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 軍,馮青青,周 虎,李春安,樊拖迎
解放軍第九四醫院消化科,江西南昌 330002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種由多因素誘發,累及多環節的疾病,病情來勢兇猛,死亡率為20%~30%[1],因而如何快速準確地診斷SAP及判斷其預后從而進行積極的個體化治療顯得非常重要。臨床上對于SAP雖有許多評分標準,但其應用繁瑣。為了尋求更快速、更準確的診斷指標,筆者采用動態監測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方法,以探討hs-CRP在SAP診斷及預后判斷中的價值。
病例選自我院2005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資料較為完整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為發病24 h內入院,且除外其他外科急腹癥、風濕性疾病、慢性炎癥性疾病、腫瘤及冠心病等可能影響C反應蛋白變化的疾病。51例SAP患者中,男30例,女21例;年齡23~72歲,平均46歲。并與同期48例輕癥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對照,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齡25~68歲,平均45歲。SAP和MAP的診斷標準均符合2003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病學組制定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病因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入選患者分別在入院第 1、3、5、7、10、14 天抽取外周靜脈血2 ml。所用設備為奧林巴斯AU 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進行hs-CRP測定,正常范圍為0.05~5.00 mg/L。所有患者均行胰腺增強CT檢查。CT標準分級采用Balthazar CT分級評分系統[3]。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相關性檢驗以Spearma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1例SAP患者中治愈41例,死亡10例(死亡組),死亡率為19.6%。48例MAP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入院第1天,兩組患者血清hs-CRP均明顯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有診斷價值,MAP組患者hs-CRP高峰值出現在住院第3天,入院第7天明顯下降;SAP組患者在相應時間hs-CRP顯著高于MAP組,第3~5天升高更為明顯,在第7天后仍維持在較高水平,且下降緩慢,其中10例死亡患者在入院后即維持在高水平,持續不降,提示預后極差,多于入院10天內死亡。MAP組與SAP組之間、死亡組與SAP組之間hs-CR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1。
48例MAP患者hs-CRP水平在正常值的10~20倍之間,其Balthazar CT分級為A級12例,B級28例,C級8例;51例SAP患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30倍以上,其CT分級為D級29例,E級22例。10例死亡患者hs-CRP水平最高達(338.28±67.26)mg/L,CT 分級均為 E 級。 Spearman 相關性分析顯示,hs-CRP水平與CT分級呈正相關 (r=0.864,P=0),與CT分級一樣可以提示胰腺病變程度,對SAP預后判斷有重要價值。見表2。
表1 三組患者血清hs-CRP濃度變化(,mg/L)

表1 三組患者血清hs-CRP濃度變化(,mg/L)
注:與 MAP 組比較,▲P<0.01;與 SAP 組比較,★P<0.05;“-”代表無數據
組別 例數 入院第1天入院第10天 入院第14天MAP組SAP組死亡組48511062.42±11.23186.23±32.12▲235.32±48.31★入院第3天96.56±28.45268.56±62.36▲326.72±65.36★入院第5天67.52±26.36246.62±58.23▲338.28±67.26★入院第7天48.78±15.32185.23±45.36▲328.36±62.36★8.46±4.52112.46±41.62▲-3.86±1.1262.53±32.35▲-
表2 兩組患者hs-CRP水平變化與CT分級關系(,mg/L)

表2 兩組患者hs-CRP水平變化與CT分級關系(,mg/L)
組別 CT分級MAP組SAP組ABCDE例數122882922 hs-CRP 52.68±2.5265.76±8.2378.53±11.56230.12±68.23263.25±57.32
SAP是一種多因素、多環節共同作用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起病急、發展快、病死率高。發病初期有時難以判斷病情輕重,而一旦發展到重癥,往往出現胰腺壞死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治療相當困難。如何能在急性胰腺炎發作的早期盡快判定病情輕重度,使得SAP患者盡快進入重癥監護病房進行早期積極有效的治療干預,降低患者死亡率,在臨床工作中十分重要。目前判斷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和預后方法較多,無論是Ranson標準、APACHE評分系統還是CT分級標準等,臨床實施均較繁瑣,不利于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及時判斷。血清淀粉酶是目前診斷急性胰腺炎常用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輕重,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淀粉酶值可正常和低于正常[4],而且一般情況下血清淀粉酶的升高不會超過1周,對預后的判斷缺乏應用價值[5-6]。CRP是機體在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時由肝臟分泌的一種急性反應性蛋白,具有激活補體、促進吞噬和調節免疫的作用,在各種急性感染及組織損傷時,其血清含量在發病數小時后迅速升高,單項指標雖不能診斷急性胰腺炎,但是一旦急性胰腺炎診斷成立,其水平高低與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相關,具有預測判斷SAP的價值[7],hs-CRP≥150 mg/L可診斷SAP[8]。本研究兩組患者入院第1天其血清hs-CRP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敏感性高,對早期診斷急性胰腺炎有價值。MAP組患者hs-CRP高峰值出現在住院第3天,入院第7天隨著病情的好轉明顯下降;SAP組患者在相應時間hs-CRP顯著高于MAP組,第3~5天升高更為明顯,在第7天后仍維持在較高水平,且下降緩慢,其中10例死亡患者在入院后即維持在高水平,持續不降,多于入院10 d內死亡。MAP組與SAP組之間、死亡組與SAP組之間hs-CR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CT是診斷SAP的可靠方法,可以判斷患者胰腺組織損傷、壞死和滲出的程度[9]。但在胰腺僅有間質水腫時作出診斷有一定的困難[10],且檢查費用較昂貴,具體操作時欠方便。本組資料顯示,MAP組中,CT分級A級有12例,B級有28例,而hs-CRP值均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提示在CT顯示胰腺組織無明顯病理改變時,hs-CRP即能早期診斷MAP;SAP組中hs-CRP水平要明顯高于同期MAP組hs-CRP水平,患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30倍以上,且CT分級均為D或E級,提示hs-CRP水平可以同步反映胰腺組織損害及壞死程度,對胰腺炎的分型及預后判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結果表明,MAP發病早期hs-CRP水平就明顯升高,SAP患者升高更明顯,患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30倍以上,提示hs-CRP既可作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診斷指標,也與SAP的嚴重程度、并發癥及其預后密切相關。通過與Balthazar CT分級關系也證實hs-CRP可作為獨立判斷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指標。因此,筆者認為hs-CRP檢測具有簡便性、實用性及經濟性,對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診斷及預后判斷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一個長期被低估而未被充分利用的監測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巫協寧.重癥胰腺炎的規范治療和治療策略[J].中華消化雜志,2001,21(5):300-302.
[2]中華醫學會消化學分會胰腺病學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J].中華消化雜志,2004,24(3):190-192.
[3]Balthazar EJ,Robinson DL,Megibow AJ,et al.Acute pancreatitis:Value of CT in establishing prognosis[J].Radiology,1990,174(2):331-336.
[4]張季平.臨床內科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993-1943.
[5]衛祖發.血脂肪酶、CRP和IL-8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的研究[J].臨床消化病雜志,2005,17(5):232-233.
[6]謝昌明,郭招生,盧星文.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內科綜合治療[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4):155-156.
[7]潘雪,李兆申.重癥急性胰腺炎[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279-293.
[8]蔡建庭.急性胰腺炎[M]//林三仁.實用臨床消化病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398-400.
[9]Balthazar EJ.Staging of acute pancreatitis [J].Radiol Clin North Am,2002,40(6):1199-1209.
[10]Balthazar EJ.Acute pancreatitis:assessment of severity with clinical and CT evaluation[J].Radiology,2002,223(3):60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