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 雅,吳根良,童建新,鄭桂珍,來文國
(浙江省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4)
草莓有“水果皇后”的美譽,被視為冬春水果珍品。我國是草莓的主要生產國,種植面積和產量位居世界前列。東南沿海一帶的草莓市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了產銷兩旺甚至是供不應求的形勢。
然而,江浙一帶的草莓主產區,草莓育苗還是盛行莓農自留自繁、粗放落后的露地育苗技術,完全靠天吃飯。由此導致近幾年苗數不穩定,價格浮動大,從而影響南方草莓種植業的進一步發展。無土栽培技術能夠克服草莓連作障礙和土傳病蟲害,具有土壤栽培無法比擬的優勢,關于草莓無土栽培的基質研究越來越多[1-4],但草莓的無土育苗基質鮮見報道。草莓的栽培和育苗所跨越的季節不同,植株的生長方式不同(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它們對營養的需求也極可能不同。因此有必要對草莓的工廠化無土育苗的基質進行研究,因為目前基質主要是泥炭,但它資源分布不均且在短期內為不可再生資源。因此,研究開發新的低成本基質材料,探求合成理想的基質勢在必行[5]。本試驗通過以草莓種植地工農業廢棄物為組分的基質篩選試驗,為南方草莓的工廠化無土育苗服務。
試驗于2009年進行。草莓品種紅頰的組培苗。
基質以東北泥炭土為主,輔以當地來源廣泛的礱糠灰、煤渣、酒渣、泥土、珍珠巖和磚粒。
育苗試驗大棚的面積為480 m2,配平鋪式(基質接觸式)育苗裝置、滴灌、噴灌等無土栽培裝置,10 cm×10 cm營養缽。
基質接觸式育苗方式:母苗栽種于中間寬35 cm、高30 cm填滿復合基質的深溝,子苗向兩邊的薄層基質(兩邊寬各60 cm,高12 cm)蔓延。
1.2.1 基質理化性質測定
對材料中單個基質的理化性質進行預先測定,包括容重、孔隙度、持水量(飽和浸提法)、pH值和 EC值[6]。基質試樣5 g加入25 mL蒸餾水,30 min再經振蕩后用梅特勒酸度計測定pH值,用DDB-303A型電導率儀測定EC值。根據測定結果進行不同比例和種類的混合,形成8種復合基質再測定其物理性質。
1.2.2 不同基質EC、pH值在育苗過程中的變化
按隨機區試方法布置不同的復合基質,設置8個基質處理,每處理30株組培苗,株距40 cm。4月20日對種苗采用噴灌和滴灌進行保濕,用滴灌輔以電動噴霧器進行施肥,維持新抽發子苗的生長,不同處理的澆水和施肥量一致。成活后,每處理隨機抽取4株,分別在6月9日、7月1日和7月23日,在植株根部用 WET土壤水分、溫度、電導率測定儀對8種基質的電導率(EC)進行測量,用土壤原位pH計(IQ150)測量pH值,觀察基質的pH值和EC隨時間的變化。
1.2.3 不同基質所育子苗的生物學性狀分析
8月初統計子苗繁殖系數,測定接觸式所育苗的干鮮比重(地上部)、根莖粗、根系重、葉綠素相對含量(葉綠素測定儀 SPAD502)、根系活力(TCC法),重復4次,對所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1.2.4 不同復合基質育苗對第1批產果的影響
草莓第1批產果正值春節,是草莓銷售價格最高的時候,因此第1批果的情況直接決定當年的經濟效益。9月上旬,將以上不同處理的子苗每處理設4個重復,每重復20株,按隨機區試方法定植于同一大棚,統計所育子苗的定植成活率、頭茬果產量、大果率。
1.2.5 育苗基質的綜合評判
用Office Excel和DPS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根據隸屬函數的定義,將各基質處理下的子苗性狀和第1批果經濟性狀平均值代入下列公式:

求得各基質各性狀的隸屬度,構成模糊轉換矩陣R,再根據各基質對性狀優劣的影響力,賦予各隸屬度不同的權重A系數,得各基質的加權評判集B=A·R。評判集大,表明該基質處理的綜合性狀優良,反之亦然。
8種復合基質物理性質測定結果列表1。

