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華莉,田 碩
北京煤炭總醫院婦產科,北京 100028
早產(premature delivery)是指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 d)間分娩者。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早產兒(premature infant),出生體重在 1000~2499 g[1],其發生率為 5%~15%。75%以上的圍生兒死亡與早產有關,存活的早產兒常合并有嚴重的疾病,如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暫停、感染、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腦室出血、顱腦發育異常、硬腫癥等。遠期有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腦癱、視、聽功能異常以及精神神經發育疾病及慢性病趨勢,如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等,使家庭乃至社會負擔增加[2]。本文對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早產病例進行臨床回顧性分析,討論發生早產的危險因素、對母兒的影響及防治,從而降低圍生兒死亡率和提高其生命質量。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產婦2376例,早產108例(早產組),早產率為4.55%。其中,雙胎14例,單胎94例;初產婦89例,經產婦19例;年齡19~42歲,平均(29.00±4.56)歲。按1∶1比例隨機抽取同期住院的足月分娩病例108例作為對照組,雙胎16例,單胎92例;初產婦85 例,經產婦 23 例。年齡 18~44 歲,平均(31.00±3.62)歲。兩組產婦在平均年齡、單雙胎比例、初產與經產比例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早產的病因,對比兩組病例對母嬰的影響。新生兒阿普加(Apgar)評分是以出生后1 min內的心率、呼吸、肌張力、彈足底或導管插鼻反應及皮膚顏色5項體征為依據,判斷有無新生兒窒息及窒息的嚴重程度,每項 0~2 分。8~10 分為正常新生兒,4~7 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3]。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早產與孕婦年齡、人工流產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產前檢查0~1次者早產組占35.90%,對照組占14.10%,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01)。說明該因素為早產的危險因素。見表1。
早產病因中,胎膜早破發生率為29.63%,感染發生率為25.93%,剩下的早產病因按發生率高低排列,依次為妊娠高血壓疾病、胎盤因素、原因不明、胎位異常、羊水過多、妊娠合并內科疾病、子宮因素。見表2。

表1 兩組孕婦年齡、人工流產史、產前檢查次數比較(例)

表2 早產病因分析(例)
早產組108例產婦中,自然分娩率為64.81%(70/108),陰道助產率為8.33%(9/108),剖宮產率為35.19%(38/108),產后出血率為2.78%(3/108);對照組108例產婦中,自然分娩率為 60.19%(65/108),陰道助產率為 4.63%(5/108),剖宮產率為 39.81%(43/108),產后出血率為 3.70%(4/108)。 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早產組共分娩122例新生兒,對照組分娩124例新生兒。兩組圍生兒情況見表3。

