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兵
(漢嘉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設計質量是設計院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對任何一個設計單位來說設計質量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就設計單位而言,如何進行質量控制,是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之所以熱,是因為各大設計院都面臨質量問題繁多、“常見病”屢禁不止、業主投訴多、意見大的“撓頭事”不斷;之所以難,是因為雖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在任務急、進度緊、專業技術力量欠缺、以私交“好壞”為工作態度的背景下,質量控制實在是難。
對于技術與質量工作,首先應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真正從觀念到行動上重視技術與質量,把它作為單位的核心競爭力。樹立項目小組每個成員的主人翁工作精神,樹立“團隊”協作意識。建筑設計的成果是“團隊”協作、各專業共同努力完成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單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相對而言掌握的知識也有所側重和不同,要想順利完成一個設計項目,離不開項目團隊每一個人的協作,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付出和努力。我們的工作可能有崗位分工上的不同,但大家的工作都同樣重要,我們的愿望也都一樣——把自己經手的每一個設計作品踏踏實實地做好,順順利利地交付使用。如果把建筑設計成果比作一部機器,那么設計人員、各個相關專業、相關部門的工作成果就是零部件,相關專業、相關部門間的協作就是總裝。這兩個環節,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產生質量缺陷。因此,既要發揮個人、專業組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又要強調整體最優。團隊領導即項目負責人要注意發揮每個成員的個人智慧和作用,團隊成員要正確認識個人作用和團隊作用,在建筑設計工作中逐步建立和形成團隊文化,落實質量目標考核責任制、質量責任追究制,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規范流程,明確責任,用過程質量保證總體質量。
設計質量的控制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個方面。下面針對近年來設計院設計質量風險控制問題,分階段對設計院常見質量風險問題舉例進行探討分析。
質量控制,方案先行。技術方案、設計任務書、設計前的溝通和資料搜集控制得好,可有效避免重大返工、重大事故、重大設計損失等,因此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特別是規范、地方規定不是很明確存在理解歧義以及建設單位設計要求不合理的地方應重點注意規避常見的設計質量責任。
(1)嚴禁總圖上的經濟技術指標造假。特別是容積率和建筑密度,若造成設計質量事故,將追究建筑專業負責人和設計總負責人的相應責任。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建筑面積的計算依據為《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GB/T 50353-2005),設計面積指標不得以《四川省房產測繪實施細則》為計算依據,最終實際建筑面積不得超過報建方案面積600 m2且不得大于總建筑面積的百分之三,所有項目的技術指標計算都務必嚴謹,來不得任何馬虎。
