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玲玲,董飛飛,,劉小強,張立平,劉軍軍
(1.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部黃河泥沙重點實驗室,河南鄭州450003;2.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 鄭州450011)
為規范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的編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規程》(GB/T 22490—2008,以下簡稱《技術規程》)專門列出了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報告的編寫提綱,各技術評估單位應按此規程和提綱,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編制評估報告。但是,在審查報告過程中,筆者發現編制出的評估報告還存在一些容易被忽略或沒有引起重視的問題。現結合工作實踐,就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報告編制中存在的有關問題加以探討。
各章節的內容應按《技術規程》和“關于印發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研討會議紀要的通知”(水利部水保函[2007]30號、水利部水保函[2009]4號、水利部水保監便字[2010]65號)的要求進行編寫,但還存在一些容易被忽略、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或處理還不是很到位等幾方面的問題。下面僅就評估報告各章節中所涉及的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及其處理方法進行簡要說明。
該部分除按相關要求說明項目的來龍去脈,評估工作的外業、內業和分組等情況外,還應說明建設單位對整改意見的落實、實施情況,說明評估單位對整改后現場的檢查情況,在此一系列工作的基礎上,最終匯總形成評估報告。
(1)前期工程水土保持驗收問題。應按水利部水保函[2007]30號的會議紀要要求進行,具體為:對分期建設的項目,在驗收本期工程時,要同時驗收前幾期工程的水土保持設施,對非本期工程可適用最低標準。但如不是同一個建設單位時,只驗收與本期工程有關的水土保持設施。防治標準6項指標以本期工程為基數進行估算,有條件的可以全部驗收范圍為基數再推算一套指標,寫進驗收評估報告。
(2)工程概況。工程概況部分常常缺少項目組成、技術經濟指標等的描述,對這些內容也應作詳細說明。
(3)工程建設水土流失問題。大多數評估報告就是把水土保持方案中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預測結果照搬過來,有的還出現“將”、“擬”等用詞,實際上這部分應是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水土流失情況,而非預測的情況,其主要內容有棄土棄渣情況、開挖和占壓土地情況、植被破壞情況、水土流失主要形式和危害等。
(1)方案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在驗收的工程項目中,由于有的水保方案編制較早,因此存在諸如沒有或只有定性的目標、目標不全(不是6個)和確定的目標不正確等問題。應按《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50434—2008,以下簡稱《防治標準》),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重新進行量化確定,以便驗收時進行對照。
(2)措施設計情況。評估報告不應全部照搬水保方案報告書上的措施設計內容,應有重點地進行梳理、提煉、歸納。
(3)措施設計變更情況。評估報告應說明措施涉及變更的內容和原因,但在有些報告中缺少對原因的分析或分析得不夠清晰。
該章節存在問題主要是在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的評估上。該部分內容應包括對建設期實際發生和運行期(建設生產類項目)的防治責任范圍進行評估,而實際上大多數報告缺少對運行期防治責任范圍的評估。對運行期防治責任范圍進行評估是水利部水保函[2007]30號的通知明確要求的。生產運行期的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應為工程實際征占和管理的土地范圍,因此應結合建設單位的一些征租地文件及協議、水土保持監測報告、建設單位提供的工作總結報告和技術報告,以及工程運行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1)建設單位的質量控制體系。有些評估報告只是把建設單位的一些資料、總結搬過來,沒有進行濃縮、提煉,顯得冗長、重點不突出,并且也沒有結合水土保持工程情況進行闡述。另外,在用詞上經常出現“我公司”、“本公司”等,建議寫成“建設單位”或“該公司”等。
(2)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質量評價。①首先應進行水土保持工程質量評定項目劃分。有些報告缺少項目劃分情況,或是沒有嚴格按照《水土保持工程質量評定規程》(SL336—2006,以下簡稱《評定規程》)進行項目劃分。②對工程的質量評定應按照《評定規程》和水利部水保監便字[2010]65號的通知的要求進行。
(1)概述。監測的委托時間、進場時間、報告完成時間等幾個時間點應寫清楚。
(2)監測結果的分析。有的報告只寫出了6項指標的監測結果,并沒有詳細的分析,建議從防治責任范圍、棄土棄渣情況、土壤流失情況以及6項指標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3)總體評價。對于6項指標的監測結果與評估結果是否一致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若不一致,也應該是監測結果較評估結果小才是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評估單位進駐現場的時間較監測單位晚,并對工程實施情況提出了需要補充完善的意見或建議,建設單位根據評估組對工程的補充完善意見進行了整改,之后評估組將整改后的數據納入到了評估報告中所致。
應按照水利部水保函[2007]30號、[2009]4號的通知要求慎重作出財務評估結論。水利部水保函[2007]30號指出:從水土保持評估的實際出發,水土保持投資要依據決算、審計的文件及合同、監理和驗收的資料進行核算,并慎重作出財務評估結論。水利部水保函[2009]4號要求:水土保持投資的評估要以權威管理部門作出的相應結論為依據,表述要恰當,作出的結論要符合工程實際。
(1)6項防治指標的名稱有些報告還用的是舊的,應采用《防治標準》中規定的名稱。例如,“擾動土地治理率”應為“擾動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治理度”應為“水土流失總治理度”、“(水土流失)控制比”應為“土壤流失控制比”、“植被恢復系(指)數”應為“林草植被恢復率”、“林草植被覆蓋率”應為“林草覆蓋率”等。
(2)在計算土壤流失控制比時,治理后侵蝕模數的確定不能簡單地用“通過調查、專家估算等方法”得到,應根據各區域的治理情況(應附能夠反映各區域治理后土壤流失情況的照片),結合對地面坡度、植被覆蓋度的調查與觀察,采用經驗估判的方法,通過各區域面積加權計算確定。例如某電廠治理后土壤侵蝕模數的確定方法(表1)。

?
