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娟,彭湘明,賴艷榕,梁穎茵
廣東省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檢驗科,廣東廣州 510220
鮑曼不動桿菌是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多重耐藥菌株日趨增多[1],給臨床醫生治療感染性疾病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已被稱為21世紀革蘭陰性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2]。鑒于Aba分離率高且治療棘手,筆者對本醫院2010年分離到的Aba的分布、耐藥性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282株Aba均為2010年我院患者送檢標本中分離所得,同一患者多次分離到的菌株不重復計入,質控菌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和銅綠假單胞菌ATCC25923。
采用phonix100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細菌鑒定和對藥物進行敏感試驗;頭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維酸藥敏試驗采用K-B瓊脂擴散法,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SI)2011年版的標準判讀藥敏試驗結果,其中頭孢哌酮/舒巴坦參考頭孢哌酮的判讀標準。
兩種藥敏紙片頭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和藥敏試驗用MH培養基均為Oxoid公司產品。
使用WHONET 5.4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
2010年共檢出菌株1690株,其中Aba 282株,占21.86%,位居總體分離率第二位,但在革蘭陰性桿菌中占第一位。
Aba來自ICU125株,占44.3%,居首位;來自痰標本219株,占 78%,見表1。
多黏菌素E的敏感率最高,為99.27%,其次是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但耐藥率也高達68.68%和68.57%,對其他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76%。見表2。
鮑曼不動桿菌是不發酵糖的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分布于醫院環境中,是引起多種醫院感染的重要條件致病菌[3]。主要引起院內呼吸道感染,也可引發敗血癥、泌尿系感染、繼發性腦膜炎等。

表1 282株Aba科室及標本中分布構成比(%)

表2 Aba對16種抗菌藥物的藥敏率(%)
從本院的分離情況看,Aba在全年檢出菌株中排位第二,僅次于金黃色葡萄球菌之后,但在革蘭陰性桿菌中卻排行第1位,與許多文獻報道的在非發酵菌中次于銅綠假單胞菌有別[4-6],說明Aba在我院呈現猛烈增加的勢頭。從標本的分布來看,Aba主要來源于痰液,其次是分泌物標本,提示A-ba主要通過呼吸道和傷口分泌物污染,因此對感染性疾病的管理中應加強對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和預防。我院Aba的檢出集中在重癥監護病房(ICU)、其次是燒傷病區,神經外科和呼吸內科,原因主要是ICU患者病情嚴重,免疫力缺乏,應用免疫抑制劑,機械通氣和介入治療,廣譜多種抗菌藥的使用等易感因素有關,呼吸科患者則本身就存在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障礙的易感因素,燒傷科和神經外科患者則由于創傷口、皮膚屏障破損造成傷口與外界相通甚至完全裸露,加上各種廣譜抗生素的長期應用,患者免疫力低下,使其成為易感人群。
Aba對抗菌藥物存在多種耐藥機制,主要包括:①誘導修飾酶的產生,②抗生素靶位的改變,③胞漿膜通透性的改變,④藥物主動外排系統的存在,⑤耐藥基因的傳播[7]。在復雜的耐藥機制中,產β內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藥機制,在高水平的耐藥菌株中上述多個因素可能同時存在。
由表2可見,我院分離的Aba對常用抗菌藥物耐藥情況嚴峻,耐藥率>76%的藥物有慶大霉素、氨芐西林/舒巴坦、四環素、頭孢他定、環丙沙星和復方新諾明等,臨床近期應暫停這些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今后將根據細菌耐藥性監測結果,再決定是否恢復使用,其次是一類抗菌活性極強的廣譜高效抗生素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耐藥率也達到68.68%和68.57%,耐藥率高于大多國內其他地方報道。臨床使用碳青酶烯類抗生素應更加慎重,對于一般普通感染應不作為首選。而敏感率最高的抗菌藥物是多黏菌素E,敏感率達98.27%。一方面提示臨床應檢討用藥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可能與碳青酶烯類抗生素在臨床上逐年的大量使用及醫院的流行株的傳播有關[8]。我院分離的Aba多重耐藥如此嚴重,背后是否蘊含流行株的克隆傳播有待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Aba多重耐藥嚴重,可供選擇的藥物也十分有限。文獻報道建議聯合用藥,可發揮協同作用并避免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耐藥。MBassetti等對29例患者給予多黏菌素E和利福平聯合用藥治療均治愈,說明多黏菌素E和利福平聯合用藥,臨床效果很好;時露等研究顯示,頭孢吡肟與舒巴坦聯用與兩者單用比較,有明顯的抗菌效果,用美羅培南與舒巴坦聯合作用對多數Aba有效[9]。有學者推薦對多重耐藥菌感染采用替加環素與利福平或阿米卡星等其他抗菌藥聯合治療多重耐藥株Aba 感染[10-12]。
綜上所述,本院分離的Aba分離率高,多重耐藥情況也非常嚴重,為減低Aba的感染率和耐藥率,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抗感染措施:做好耐藥監測和耐藥機制的研究,防止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加強病房的消毒隔離和醫務人員的無菌操作,切斷傳播途徑,避免Aba在醫院的傳播和流行。
[1]曹敬榮,魏星,閆中強,等.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的分子流行特征[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9,30(8):832.
[2]俞云松.多藥耐藥鮑曼不動桿菌-21世紀革蘭陰性菌的“MRSA”[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09,2(2):65.
[3]俞汝佳,呂曉菊,高燕渝,等.鮑曼不動桿菌對米諾環素等抗菌藥物的耐藥性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1,36(1):70.
[4]申俊芳,段金菊.2007-2008年某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及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9(12):1165.
[5]薛福珍,王言森,孫進學,等.鮑曼不動桿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耐藥性與臨床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09,25(10):1064.
[6]牟洪,楊思蕓,王鳳,等.某院2009年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及耐藥情況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2):148.
[7]林花,才華,朱秀梅.臨床分離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9):1462.
[8]范艷萍,張毅華,李秀文,等.2006~2009年鮑曼不動桿菌臨床分布及耐藥性監測[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0,35(6):S5.
[9]時露,段秀杰.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機制及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3):379-380.
[10]Gordon NC,W areham DW.A review of clinica1 and microbiological outcomes following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involving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ith tigecycline[J].J Antinicrob Chemother,2009,63(4):775-780.
[11]Moland ES,Craft DW,Hong SG,et al.In vitro activity of tigecycline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selection of tigecyline-amikacin synergy[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8,52(8):2940-2942.
[12]Song JY,Kee SY,Hwang IS,et al.In vitro activities of carbapenem/sulbactam combination,colistin,colistin/rifampicin combination and tigecycline against carb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7,60(2):31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