(2)在進行項目設計前,務必搜集當地的一些地方規定要求,以免造成重大返工損失。特別是當地的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日照分析管理、建筑節能要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要求、當地習慣使用建筑材料等。如,某高層住宅項目在前期方案設計階段的日照分析計算中時間計算精度人為設定為30 min,在方案已經通過規委會審查后進行日照復核時才知道當地有專門的日照分析管理規定,要求所有套型的住宅都必須滿足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 h的標準,且日照分析計算的時間計算精度為5 min,導致整體規劃方案重新設計。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從事設計技術服務就要求工作必須嚴謹、必須先落實標準。沒有正確的標準,我們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有可能是南轅北轍、得不償失的辛苦。
(3)在進行項目設計前,各專業務必制定符合規范要求的技術方案,編制設計大綱。對于建設單位要求超越規范或者存在違規風險的技術問題,必須經院專業技術委員會充分考慮規避設計風險措施后方可實施。如,某高層住宅項目建設單位要求設計為局部底層6 m層高商業服務網點的18+1層高層住宅,按《高規》(GB 50045-95)第6.1.1.2條,設計一部防煙樓梯和兩臺消防電梯。此設計存在兩個違規地方:第一,臨街建筑底層設計為6 m高商業網點,按《住宅建筑規范》第9.1.6條“當建筑中有一層或若干層的層高超過3 m時,應對這些層按其高度總和除以3 m進行層數折算,余數不足1.5 m時,多出部分不計入建筑層數;余數大于或等于1.5 m時,多出部分按1層計算。”按規范要求商業部分應按兩層計入消防層數。第二,本設計為18+1層(局部躍層)住宅樓,《高規》沒有明文規定頂層為躍層時按一層計算層數(建規允許),但一般消防掌握的標準要求是按19層計入消防層數,若按19層計算層數就涉及原設計安全疏散出口少一個,會造成顛覆性修改。成都市建委已經規定12層及以上的單元式高層住宅,每單元設置電梯不應少于兩臺。我們在設計中此類項目應盡可能避免因建設單位提出節約投資要求而設計成11+1層和18+1層住宅,若遇到類似超越規范的問題則務必要和建設單位一起提前同相關主管部門審查人員取得溝通。
(4)專業技術方案確定后,對于規范理解有爭議或者有可能造成反復的地方,一定要及時同建設單位溝通,達成一致的書面意見后方可實施。如,某高層住宅項目在已經施工到6層之時,建設單位在現場查看時發現衛生間未考慮同層排水設計,要求拆除已實施的衛生間樓板,設計結構降板350 mm,相關專業重新修改按同層排水方式出圖。《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1999)第6.1.6條規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橫管宜設于本層套內。《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5-2003)第4.3.8條規定:住宅衛生間的衛生器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樓板進入他戶。《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要點》(2004年版)第2.7.4條規定:排水支管應以本戶為界。以上條文用語中有的用“宜”,有的是用“應”,但都表達了同一個概念,住宅衛生間排水設計最好采用同層排水。這種問題主要是由于設計人員沒有同建設單位充分溝通而造成。我們應該吸取的教訓是在設計定案前加強同建設單位的溝通和交流,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住宅項目如果設計任務書沒有明確要求是否采用同層排水的都應該在設計前以定案記錄單的形式書面告知建設單位,并取得一致意見后方可實施。
(5)一場暴雨襲擊了成都,強降雨導致某別墅項目市政排污主管滿流,地下室別墅衛生間因為沒有設計機械排污設備而出現污水倒灌。《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1999)第6.1.9條規定: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低于室外地面的衛生器具和地漏的排水管,不應與上部排水管連接,應設置集水坑用污水泵排出。規范的條文解釋為低于室外地面的衛生間器具和地漏的排水管,不與上部排水管合并而設置集水坑,用污水泵單獨排出,是為了確保當室外排水管道滿流或發生堵塞時不造成倒灌。目前市場上常見做法是當地下室的衛生間排水管高程能夠同市政排水管道高程接入時,地下室污水管直接接入市政排污管直接排放而不設置污水泵提升。主要原因是認為成本節約,投資最省,且采用集水坑加污水泵將污水提升排入室外排水檢查井存在諸多缺點:一是有很大臭味,集水坑附近的房間均被臭味污染,嚴重影響工作環境和身心健康;二是污水中雜質較多,長期淤積在積水坑內,容易引起水泵堵塞,減少水泵的使用壽命;三是由于集水坑中雜物長期淤積,需定期人工清除。如果要滿足規范又要有良好的環境則應該建議建設單位采用“密閉式地下室污水排放專用設備”予以避免以上矛盾。遇到類似問題,我們在開始設計工作前都應該主動提出這個問題,同建設單位一起制定排污方案,以免存在設計風險。