(3)在進行土壤流失控制比的比較時,要按《防治標準》中的定義(項目建設區內容許土壤流失量與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強度之比)換算后進行。
(4)在計算擾動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總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復率、林草覆蓋率等時,應注意自然恢復面積的確定,以及是否能夠作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進行指標計算,應按照水利部水保函[2007]30號、[2009]4號的通知要求處理。
水利部水保函[2007]30號指出:除非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有明確的設計和要求,否則不能認定為水土保持措施,也不能計入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水利部水保函[2009]4號指出:自然恢復原則上不計入植物措施,當其郁閉度等指標達到規范要求的可不再實施原設計植物措施,但應作為未落實問題在評估報告中明確提出。
(5)得出評價結論時,應按《技術規程》6.7.1章節的要求,既要明確是否滿足《防治標準》的要求,又要明確是否達到批復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目標;個別指標沒有達到標準的,應按照水利部水保監便字[2010]65號通知處理(個別指標沒有達到標準的,技術評估單位要根據地理氣候條件、項目特點并參考當地同類建成項目實際進行認真分析論證,提出可否驗收的明確意見)。
例如,筆者做的某變電站工程的評價結論:根據評估組的實際調查與評估,對照水土保持方案和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某變電站工程除林草覆蓋率外,其他指標均達到了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目標和《防治標準》的一級標準。至于林草覆蓋率的減少,主要原因在于站場區綠化設計的變更,水保方案中站場區設計采用早熟禾綠化,實際建設過程中,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兩型一化”變電站設計建設導則》,戶外變電站不應采用人工綠化草坪,配電裝置場地可采用碎石、卵石或灰土封閉等地坪處理方式,因此采用在原設計種植草皮的配電裝置場地上增設10 cm厚、粒徑為1~3 cm碎石防塵封閉層,使得工程綠化面積減少,林草覆蓋率也就相應減少。綜合以上分析論證認為,該工程可以進行竣工驗收。
2.1.1 綜合組
重點在防治責任范圍、措施落實情況、水土保持監測、6項指標計算等的評定、審核上,綜合組報告中的措施設計和實施情況不能照搬工程組和植物組報告中的,要進行提煉、歸納。
2.1.2 工程組
重點在工程措施設計、實施情況及其質量評定上,工程措施實施情況要詳細按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單元工程分別以文字和圖表的方式詳細說明;該報告中還應計算出土壤流失控制比和攔渣率2項指標。
2.1.3 植物組
(1)該組報告中的項目區概況部分要簡明扼要,不能漏掉對降水、蒸發、氣溫、日照、土壤等與植物生長有密切關系因子的說明。
(2)重點為各區域植物措施的設計、實施情況及其質量評定;需要反映實施情況時應將布設植物措施的主要區域(例如電廠的廠區、煤礦的工業場地等)的每種植物措施詳細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不應只以文字敘述。
(3)該報告中應詳細計算出林草植被恢復率、林草覆蓋率2項指標。
2.1.4 財務組
重點在設計投資和實際發生投資的詳細列表對比上,若有變化,則要注意詳細分析說明變化的原因。
總報告不是把各分組報告中的內容原封不動地集中在一起形成的,要按照《技術規程》的編寫提綱有重點地進行提煉,避免重復。
在附現場檢查照片時,應按不同檢查方式(收集資料、座談、現場查看、現場量測等)、不同措施類型、不同工程部位(區域)、整改前和整改后等不同側重面進行拍攝與篩選。
整改意見的提出,應分3個階段進行,一是在簽訂合同前進行現場查看時,先口頭提出需要建設單位整改的地方;二是在評估組進行外業調查時提出整改意見的草稿,要通報給建設單位,以便建設單位及早進行整改;三是外業調查結束后應根據水利部水保監便字[2008]第107號“關于進一步規范水土保持設施技術評估工作的補充通知”,立即以評估單位紅頭文件正式行文并寄往建設單位,以引起建設單位的重視。
應按照《技術規程》要求將圖附上即可,需要說明的是水土保持設施竣工圖,有些報告只是在防治責任范圍圖的基礎上把各項水保設施的照片放上,這樣是不夠規范的,除這張圖之外,還應做出各單項水土保持設施的竣工圖。
(1)檢驗報告。除《技術規程》和水利部水保監便字[2010]65號通知的要求,以及常附的征占地、水資源、環評、灰場(渣場)等方面的相關文件外,還要附上水土保持重要單位工程的水泥、砂漿、混凝土,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砂漿配合比等的檢驗報告,這樣更能顯示出水土保持工程的質量。
(2)公眾調查表。應附上對不同對象(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男性、女性;干部、工人、農民、學生)進行公眾調查的原始表格,以更加顯示評估報告的真實性,更具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