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先圣
印度有個很有名的寓言,直到現在依然是當地父母用來教育孩子的經典。
在古印度時代,有一個經營橡膠生意的商人,晚年已是富可敵國,但他唯一的兒子卻性格懦弱,缺乏吃苦精神,更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意。
商人非常擔心自己的家業會敗壞在兒子手里。他告訴兒子,希望他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掙得一筆自己的財富,他還告訴了兒子一個獲得財富的途徑:在大河盡頭的森林中,有一種非常珍貴的樹叫沉香,找到了沉香,就是找到了財富。
兒子用了很多天,終于到達父親所說的大河盡頭。果然,那里有廣闊的熱帶雨林,雨林中有數不清的各種樹木。他發現,有一種樹高達數十丈,透過腐爛的外皮,可以看到里面黑色的內心,散發著一種濃郁悠遠的香氣。
找到沉香了!商人的兒子欣喜若狂,立刻準備帶回去。正要返回時他突然想到,如果把沉香在當地賣了,不是可以更容易地掙到錢嗎?
商人的兒子來到當地的集市,公開叫賣珍貴的沉香??墒?,在當地人看來,這只是一種唾手可得的木材而已,誰會花錢買呢?相反的是,臨近攤位的木炭生意卻很紅火。
我為什么不把沉香變成木炭賣了呢?于是,商人的兒子把沉香樹燒成了木炭,拿到集市上叫賣,一段時間下來,也積累了些財富。
眼看到了規定的返回時間,兒子帶著賣木炭掙得的財富回到家里,洋洋自得地向父親陳述了自己的創業經歷??粗硷w色舞的兒子,商人老淚縱橫,他捶胸頓足地說,被你燒成木炭賣的樹木,正是珍貴的沉香,只要你切下一小塊磨成粉末,在我們這里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一車的木炭。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也曾用這個故事告誡弟子:其實每一個人的手里,都握著屬于自己的沉香——它與眾不同,價值連城。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卻因為羨慕別人手里的木炭,反而丟棄了自己的無價之寶。
(萬青青摘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