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荊州醫院腫瘤科,湖北荊州 434020
隨著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已成為整體護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1]。腫瘤作為身心疾病的一種,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指導必不可少,其中腫瘤化療患者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健康教育路徑表是通過系統的有計劃、有目的、有反饋的方法對患者化療全過程進行階段性的健康指導,使腫瘤患者增強抗癌的信心,激發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減輕患者在化療期間的身心痛苦,消除患者恐懼和心理負擔,獲得更好的優質護理[2]。2009年3月我科制訂了健康教育路徑表并實施應用,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腫瘤科收治的86例腫瘤患者。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齡18~65歲,平均(48.45±1.64)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 11例,初中 28例,高中以上47例;鼻咽癌38例,宮頸癌25例,肺癌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患者均為首次入院進行化療。按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編號,奇數者為實驗組,偶數者為對照組,每組各43例。兩組在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病情、病種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健康指導,由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住院、出院時給予健康教育,其他時間進行隨機健康教育。
1.2.2 實驗組
除進行常規健康指導外,采用健康教育路徑表進行健康指導。三階段中個體心理干預均采取以下方式進行:科室固定排班,每天下午由專人(腫瘤科工作5年以上主管護師)按照健康教育路徑表在患者化療的前、中、后期進行個體指導,主要涉及心理干預、健康教育、靜脈炎的預防及處理等內容。見表1。

表1 健康教育路徑表
1.2.2.1 化療前 ①給予心理上干預和支持。對新入院的患者,詳細介紹環境、主管醫生和護士,提供有關醫院常規、治療、護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向其介紹同病種療效好的患者,使病友之間能互相鼓勵、交流,使患者消除擔心和恐懼,增強信心,面對現實積極配合治療。②給患者講解化療對其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化療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和持續的時間,掌握預防和應對并發癥的方法。③患者化療前飲食營養要求是增強體質,增加營養。因此食療應以補為原則,注意患者消化能力,改善患者口味。④講解化療靜脈選擇及穿刺工具的作用和意義,指導患者盡量選擇留置針或外周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不要使用普通鋼針。
1.2.2.2 化療中 ①繼續給予心理上的干預和支持。鼓勵患者與他人共同分擔問題,指導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讓患者家屬了解他們在患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盡可能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尤其是有些經濟特別困難患者,使其能更多的感受人間真情。②讓患者積極樂觀面對化療產生的各種毒副反應,學會運用心理暗示自我調節,必要時運用藥物將毒性反應降至最低。③化療期間合理安排用餐的時間和量,食物盡量多樣化,講究對癥飲食,如接受化療前1 h避免進食;胃腸道反應較重患者少量多餐,食物以流質或半流質為主;骨髓抑制者以高蛋白、補氣及補血食物為主。④指導患者自我觀察和保護血管,掌握預防滲漏和靜脈炎發生的方法等。
1.2.2.3 化療后 ①持續心理干預和支持。進行化療后和出院后的自我護理,包括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預防感染、定期復診等。②毒性反應嚴重者,對癥進行藥物干預,并讓同病種患者相互交流經驗、相互鼓勵,依靠群體抗癌的作用讓患者順利度過反應期;脫發嚴重者,告知不必緊張,治療結束后就會重新長出,暫時可戴假發或頭巾。③化療后延遲2 h進食,進食量以少量多餐,逐漸增加每餐食量,食物以開胃、增加食欲為主,進食清淡、少油膩軟食,了解出院后飲食原則的重要性。④患者及家屬掌握正確按壓穿刺點的時間和方法:用大魚際部位按壓穿刺點5~7 min[3]。出現靜脈炎者,行藥物處理,指導患者及家屬學會靜脈炎的外敷用藥和常規護理。
1.3.1 心理反應
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4]分別于化療干預前及干預1周后對患者進行1次評分。SAS、SDS各20項問題,根據每項問題所表現的癥狀和出現的頻率,采用Likert 4級評分,即“沒有”1分,“小部分時間有”2分,“相當多時間有”3分,“絕大部分時間或者全部時間有”4分,最后計算20項問題的總得分。最高分為80分,≥50分為陽性。所有調查問卷經調查人員詳細解釋后,能理解者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文盲患者口述答案調查人員記錄。問卷當場發放,當場收回。回收率為100%。
1.3.2 靜脈反應
由責任護士每日觀察并評估靜脈情況,觀察組化療過程,由專人每天對血管進行評估,有計劃地更換注射部位,用PICC置管和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對照組除特殊化療藥物必須使用留置針外,由患者自己選擇穿刺針類型,并隨機由當班責任護士穿刺。PICC均于24 h后更換貼膜,以后每周更換1次。如發現穿刺部位滲血、滲液,貼膜卷邊或脫落應及時更換,更換時嚴格無菌操作。留置針均在輸注化療藥當天拔除,輸注營養液期間保留3~5 d,如發現紅、腫、痛時立即拔除更換,貼膜按需要更換。治療期間詳細記錄靜脈走向及局部皮膚情況。④在入院和出院當日分別發放醫院不記名式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表。
靜脈炎的診斷標準依據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關于靜脈炎判定標準[5]。①0級:沒有癥狀;②Ⅰ級:穿刺點疼痛、紅(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③Ⅱ級:穿刺點疼痛、紅(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④Ⅲ級:穿刺點疼痛、紅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
