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民,黃偉麗
廣東省云浮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廣東云浮 527300
肺炎支原體是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較為常見的病原微生物之一。肺炎支原體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的重視。C-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細菌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迅速升高,是感染及組織損傷的一種非特異性反應物質,目前常用于疾病的早期診斷及鑒別[1]。因此,本文中筆者對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1061例呼吸道感染兒童進行肺炎支原體抗體及CRP同時檢測,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 2010年 1月~2011年 3月到我院兒科就診的1061例呼吸道感染患兒,其中,男558例,女503例;年齡20 d~12歲。支原體肺炎患兒121例,作為支原體肺炎組,其中,男68例,女53例;年齡1個月~12歲,診斷標準根據《實用兒科學》(第7版)MP肺炎診斷標準[2]。細菌性肺炎50例,作為細菌性肺炎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5個月~12歲,根據病歷、臨床表現、胸部X線片檢查、血常規、血或痰培養等結果進行診斷。對照組30例來自同時到我院體檢的健康兒童,年齡3~9歲。
肺炎支原體試劑由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生產的肺炎支原體試劑盒。方法為被動凝集法,結果根據說明書判定;樣品與未致敏粒子(最終稀釋倍數1∶20)的反應圖像判定為(-);而與致敏粒子(最終稀釋倍數1∶40)的反應圖像判定為(+)或(++),則結果判定為陽性。CRP采用韓國艾可美免疫熒光分析儀(I-CHROMA),采用免疫熒光法測定,試劑為原廠配套試劑,根據試劑說明書規定CRP>5 mg/L為陽性。
患兒就診當天或第2天抽取靜脈血2 ml,置干燥管即送檢,嚴格按儀器、試劑說明書操作。檢測肺炎支原體及CRP。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61例呼吸道感染患兒血清中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286例,陽性率為26.96%。其中,男558例,陽性147例,陽性率為26.34%;女503例,陽性139例,陽性率為27.63%。男女之間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年齡組陽性率結果見表1。
支原體肺炎組、細菌性肺炎組、對照組CRP陽性率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2。

表1 各年齡組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情況

表2 支原體肺炎、細菌性肺炎與對照組CRP陽性率比較
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兒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之一。本組資料顯示3.1~12.0歲呼吸道感染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陽性率為32.16%~37.95%,可能與該病的傳染途徑有關。肺炎支原體通過飛沫傳播,感染蔓延是由于吸入存在于空氣中的患者分泌物,當病原體由呼吸道吸入后,在黏膜表面與呼吸道上皮細胞緊密附著,這種吸附作用造成黏膜上皮的破壞。3歲以上患兒多為幼托兒童、學生,生活、活動、休息場所相對集中,使得交叉感染機會增多[3]。本組資料還顯示20 d~1歲的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肺炎支原體陽性率為9.26%,說明嬰幼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并不少見,值得臨床醫生關注。
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在感染性疾病的急性期出現于患兒血清中的一種特異性蛋白。健康人血清CRP含量很低(<3 mg/L),但在炎癥或急性組織損傷后CRP合成則在4~6 h內迅速增高,36~50 h達到高峰,峰值為正常值的100~1000 倍,其半衰期較短(4~6 h)[4]。 CRP 作為炎癥標志物,盡管本身是非特異性的,但CRP水平對于細菌感染、各種炎癥過程及組織壞死與組織修復有密切關系,因此,可作為疾病急性期的一個衡量指標,且CRP不受年齡、性別、貧血和高球蛋白血癥等因素的影響,即便是患兒機體反應低下,常規(如WBC)檢查正常時,CRP亦可呈陽性,并隨感染的加重而升高,因而它優于其他急性期的反應物[5],但CRP在病毒感染時無顯著升高,為疾病早期感染類型的鑒別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依據[6-7]。
本文通過支原體肺炎組與細菌性肺炎組的CRP比較發現支原體肺炎組患兒稍高,而細菌性肺炎組患兒CRP明顯增高。因此,在臨床上患兒CRP增高時,不應忽視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可能。如果支原體肺炎患者CRP明顯增高,應注意有無嚴重合并癥或合并細菌感染。同是感染性肺炎,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CRP陽性率明顯低于細菌性感染的患兒,兩者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綜上所述,呼吸道感染早期,在沒有查明原因前,雖然CRP不能準確區分感染的病原體,但在一定領域較常規檢查更敏感。肺炎支原體一般在感染1周出現IgM類抗體,3~4周達高峰,以后逐步降低,由于肺炎支原體感染潛伏期為2~3周,當患者出現癥狀而就診時,IgM抗體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8],因此,肺炎支原體和CRP同時測定對呼吸道感染患兒的早期診斷、臨床用藥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沈立松.急性時相蛋白C反應蛋白的臨床意義[J].臨床兒科雜志,2003,21(4):253-255.
[2]胡美亞,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024-1025.
[3]湯文紅,曹秀章.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病趨勢及臨床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5,23(8):562.
[4]董琳,溫懷凱.急性時相蛋白在小兒肺炎鑒別診斷和療效判定中的意義[J].浙江醫學,2001,23(5):261-263.
[5]陳柳英.C-反應蛋白在小兒支原體肺炎中的檢驗價值[J].標記免疫與臨床,2008,15(4):212-213.
[6]簡序,王金和,程佩蘭.C反應蛋白的臨床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4,25(5):471.
[7]向金玉.C-反應蛋白和結核抗體聯檢在診斷結核病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1,8(8):111-112.
[8]王曦暉.肺炎支原體IgM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支原體肺炎診斷與治療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7):83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