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莉,孫書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消化科,北京 100053
醫囑為整個病歷各組成要素最核心的部分,是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需要,下達的書面醫學指令,需由醫護人員合作完成[1]。我院從2005年6月開始使用HIS系統進行醫囑網絡管理。網絡管理在我院已經運行了5年多,逐漸形成了正規化、規范化的模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雖然醫院進行了電子醫囑統一培訓,但缺乏專科性,處理醫囑時護士需要多次糾正醫囑錯誤。有人指出:護理差錯與醫療差錯有很強的不可分性,有些護理差錯的發生正是以醫療差錯為誘因的[2]。因此,醫囑錯誤是引起護理差錯的危險因素之一。我院是三甲醫院,住院醫生每3個月輪轉科室1次,進行專科學習,因此筆者發現輪轉醫生在進入一個新科室時,輸入電子醫囑錯誤較多,影響了處理和執行醫囑的工作效率。為了使患者能夠及時得到更安全、迅速、準確的治療和護理,我科主治醫師、護士長和主班護士對每次新輪轉醫生進行專科電子醫囑輸入培訓,使輪轉住院醫生盡快掌握專科醫囑輸入方法與技巧,保證了病房醫療護理工作的正常運行。
2008年12月~2010年6月輪轉到我科的住院醫生共121人,隨機分成未培訓和培訓組各6組。其中,未培訓組59人,不參加培訓;培訓組62人,參加培訓。輪轉醫生均為工作3年以內首次進入到我科的住院醫生。
培訓組由主治醫師、護士長和主班護士對新入科醫生進行集中專科電子醫囑輸入培訓,將以往輸入電子醫囑時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逐一講解,重點問題反復強調,加強記憶,以引起各位醫生的重視。使新輪轉住院醫師能夠盡快掌握專科電子醫囑的輸入方法與技巧,避免重復錯誤發生。未培訓組醫生進入科室后不進行專科電子醫囑集中培訓,其他與培訓組相同。兩組進行電子醫囑錯誤發生率比較。
1.3.1 對電子醫囑操作程序和流程不熟悉 ①執行次數錯誤,見于臨時醫囑開成長期醫囑,長期醫囑開成臨時醫囑,護理級別應開成持續護理,錯開成持續醫囑。②藥品劑量和領量不一致,如卡絡磺鈉劑量每支為20 mg,醫生要給患者使用60 mg,因醫生輸入醫囑后沒點擊確認,所以領量仍默認是20 mg,護士只能領回20 mg卡絡磺鈉,造成少藥。③執行科室選錯,見于輸入檢查或化驗時未把執行科室改成相關科室,造成對方科室不能確認收費。④化驗檢查項目選錯,如便找霉菌應選普通細菌涂片及染色5元,確選了特殊細菌涂片及染色10元,造成多收費。⑤自備藥,未標注自備或囑托造成領藥,見于中藥和許多自備藥開長期醫囑時,醫生忘記費用標志輸入“自備”,造成藥品上賬并多次領藥。⑥醫囑停止時間錯誤,見于醫生要在執行時間之前停止患者某項治療,而輸入醫囑時未更改時間,停在了執行時間之后,造成患者多接受一次治療。
1.3.2 專科電子醫囑操作流程和制度不熟悉 ①常規給藥時間錯誤,見于專科個別口服藥“tid”應選“8 am—12 n—4 pm”,被錯選成“8 am—4 pm—12 mn”。②備注不全,見于注射胰島素醫囑,未備注餐前30 min注射等,造成醫囑不嚴謹。
1.3.3 查對制度執行不嚴格 ①醫囑開錯,見于輸入藥品或檢查化驗醫囑時選錯患者。如應該給一床開美士靈皮試醫囑,卻開給了二床。②申請單已開而醫囑未輸入電腦,見于檢查單或化驗單已開好并交給了主班護士,但醫囑未輸入電腦。③給藥方式錯誤,見于口服藥物用法開成領藥,這樣就打印不出口服執行單;肛入藥物用法開成輸液。④藥品名稱開錯,見于醫生輸入藥名錯誤,領回的藥品不是患者需要的。
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其中未培訓組醫生輸入的電子醫囑共3307條,錯誤條數為963條,占醫囑總條數的29.12%;培訓組醫生輸入的電子醫囑共4825條,錯誤條數為41條,占醫囑總條數的0.58%。未培訓組和培訓組醫囑錄入錯誤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1449.07,P<0.001)。 見表 1。

表1 未培訓組和培訓組醫囑輸入錯誤比較
曾有人提出,醫生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仔細的工作態度,下醫囑時應盡量排除外界干擾,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細檢查,把差錯消滅在醫囑本上[3]。強調輪轉住院醫生輸入電子醫囑時要嚴格按照規范流程進行操作,認真核對。經過統計對比分析發現,未參加培訓的醫生,由于對專科常規電子醫囑和專科藥品不熟悉,輸入醫囑不嚴謹,保存醫囑前未進行再次核對,甚至由于粗心將醫囑開錯患者,造成醫囑輸入錯誤。出現此類醫囑,需要處理醫囑的護士需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并完全了解患者的各種治療檢查情況,才能避免錯誤的發生。培訓組醫生,及早掌握了專科常規醫囑輸入方法,并對輸入電子醫囑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有了全方面的了解,使輸入醫囑的錯誤率有了明顯的下降,提高了護士處理和執行醫囑的速度,使患者得到及時、安全、有效的治療和護理。
綜上所述,在三甲醫院輪轉住院醫生進入各專科時,首先進行電子醫囑輸入問題崗前培訓是有必要的。專科電子醫囑崗前培訓,對于提高醫療和護理質量有重要意義。
[1]張瑞香,常桂娟.醫囑單中存在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光明中醫,2008,23(3):396-397.
[2]靳士英,高萬良.護理失誤意外與防范[M].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89:8.
[3]王浣沙.醫護耦合性差錯及其防范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4):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