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毅,羅曉惠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云南 昆明 650011)
心源性腦栓塞(CCE) 約占腦栓塞的60%~75%,是指栓子在心內膜和瓣膜產生,脫落后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使血管腔急性閉塞所致。國外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在CCE發病前口服抗凝藥達有效抗凝強度者,患者CCE的嚴重性及死亡的風險明顯減少。本文對163例CCE進行臨床分析,希望有助于提高對CCE防治的認識。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163例均為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收住的病例。其中男64例(39.6%),女 99例(61.4%);年齡17~87歲,平均(59±17) 歲。所有患者行心臟超聲、心電圖、頭顱CT和(或)MRI等檢查。
診斷標準 全部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的CCE診斷標準[2]。163例CCE住院患者引起腦栓塞的心臟病因包括:非瓣膜病性房顫103例(63.49%),心瓣膜性房顫41例(25.39%),其他原因19例(11.1%),包括:換瓣術后7例,心肌梗死后8例,感染性心內膜炎1例,二尖瓣脫垂1例。
用藥情況見附表。

附表 氯比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療與轉歸
結 果 使用氯比格雷及阿司匹林并發癥的對比:1.出血 其中接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療的病人,出血的總發生率為7例(6.7%)。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出血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為5.5%和5.7%。2.胃腸道反應 胃腸道反應的發生率(如腹痛、消化不良、胃炎和便秘) 氯吡格雷組為27.7%,而阿司匹林組為28.9%。
使用氯比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療轉歸的對比:氯比格雷組好轉比例達到77.8%明顯高于阿司匹林組的65.2%,引起患者出現出血等并發癥而導致死亡的比例也低于阿司匹林組,而聯合用藥組的好轉比例更高,但是由于聯合用藥加重了并發癥出現的比例,現在暫未得到明確的推廣。
討 論 CCE多數是左心房脫落血栓所致的結果。雖然房顫發生血栓栓塞的病理生理機制復雜,房顫時缺血性中風危險因素的機理沒有完全確定,國外的許多臨床研究均表明與阿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可顯著降低新的缺血性事件(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風和其它血管疾病死亡)的發生率。本文氯吡格雷治療組和阿司匹林治療組的總體死亡率分別為5.8%和6.0%,沒有顯著性差異。最近一項回顧性調查研究發現,在CCE發病前服氯比格雷達有效作用者,減少了房顫致CCE的嚴重性及明顯降低了CCE患者30 d內的死亡率,對比明顯優于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