因為,她就像一個小太陽,永遠散發著幸福的光芒和味道。25歲,女,北漂,單身,最關鍵的是,她還是個女律師。
她租住在北京四環,每天到事務所工作需要花一個小時的車程,有時去通州、懷柔郊區處理客戶的事情要倒數遍的公車和地鐵;租的房子是個很老的房子,兩室,沒有廳,這房子里一共住著四個姑娘,大房間里住著三個人,王芳就是這三個中的一個;她還是最忙的一個,都說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其實這女律師可比女博士累得多了,看材料、起草合同,常常是凌晨兩點睡,早晨5點起,工作時還不能開小差,否則損失的就是客戶的利益……
這簡直就是一個 “無敵小宇宙”的生活,可是王芳可享受現在的生活了!她說:“這就是我喜歡的生活,我正干著自己想干的工作,并且充滿了職業自豪感和成就感;我父母健康,對家庭我暫無經濟壓力,可是放開手腳全新投入自己的事業;住的房子雖然小,可是人本就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勤儉一些,和姐妹們在一起住還可以互相照顧,空閑的時候聊聊天。”
只要心里燦爛,生活就能永遠充滿陽光嗎?其實也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有坎坎坷坷,也都經歷過或者經歷著風風雨雨。大學畢業那年,王芳22歲,懷揣著夢想來到北京,租住在一間房子里,只占據其中的一角。一開始,她沒有工作,也沒去找工作。她找的房子離大學很近,為的就是能夠就近在大學里用自習教室,她要復習參加司法考試。做律師,是王芳的夢想。高考剛結束那會兒,她就在所有的志愿的第一欄都填了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后的第一件要緊事,就是復習參加司法考試。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能夠全力復習又沒有去工作。王芳背負著經濟上的壓力,咬著牙起早貪黑地啃厚厚的專業書。只有一方小小的天地,一張小床,一盞臺燈,她就這樣心無旁騖地通過了司法考試,拿到了律師資格證。接著又是找工作的奔波,找了一家律師事務所,換了一個住處;又找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又換了一個住處;本想安定了,房東又找麻煩,只得再搬,還是要選一個“性價比”合適的住處,既能住得舒服些,又不能離單位太遠,價錢還不能太貴。就這樣,一個人在外,總是有需要操心的事,總是時不常地有需要處理的突發情況。
北漂了幾年,雖然奔波、勞碌,有時總在變動之中,可是居有所、從其所好,畢竟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現在,王芳做律師已經三年多了,薪水也逐漸看漲,可是她依然住在那個三人間里。她笑瞇瞇地說:“這有啥呀?不是挺好的嘛!我住的地方干干凈凈的,室友處得也很和睦,離單位也不遠,房租分攤下來也不貴,這樣我還省下了不少錢,可以用來去看保利劇院看話劇、去老舍茶館聽戲、去國外旅游……那么大的城市那么大的世界,那么好的青春,我渾身都是勁兒,得好好享受這美好的生活才行呢!”
有時實在是太累了,她就趁難得的休息日睡上一整天,再起床到樓下買個煎餅,吃個麻辣燙,抬頭看看月亮,覺得這青春、這日子真是無比美好!
記者手記:王小波在1978年給李銀河的情書中寫道:“我們生活的支點是什么?就是我們自己。自己要有一個絕對美好的不同凡響的生活,一個絕對美好的不同凡響的意義。”那時,他還是北京某工廠里一文不名的工人。他的青春時代,未見得比我我們現在的好,也沒有比我們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可是他在青春里快樂著,奮斗著,寫作著,戀愛著,IN著……因為,青春是自己的,每一個人的青春都是珍貴的,也是值得自己用整個身心去真心描繪的。外在的很多東西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在青春的那個階段里卻絕對不是最重要的。與其悲嘆現實和憂慮未來,不如享受著現在的時光,做最好的你自己,依賴自己,信任自己,汲取生活的悲傷和快樂,它們都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