采用SPSS 11.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的焦慮、抑郁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和護理后,實驗組焦慮、抑郁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尤其是焦慮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焦慮、抑郁水平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后焦慮、抑郁水平比較(,分)
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組別 例數4343 SAS 36.45±9.2346.41±7.444.6760.000 SDS 41.14±10.0244.46±10.452.0460.045
實驗組靜脈炎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16.13,P<0.01)。 見表 3。

表3 兩組發生靜脈反應情況比較(例)
對照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時的滿意度分別為69.77%和76.74%,實驗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時的滿意度分別為67.44%和95.35%。兩組入院時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54,P>0.05);出院時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0,P<0.05)。
腫瘤患者患病后一旦被告知病情,其心理反應大多分為6個時期(體驗期、懷疑期、恐懼期、幻想期、絕望期、平靜期)。心理因素不僅在腫瘤發病原因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在腫瘤治療和康復期的各個階段都極大地影響著治療效果。實際工作中,筆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徑表對患者分階段實施健康指導,并使用SAS、SDS自評量表在患者化療前后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后SAS、SDS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說明我科采用健康教育路徑表對患者實施健康指導是有效的。
運用健康教育路徑表由專業人員規范的操作和有計劃的選擇輸液工具和血管[5],不僅可以有效地預防靜脈炎的發生,更保證了治療的順利性、藥物計量的準確性,保護了患者的血管,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健康教育路徑表的制訂和實施是有計劃且具有可行性的,更是不斷總結和修正的循環過程,在健康教育路徑中護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護理人員在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的同時,要具備豐富的臨床專業知識和靈活的溝通技巧,還要懂得一定的心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等知識,這不僅需要時間的積累,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鉆研和磨練,這樣工作起來才能游刃有余,使護理效果事倍功半。
患者在了解維護健康的方向和細節后,根據病情能自我調節生活節奏,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護理,并能帶動身邊的患者,將被動護理轉化為主動護理,增進了健康教育效果和自我護理的能力[6]。
研究發現,患者患病后希望獲得大量的相關信息,而他們獲得信息的途徑大多是雜志、電視、報紙、手冊,患者住院期間對醫護人員的大部分解釋都是一知半解[7-8]。通過應用健康教育路徑表的內容及實施方法充分的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讓患者參與到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對疾病治療和康復有了認識增進了信心,滿足了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需求,更增進了護患關系,最終提高了患者滿意度[9]。
結果表明,實施運用健康教育路徑表的方式貫穿在化療期間,能系統有效地進行護理工作,患者能積極樂觀地配合治療,掌握預防藥物毒性反應發生和應對的能力大大提高,靜脈炎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對治療階段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非常全面,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大大改善,護理缺陷與糾紛的發生率為0。因此,我科一致認為健康教育路徑表便于執行,而且對于低年資的護士和業務能力較弱的護士在獨立當班遇到問題時有指導作用,可嚴格按路徑規定的項目對患者進行護理。護理工作質量不僅有了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路徑表作為一種新的醫療護理模式,在臨床實踐中切實可行,值得推廣。
[1]許艷萍,岑愛萍,華靜.圍化療期患者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表的應用[J].現代腫瘤學,2007,15(9):1369-1370.
[2]苗華.臨床路徑在腫瘤日間化療病房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0,31(11):1519-1520.
[3]劉軍軍.護理路徑在癌癥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長治醫學院學報,2005,20(1):68-69.
[4]唐薇,胡丹.尸腎移植受者和親屬活體腎移植受者術后焦慮抑郁的比較[J].護理學雜志,2009,24(22):76-78.
[5]高丙天,鄒俊.化療性靜脈炎的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0,23(11):4349-4350.
[6]張偉英,葉文琴,趙繼軍,等.臨床路徑管理模式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24):28.
[7]李碧玉.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化療患者實施健康教育[J].現在醫藥,2009,25(6):871-872.
[8]侯明杰,鄭曉麗,龐流芳.癌癥患者化療健康教育研究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2):43-45.
[9]郭艷慧.化療期間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情況及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