表3 兩組圍生兒情況比較(例)
有資料表明,與早產發生率有關的危險因素包括:①先兆早產時是否及時就醫;②母親年齡、體重影響:年齡>40歲或<17歲,體重過輕者易發生早產。③社會經濟狀況及環境因素:社會經濟狀況低下易發生早產。④性生活過頻可導致陰道出血而發生早產。⑤產前檢查次數少,不充分的產前監護,早產發生率均高[4]。本研究資料也顯示未作常規產檢是早產的危險因素。
早產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一種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包括:①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30%~40%早產與此有關;②下生殖道及泌尿道感染;③妊娠合并癥與并發癥,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妊娠合并心臟病、慢性腎炎、病毒性肝炎等;④子宮過度膨脹及胎盤因素,如羊水過多、多胎妊娠、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⑤子宮畸形;⑥宮頸內口松弛;⑦每日吸煙≥10支、酗酒。本研究資料顯示,胎膜早破是早產的首位原因,占29.63%。胎膜破裂后,宮腔內壓力降低,體積縮小,導致早產。造成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如胎膜的結構發生異常、腹壓急劇增加、機械性創傷、感染、宮頸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5]。居第二位的是感染因素,28例合并感染的產婦中,上呼吸道感染8例,胃腸炎4例,陰道炎10例,尿道炎3例,急性腎盂腎炎3例。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等則常因病情嚴重,危及母嬰安全,不得不提前終止妊娠而導致早產,大多屬于干預性早產。
資料顯示,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早產產婦占分娩總數的4.55%,共娩出早產兒122例,圍生兒死亡14例,死亡率為11.48%,與文獻報道相符。對于早產臨產即早產已不可避免、合并感染、胎兒窘迫或嚴重妊娠期并發癥及合并癥危機母嬰安全的,應終止妊娠。大部分早產可經陰道分娩,有產科指征者可選擇剖宮產。筆者統計的資料中,早產組和對照組產婦相比較,陰道分娩率、產后出血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看出,早產對母親的影響無特殊性。早產兒由于各器官發育不成熟,易發生各種早產兒并發癥,如新生兒窒息、呼吸窘迫綜合征、感染、黃疸、硬腫癥等。筆者的資料中,早產兒低體重發生率為40.16%,新生兒窒息率為21.31%,呼吸窘迫綜合征(RDS)發生率為10.66%,與足月分娩相比,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圍生兒死亡率明顯高于足月產兒(P<0.01)。早產兒屬于高危產兒,其預后與孕齡、出生體重及是否出現并發癥相關。當早產已不可避免時,需提前向患者及家屬交待可能出現的不良后果,可能需要搶救甚至轉早產兒病房專科治療,使產婦及家屬有思想和經濟方面的準備[6]。產程中加強胎心監護,給產婦氧氣吸入,第二產程常規會陰側切以防早產兒顱內出血,做好早產兒搶救準備。早產兒娩出后注意保暖,備好塑料袋必要時包裹新生兒防止早產兒體熱丟失。筆者的經驗是,分娩時提前請兒科醫師到場陪產,必要時請麻醉科醫師協助搶救,以便需要時能順利氣管插管。
積極預防早產是降低圍生兒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①定期產前檢查,宣傳孕期生理衛生,平衡營養,孕晚期禁止性生活,避免重體力勞動,以免胎膜早破;②切實加強對高危妊娠的管理,積極治療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③子宮頸內口松弛者,應于妊娠14~18周作宮頸內口環扎術[1]。而對于先兆早產孕婦,可進行早產預測。目前臨床上早產的預測方法主要有兩種:①B超測量宮頸管長度,宮頸管長度>3 cm是排除先兆早產孕婦發生早產的較可靠指標;必要時動態測量。②胎兒纖維連結蛋白(fFN),陰道后穹隆分泌物中fFN≥50 ng/ml為陽性;孕22~35周適用;其重要意義在于陰性預測值,1周內不分娩的陰性預測值99%,2周內不分娩的陰性預測值95%。注意測量前不做陰道檢查、不做陰道超聲、24 h內無性交史。目前,國內外多數研究表明,B超宮頸測量聯合fFN檢查可提高早產預測率。黃蕾等[7]對100例有先兆早產的孕婦的研究表明,聯合fFN及超聲宮頸長度測量可顯著提高早產預測率。Gomez等[8]研究也表明在應用超聲宮頸長度測量預測早產的基礎上,應用fFN檢測可顯著地提高早產的陽性預測值。
綜上所述,早產的病因復雜,臨床上以胎膜早破、感染最為常見。加強衛生宣教,進行規范產檢,加強高危妊娠管理,及時發現妊娠期合并癥及并發癥并給予積極處理,是預防早產的關鍵。對于出現先兆早產癥狀的孕婦,應綜合孕婦、胎兒、孕周情況,給予合理治療,在保證孕婦及胎兒安全前提下,盡可能延長孕周,以減少早產兒并發癥及合并癥發生,有效降低圍生兒死亡率及改善早產兒遠期預后。
[1]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86-89.
[2]Mclean M.A placental clock controlling the length of human pregnancy[J].Nature Medicine,1995,1(5):460-462.
[3]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75-176.
[4]戴鐘英.早產及早產病因[J].實用婦產科雜志,1998,14(2):111.
[5]趙小揚.242例早產病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2):157.
[6]陳娟,孫亞梅,陳衛華.早產兒103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0):53-54.
[7]黃蕾,趙玉環.超聲聯合胎兒纖維連接蛋白的早產預測[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5):698-699.
[8]Gomez R, Romero R, Medina L, et al.Cervicovaginal fibronectin improves the prediction of preterm delivery based on sonographic cervical length in patients with preterm uterine contractions and intact membranes[J].AmJ Obstet Gynecol,2005,192:35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