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毅
湖南市婁底市衛生監督所,湖南婁底 417000
農村食品衛生與農民的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直接影響到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由于各種原因,目前農村食品衛生在監管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涉及很多領域,為全方位了解、分析和解決農村食品衛生問題,筆者對湖南省農村的食品加工經營單位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將調查情況總結報道如下:
2010年5~8月對湖南省農村150家食品加工經營單位進行實地調查,其中,食品加工單位26家,餐飲單位48家,食品經營單位76家,共檢查食品從業人員1589人。
主要調查食品加工經營單位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衛生管理體系建設、生產場所布局、衛生設施建設、原輔材料索證、庫房及從業人員衛生等方面的情況,并對調查情況進行準確填寫、匯總和分析。
按照現場檢查情況,將各單位按照較好、一般和差三個檔次進行評價,較好:各種硬件、軟件設施齊備,基本符合衛生規范的相關要求;一般:現場檢查存在一定問題,但經過整改,硬件和軟件條件能夠滿足衛生規范相關要求;差:現場檢查問題較多,經過整改,仍無法達標。
兩證包括從業單位衛生許可證及從業人員健康證。食品加工單位兩證持有率均較高,而食品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健康證持有率低。見表1。

表1 各單位兩證持有情況
對食品加工經營單位進行衛生設施、生產場所布局、衛生管理體系建議、原輔材料索證、從業人員及庫房衛生情況的常規現場檢查,各單位各檢查項目合格數均較低,情況不容樂觀,見表2。

表2 各單位常規檢查合格情況
食品加工單位差評率為65.4%,問題較為嚴重;餐飲單位中評及差評率較高,均為50.0%左右;食品經營單位中評率較高,為52.6%。見表3。

表3 各單位綜合評價情況[n(%)]
從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湖南省農村食品衛生安全存在一定問題,情況不容樂觀,各單位綜合好評率均較低。
3.1.1 業主的法制觀念淡薄、素質較低 在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低下,從事食品加工經營活動能夠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但由于食品加工經營單位多數業主是農民,文化程度一般較低,自身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淡薄,為了謀求自身利益,往往無視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造成無照、無證經營,從業人員健康狀況較差,缺乏約束等現象頻發[1]。
3.1.2 衛生設施簡陋,從業人員缺乏良好的衛生習慣 由于觀念、經濟落后,農村食品加工經營單位的衛生條件一般都比較差,設施陳舊、缺乏,從業人員的衛生習慣普遍不佳,尤其是在飲食攤點及飲食店,主要體現在:①加工場所簡陋,將簡易工棚和露天環境作為生產場所,隨便搭灶、支鍋就能生產;②衛生條件較差,衛生設施缺乏,有的攤位甚至沒有防腐、消毒、保潔等設施;③大多數從業者的衛生習慣不良,長發、長指甲和不穿工作服現象非常普遍,操作間內物品零亂,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混放等[2-3]。
3.1.3 宣傳和監管缺位 主管部門只注重形式上的宣傳,缺乏實質內容教育,而且只注重對城鎮領域的宣傳,缺乏對農村的重視,造成農村廣大業主和從業人員法制觀念淡薄和衛生知識的匱乏。
3.1.4 監管體制不健全、監管網絡建設不到位 由于缺乏統一的組織監管,造成基層衛生監督單位具有事業性質和二級單位名不符實的身份特點,直接影響了執法效率和執法權威性、公正性。目前,基層衛生監管機構一般都是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劃分出來的,雖然沒有直接隸屬關系,但疾控中心仍然承擔主要的監測工作,由于業務水平低、交通不便、經費缺乏及工作態度不端正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對監管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同時基層衛生監管人員數量不足和衛生監查員不具備執法權等問題,都造成了監管體制和網絡建設的缺位[4]。
3.2.1 建立食品衛生監管網絡和長效機制 以衛生部相關規定為指引,結合全國和地方的衛生監管體制改革工作,從而建立覆蓋湖南省農村的衛生監管網絡,并設置各級管理機構,在鄉鎮設立衛生監督員,并授予一定的執法權限,使其專門負責農村的食品衛生管理工作。為全方位開展監管工作,還可與鄉鎮衛生機構共同承擔工作,以提高執法力度和范圍,并明確職責,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5]。
3.2.2 加強監管執法力度 將國家法規與地方實際結合起來,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監管標準,尤其對于衛生許可證的發放要嚴格,嚴格審查農村食品加工經營單位的衛生制度、衛生設施、硬件、軟件等條件,對不符合標準者一律不允許生產。不定期的對農村食品加工經營單位進行專項整治和拉網式的排查,杜絕出現監管死角,并對衛生安全良好的業戶,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嚴肅追究產假、售假行為[6]。
3.2.3 提高衛生法律意識和執法業務技能 加強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農村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的衛生知識和法律意識,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規范的衛生操作技能,定期體檢,抵御假冒偽劣、三無和過期食品。同時要加強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使之能夠熟練、合理運用法規、標準和規章,以人為本,提高服務意識,正確引導和監督轄區單位的食品安全活動,促進農村食品安全的全面提升[7]。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尤其對于占我國多數人口和面積的農村地區,食品安全問題更為重要和嚴峻。只有全面了解現存狀況、分析影響因素以及制訂監管對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食品安全問題,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的生活質量,促進新農村建設。
[1]王燕,張偉平,孫家振,等.農村食品衛生現狀調查與管理對策探討[J].醫藥論壇雜志,2008,2,29(4):33-35.
[2]劉四清,李盛郁,李華.淺議農村食品衛生監督管理難的原因及對策[J].中華醫學與健康,2006,6(6):52-53.
[3]逯玲,郝東方.萊蕪高新區流動食品攤位衛生狀況調查[J].中外醫學研究,2010,8(16):131.
[4]亓延海.食品安全的現狀及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對策[J].社區醫學雜志,2006,4(12):54-57.
[5]王荔,李慶英,白紅娟.淺談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的困難和對策思考[J].中國民康醫學,2009,7,21(14):1683-1684.
[6]黃艷.淺談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現狀及對策[J].社區醫學雜志,2008,6(18):5-8.
[7]孫潔.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實踐探討[J].江蘇衛生保健,2010,12(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