項目設計是系統性產品,應在整體系統中把握各種要求,不可從單方面、單專業,或單以某一局部考慮設計問題。不同質量特性要求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既有趨于一致之處,又常具有矛盾,因此在設計中,應根據所涉及部分的具體情況,優先滿足該部分占主導控制地位的質量特性要求,再兼顧考慮其他方面,達到綜合最佳效果。項目設計過程中各專業之間必須相互協調、加強配合才能使所設計的建筑使用方便、功能合理,才能提高綜合設計水平,保證設計質量。如果配合不好,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設計工期的延誤,甚至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下舉兩例說明之。
(1)樓梯凈高不滿足規范要求是常見設計質量問題。之所以常見,是因為在設計文件中會經常出現這種錯誤,而不是指這種錯誤小。相反凈高不夠嚴重影響使用功能可能會造成重大的設計質量問題而導致設計索賠。《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2005)第6.7.5條規定樓梯平臺上部及下部過道處的凈高不應小于2 m,梯段凈高不宜小于2.20 m。注:梯段凈高為自踏步前緣(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級踏步前緣線以外0.30 m范圍內)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緣間的垂直高度(圖1)。

圖1 規范要求樓梯凈高
樓梯凈高不夠主要是由以下幾點原因造成:一是建筑專業和結構專業配合不密切。建筑專業在設計樓梯剖面圖時梯梁高度和位置結構專業還未最終確定,而結構專業畫完樓梯圖后有變化的地方未通知建筑專業進行修改,各自為政畫完圖紙就脫手,沒有進行有效的專業配合。二是有些復雜的樓梯設計因為建筑設計人員對規范理解不足而導致違反規范,特別是容易違反梯段最低和最高一級踏步前緣線以外0.30 m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緣間凈高不小于2 m的規定。常見設計的樓梯平臺梁都是平齊踏步,此時的凈高要求應該是從踏步前緣線起算至平臺梁底凈高不小于2.2 m,而設計人員常犯的錯誤是從平臺算至平臺梁底凈高不小于2 m(圖2)。三是在設計樓梯時未考慮建筑裝修構造層次所占高度而導致最終實際凈高不滿足規范。如某項目地下室樓梯建筑剖面圖未畫梁,而結構圖在樓梯平臺上方有承重梁而導致樓梯局部凈高僅有1.8 m導致建設單位投訴,最終只有拆除承重梁后澆上翻梁。為避免出現類似問題的出現,首先應加強專業配合,結構在設計樓梯圖時同建筑提出的資料不一致的地方一定要同建筑專業協商,完成的樓梯結構圖應反提給建筑專業復核,其次應對樓梯圖進行重點校審。

圖2 樓梯凈高常見錯誤
(2)管網綜合是很多設計單位都沒有認真去做的。建筑行業發展到今天,各種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越來越多,各種使用功能要求也越來越高,設計項目越來越復雜,設計要求也越來越精細化、數據化、模型化。如果設計行業還停留在以前粗獷式配合的模式,將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通過管網綜合,可以方便發現設計本身存在的問題,避免出現設計質量問題影響基本使用要求,達到管網優化、設計美觀、節約工程造價的目的。總平面管線綜合圖,地下室管線綜合圖是每個項目都應該進行的設計工作,若遇到樓層復雜的設備層、轉換層還應該補充復雜樓層的管線綜合圖。管線綜合圖包括管線綜合布置平面圖和管網復雜處的斷面圖。平面圖需顯示各種管線的大小規格、相對安裝平面距離;斷面圖需顯示各管線的大小規格、安裝的標高及相對距離尺寸。