表1 復合基質的配比及理化性質
在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基質5,其他都比較適宜作為草莓育苗的基質,其中8和3的綜合性狀最好。
對基質EC值進行定期觀察,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基質歷經營養液灌施,鹽分積累增多,EC值都呈上升趨勢(圖1)。45 d后,EC值都還在植物生長的正常范圍之內,但5號基質增加量最大(1.18 mS·cm-1),1號次之(0.68 mS·cm-1)。2號、4號和7號較穩定,增幅分別為0.06、0.13和0.25 mS·cm-1,作為初始 EC值較高的8號(1.98 mS·cm-1),0.36 mS·cm-1的增幅也不算大。因此,2、4、7、8是EC值較為穩定的基質。
對基質pH值進行定期觀察,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基質歷經營養液、水分灌施,pH值都呈下降趨勢(圖2)。45 d后,8種基質的pH值4.81~5.78,除了6號和8號變化不大,分別在5.6和5.8左右,其他都有大幅下降,pH值下降最明顯的是1、2、3、5號,極有可能是配方里的煤渣pH值下降所致。煤渣在基質混合前曾用流水沖刷和浸洗2 d,但可能沖刷的還不夠干凈。結合最適pH范圍5.5~6.5,6號和8號是較為合適的基質。

圖1 育苗基質EC值的變化
8月2日對子苗繁殖系數進行統計,由表2可見,在繁殖系數上,基質4、7和8高于其他處理,

圖2 育苗基質pH值的變化
其中4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基質1、7和8的干鮮比和根莖粗都高于其他處理。1和2的葉綠素相對含量高于其他處理。基質1、4、5和8的根系重高于其他處理,基質8的根系活力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表2 不同基質所育子苗的生物學性狀
所育子苗定植1個月后統計成活率、頭茬果產量和大果率,結果見表3。因為后期觀察的種植基地是第1年種植草莓,而且受栽培管理水平影響,開花和結果的表現不如草莓主產區,但各處理間還是可以比較出差異。由表3可見,基質2、4和7的定植成活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基質1和8的頭茬果產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基質1的頭茬果大果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表3 不同基質對第1批產果的影響
模糊綜合評判結果(表4),基質8的加權評判集最大(B=0.715),基質4次之(B=0.700)。主要表現在繁殖系數、根系重、根系活力、成活率、頭茬果產量等重要性狀較優,結合EC值和pH值觀察結果,8和4也是最穩定的2種基質配方。

表4 模糊轉換矩陣及評判結果
試驗材料除了國產泥炭土成本較高,其他都是來源廣泛的當地工農業廢棄物。就理化性質來看,除5號外其他都適宜作為草莓育苗的基質,其中3號和8號綜合性狀最好;2、4、7、8是 EC值較為穩定的基質,5、6、8號是最適 pH范圍內的基質;從子苗生物學性狀、繁殖系數和第1批果表現分析,8號、4號和1號都是適合草莓基質育苗的配方。經模糊綜合評判,8號為最優配方,4號次之。
8號基質由泥炭、磚粒和礱糠灰組成,比4號基質多了磚粒,增加了透氣性和對植株的固定力,因此表現更優。而1號基質中的煤渣,因為是剛出爐僅進行過濾、篩選并浸洗的新鮮煤渣,沒有進行一定時間的堆放,其堿性強且可能含有多種礦渣和金屬元素。由此,含有煤渣的1、2、3、5號基質在育苗過程中的表現都受到影響。5號基質成分之一是取自當地酒廠所產的成分非常復雜的酒渣,雖然比例只有10%,但使用前沒有經過發酵,在育苗過程中隨著氣溫升高逐漸發酵,還是明顯影響了植株生長。因此它的EC值增加量最大,子苗生物學性狀、繁殖系數最差。礱糠灰性質較穩定,且成本低廉,可以作為基質的成分之一。而煤渣作為栽培中常用的基質成分,有其不可忽略的優勢,酒渣也要進行發酵處理,今后可將堆放過的煤渣、發酵后的酒渣重新混合基質進行試驗。
[1]李青云,陶秀娟,黃瑞虹,等.不同栽培基質對草莓植株營養生長的影響[J].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7(6):36-37.
[2]王文華.草莓高架設施栽培中低成本栽培基質的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2006,34(3):31-33.
[3]朱子龍,王秀峰,王英華,等.草莓無土栽培方式及基質配方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08(8):58-60.
[4]杜國棟,呂德國.人工混配基質對草莓生長發育的影響[J].北方園藝,2003(5):43-44.
[5]李謙盛,郭世榮,李式軍,等.利用工農業有機廢棄物生產優質無土栽培基質[J].自然資源學報,2002,17(2):515-519.
[6]中國土壤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