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卓,曹兵生,劉 倩
解放軍第三〇九醫院超聲科,北京 100091
超聲造影是利用造影劑使后散射回聲增強,明顯提高超聲診斷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技術。隨著儀器性能的改進和新型聲學造影劑的出現,超聲造影已能有效的增強心肌、肝、腎、腦等實質性器官的二維超聲影像和血流多普勒信號,反映和觀察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已成為超聲診斷的一個十分重要和很有前途的發展方向[1]。本研究回顧分析了28例乳腺癌患者的超聲造影資料,探討超聲造影在乳腺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收集2009年9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28例乳腺癌患者,年齡24~56歲,平均(39.5±10.0)歲。臨床主要表現為乳腺腫塊、乳腺疼痛、乳頭溢液、乳頭改變、皮膚改變、腋窩淋巴結腫大。常規超聲測得病灶直徑范圍6.2~48.5 mm,平均為(22.1±8.3)mm。所有患者均經手術及病理結果證實。
應用Philips公司IU22超聲診斷儀,先對病灶進行常規超聲檢查,充分了解并記錄乳腺局灶性病變部位、大小、數目、回聲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況,然后使用超聲造影冠狀切面,切換到造影模式。超聲造影劑為磷脂包裹六氟化硫凍干粉制劑(聲諾維),由意大利Bracco公司提供,使用前注入生理鹽水5 ml溶解,振蕩制備成混懸液。肘前靜脈建立通道,團注2.4 ml聲諾維混懸液,隨之沖注生理鹽水5 ml,在病灶出現第1個微泡時,囑患者屏氣,采集圖像至達峰值,爆破后再灌注重復觀察,觀察時間不少于6 min,將超聲造影全過程存儲于硬盤中。以手術及病理結果為標準評價超聲診斷乳腺癌的準確性。
數據采用Philips超聲診斷儀自帶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28例乳腺癌患者中,超聲造影初診與手術及病理診斷相符的24例,其中,真陽性13例,真陰性11例,假陽性2例,假陰性 2例,敏感性為 86.7%[13(13+2)],特異性為 84.6%[11(11+2)],準確率為 85.7%(24/28)。
與周圍正常乳腺組織相比,24例乳腺癌病灶的超聲造影特征描述包括早期充盈快慢、增強方式(高增強、低增強)、及晚期消退快慢。表現為造影劑充盈“快進快出”(圖1)17例,占70.8%;造影劑充盈“慢進慢出”(圖 2)11例,占45.8%;造影劑達到峰值時腫塊表現為高增強者(圖1左)16例,占66.7%;造影劑達到峰值腫塊表現為低增強者(圖2左)12例,占5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資料統計,發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40~60歲、絕經期前后的婦女發病率較高,是一種嚴重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當醫師懷疑乳腺有腫塊時,需做超聲檢查,用來判斷腫塊性質和位置。超聲造影彌補了常規彩色多普勒對不典型腫瘤及腫瘤中低速低流量血管的顯示不良的缺點,可充分顯示腫瘤新生血管網。為早期無創性評價乳腺癌的微血管灌注情況提供了可能[2-5]。

圖1 乳腺癌病灶造影劑充盈快進快出

圖2 乳腺癌病灶造影劑充盈慢進慢出
本研究通過應用超聲造影檢查乳腺癌發病情況,敏感性為86.7%,特異性為84.6%,準確率為85.7%。由此可見,超聲造影對乳腺癌的診斷具有較高敏感性、特異性以及準確性,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檢查和篩選方法。研究發現,惡性腫瘤血管的生成是其生長和侵襲的基礎,其生成早于腫瘤形態學的改變,沒有新生血管的滋養,腫瘤很快停止生長并壞死。同時增殖的腫瘤細胞通過自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這種血管有別于正常的血管和良性病變的血管。在超聲造影檢查中,乳腺癌血管血流灌注特點與正常組織有明顯差別,乳腺癌微血管血流豐富,病灶血管床早期血流灌注明顯增加,晚期時快速退出,峰值時高增強。本研究中,24例乳腺癌患者中造影劑充盈快進快出17例(70.8%),造影劑達到峰值時腫塊表現為高增強者16例(66.7%)。進一步說明乳腺癌超聲造影灌注以造影劑充盈“快進快出”、峰值時高增強為表現特點,這與Nakopoulou等[6]報道一致。安姝等[7]報道了實時超聲造影在乳腺良惡性腫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觀察分析30個乳腺腫塊的超聲造影增強表現,從增強程度、增強模式,增強時腫塊邊界是否清晰、消退模式等方面,比較研究良惡性腫塊血流灌注特征。實驗結果顯示,所有乳腺腫塊超聲造影均有不同程度增強,其中惡性腫塊多表現為3級以上明顯增強,增強時邊界不清晰、不規則,呈放射狀,這個特征對良惡性腫瘤具有鑒別意義。本研究納入的病例數較少,不能全面評估超聲造影在乳腺癌診斷、鑒別診斷及臨床治療的應用價值,有待擴大臨床例數進一步探索。近年來,作為超聲領域中最前沿的研究,超聲造影有了飛躍的發展,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超聲造影檢查對直徑在1 cm以下的腫塊識別能力較差,可能會漏診較小的腫塊[8-9]。
簡而言之,超聲造影技術可以無創、反復地評價乳腺癌新生血管,為乳腺癌診治及預后提供重要信息。乳腺癌超聲造影表現為峰值時高增強,灌注特點為“快進快出”,為臨床個體化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Canmo F,Carbognin G,Casarin A,et al.Angiosonoaphy in suspicious breast lesions with non—diagnostic FNAC:comparison with power Doppler US[J].Radiol Med(Torino),2006,111(1):61-72.
[2]張家庭,李泉水,曹秋平,等.乳腺腫瘤超聲造影時間一強度曲線的初步分析[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05,2(1):22-24.
[3]Ricci P,Cantisani V,Ballesio L,et al.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eficacy of real tim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v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Ultrasehall Med,2007,28(1):57-62.
[4]陳邦濤.96例早期乳腺癌超聲診斷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138-139.
[5]鄒力君.乳腺癌保乳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9):121,147.
[6]Nakopolou L,Stefanaki K,Panayotopoulou E,et al.Expression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FIK-L in breast carcinomas;correlation with proliferation[J].Hum Pathol,2002,33(9):863-870.
[7]安姝,劉健,顧鵬.實時超聲造影在乳腺良惡性腫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10,7(12):44-46.
[8]費正東,孫滿紅.高頻超聲對國人乳腺后間隙與其鄰近乳腺癌關系的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1):57-59.
[9]李美秀,張珂晶,曹治權.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癌100例分析[J].海南醫學,20l1,22(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