常見地下車庫管網綜合安裝高度范圍宜按600 mm控制,基本控制原則如下:①噴淋支管層及煙管(風管)層屬于綜合管網高度的控制層,所有管線需要避讓這兩層管線,因此,小于或等于DN50的噴淋支管直線安裝,煙管(風管)直線安裝,其他管線在自己的安裝區域如果同煙管(風管)相碰時,則在相碰處向上繞行;②噴淋總管、消火栓總管、強弱電電纜橋架等劃分為一個安裝區域,在此區域內,如果管網相碰,優先保證直線安裝的順序為:強電電纜橋架、弱電電纜橋架、噴淋總管、消火栓總管。③生活給水管、壓力排水管等劃分為一個區域,在區域內如果管道相碰,保證生活給水管直線安裝。④煙管(風管)設計高度不宜大于400 mm。《住宅建筑規范》(GB 50368—2005)第5.4.2條規定住宅地下機動車庫庫內車道凈高不應低于2.20 m,車位凈高不應低于2.00 m。地下車庫管線綜合后最不利處凈高要滿足規范要求。如某高層寫字樓項目地下室層高3.6 m,主通車道上的防火卷簾門洞設計高度為2.7 m,給排水專業在門洞位置設置有7根DN150的消防主管穿過,加上穿越人防分區的接口安裝高度至少占用了300 mm的空間,此處還是人防的防爆波門檻位置,又占用了200 mm高,防火卷簾洞口的凈高就只剩下2.2 m,而復合防火卷簾的卷筒安裝所需尺寸為0.4 m,最終導致此處的卷簾門凈空尺寸只有1.8 m,無法滿足規范要求。又如某高層LOFT項目,設計層高為3 m的辦公樓,主框架梁高550 mm,噴淋主管為DN150,由于各專業之間沒有進行密切配合,導致實施后凈高只有2.15 m。遇到類似的走道需要設置噴淋系統的項目應引起注意,可以采取適當增大梁高,噴淋主管穿主框架梁做法。也可以做寬梁降低梁高或者有可能的話梁上翻處理(圖3、圖4)。

圖3 有梁樓板地下車庫管線綜合示意

圖4 無梁樓板地下車庫管線綜合示意
注重設計服務,提升設計服務質量可以為設計者帶來價值,同時更為客戶創造價值。設計單位的產品是圖紙,而圖紙“變現”過程就是實現從“無形”產品到“有形”產品的過程,這就是我們的“服務”。“良好的服務可以彌補產品的不足”已成為當今市場中大家的共識。企業的成功永遠不是孤立的事情,它必須深深植根于市場的需求,需要具有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原始動機。實踐證明,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只有高質量、高水平的設計,良好的服務,才能贏得良好的社會信譽,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建筑設計市場中站穩腳跟,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各專業工程師都應該及時了解工程進展情況和所遇到的技術問題,使問題得到及時準確的處理,為確保服務質量,如果客戶反映服務不及時或對服務不滿意,應及時找出原因,并及時糾正,不斷改善。作為設計人員,我們不認定某一種材料,某一種設備,但是有義務、有責任本著為工程項目負責的原則,當客戶有需求時給予建議,使其可以很方便地了解材料設備的型號、性能、生產廠家、價格等,使業主能夠通過我們的專業知識確定價廉物美、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或設備。
(1)某高層住宅項目甲方現場開始咨詢廠家訂貨時,廠家給甲方現場反饋的意見是覺得住宅表箱預分支電纜干線、支干線截面的選定,未為將來作充分的預留,電纜截面偏小,要求設計院進行復核。因預分支電纜為全長成品,將來無法局部增大線徑,考慮家庭日益增長的用電負荷需求,把電纜干線、支干線線徑分別增大是符合實際需求的。設計院同現場協商后將預分支電纜線截面放大一檔及時出具了修改圖,但在未通知建設單位的情況下,把修改圖直接交給了電氣安裝施工單位,在施工單位找建設單位結算費用的時候,建設單位才知曉這次修改,造成因設計原因而高價結算。這件事情是因設計院的修改工作程序錯誤而導致,在設計院的工作中任何變更或者修改都應該知會建設單位相關專業的設計對接負責人,如無特殊要求,所有的變更或者修改圖都應該交由建設單位簽收,特別是因施工現場要求的重大修改內容在事前都應該有書面的建設單位修改確認函件進行確認。
(2)現場服務一定要及時處理遇到的問題,答應時間內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要有充分的服務意識,不要把小問題拖成大事情。設計院常見的后期設計服務質量投訴大多是因為主動性不夠,時間觀念不強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