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偉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河南洛陽 471002
近年來,隨著糖尿病發病率迅速上升,胰島素的臨床應用也越來越普遍。常規皮下注射胰島素使用較為繁瑣、易出現低血糖反應、對餐時血糖控制欠佳等弊端越來越受到重視。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則能夠模擬體內正常胰島素分泌模式,按照個體的需要進行基礎量設置,是最符合生理模式的胰島素輸注方式[1]。筆者對80例2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分別采用CSII和常規皮下注射胰島素兩種療法治療,發現CSII更加安全、有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所選80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2]。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治療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52.1±11.4)歲。對照組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50.8±13.2)歲。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治療組采用美敦力507C胰島素泵,所用胰島素為短效重組人胰島素(諾和靈R),根據患者各點血糖監測值調整胰島素給藥的基礎量和追加量。對照組采用餐前皮下注射短效重組人胰島素(諾和靈R筆芯)和睡前皮下注射中效重組人胰島素(諾和靈N)。一般胰島素初始量按公式:(血糖克數-0.1)×3×體重(kg)/d。兩組均采用微量血糖儀監測清晨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后2 h及晚餐后2 h的血糖值。同時兩組均采用同樣的糾正酮癥酸中毒治療方案。
目標血糖值為清晨空腹血糖3.9~7.0 mmol/L,餐后2 h 4.4~8.0 mmol/L。每天測定尿酮體至結果為陰性,記錄酮體轉陰時間。根據血糖值記錄表,統計低血糖發生率 (血糖<3.0 mmol/L)。以入院時患者血糖值為治療前患者的血糖值,血糖達標當日血糖值作為治療后的血糖值。
數據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與對照組達靶血糖時間、尿酮體消失時間、每日胰島素用量、低血糖發生率及治療后3個月時HbA1c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兩組治療前后不同時段血糖值的比較,治療后所有患者血糖值較治療前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或 P<0.05)。 見表1、2。
表1 兩組患者達靶血糖時間、酮體消失時間、胰島素用量及低血糖發生率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達靶血糖時間、酮體消失時間、胰島素用量及低血糖發生率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對照組比較,#P<0.01
?
目前作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的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胰島素是臨床上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藥物,傳統的強化治療方法即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發生低血糖的危險增加,血糖水平波動較大,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采用CSII能模擬正常胰腺分泌模式,24 h持續向糖尿病患者體內輸入微量胰島素,較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能更快地減少“高血糖記憶”的影響,使血糖得到理想的控制[3-4]。CSII全天胰島素劑量的一半左右以基礎劑量的形式輸入,減少了進餐前胰島素用量,可避免血漿胰島素水平波動過大,進食前再根據個體需要輸入合適的負荷量,還能較快地解除對胰島β細胞葡萄糖毒性,保護殘余的胰島β細胞,避免了由于胰島素1次注射量過大而引起的低血糖反應,更好地防止或延緩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5]。此外,由于CSII所輸入胰島素均為短效胰島素,也可避免皮下注射中效胰島素發生的低血糖反應。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不同時間段血糖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不同時間段血糖比較(±s,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
HbA1c是衡量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的“金標準”,DCCT研究[6]表明HbA1c水平每下降1%,微血管并發癥的危險性可以減少21%~49%。本結果顯示采用CSII與常規皮下注射胰島素相比較,明顯縮短了達靶血糖及糖尿病尿酮體轉陰的時間,降低了低血糖的發生率,HbA1c水平亦顯著降低。與常規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相比,CSII能夠在短期內有效地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發生率,縮短酮癥酸中毒患者尿酮體轉陰時間,具有安全、有效、穩定的特點。
[1]卜一珊,吳疆.胰島素泵與常規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臨床療效的對比[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8,28(11):910-911.
[2]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3]程杰,劉艷,高影.CGMS和CSII聯合應用在糖尿病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9):987-899.
[4]李雯.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胰島素注入控制高血糖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44.
[5]Thompson JS,Duckworth WC.Insulin pumps and glucose regulation[J].World J Surg,2001,25(4):523-526.
[6]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N Engl J Med,1993,329(14):97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