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炳勇
(貴州省印江縣水務局,貴州 印江 555200)
“十二五”時期,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加強農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全面促進小康社會建設。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環境污染也日益加劇,飲水安全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原蘇聯早在1937年就頒布了飲用水衛生標準。在1999年,聯合國也發出警告:除非各國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否則到2025年,世界上將會有近1/3的人口 (23×108)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
在具體規劃中,應結合農村當地供水特點,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城鄉一體、規模發展”的原則制定分階段目標。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重點和目標。優先解決水質型飲水不安全問題,其次解決無供水設施和季節性缺水嚴重的問題,統籌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優先發展城鄉一體化的工程,優先發展大規模的連片集中供水工程,優先發展管網延伸工程。確定工程規模時,結合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水源為依托,合理布局區域供水設施,打破行政界限,整合工程資源,大力發展集中連片供水,實現供水設施共建共享。充分利用現有城鎮供水管網和已有工程,只要經濟上可行、技術上合理都要向外延伸輻射,擴大供水區域。
選擇既要保證有足夠的水量,更要高度重視水質;既要考慮當前,又要兼顧長遠的水源,應符合當地水資源管理和規劃的要求,優質水源應首先滿足生活用水需要,要合理利用水資源,避免選用含砷、含氟、含鹽量、含碘及污染物超標的水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置必要的水凈化設施,對適度規模的水廠要設化驗室,做好水質的常規檢測,向用水戶提供水質達標的飲用水。建立社會化的水質監測服務體系,對供水水質進行監測、提供水質檢測服務,完善供水水質保障體系。
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合理的選擇飲水工程的規模、類型及供水方式。要堅持城鄉一體、因地制宜、規模發展、先易后難的原則,避免出現重復投資,充分整合和利用現有資源,打破城鄉分割和行政區劃局面,挖掘已有供水設施的潛力,以水源為依托,按照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和管理有效的原則,統一規劃區域供水,以集中連片供水和原有供水工程管網延伸供水作為主要工程形式,擴大單項工程的供水規模。采取加大規模的集中供水模式,選擇水源保證率高,有必要的水處理設施和穩定的供水設施,而且要有專人對工程進行維修和管理,有利于工程的長期良性運作。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農村學校的飲用水安全工程,確保學生喝上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水。
要把擬建的項目工程落實到項目法人,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明確工程建成后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必須時刻牢記“保證質量,嚴格標準,一次建成和長期使用”的要求。認真進行工程規劃設計,優先采用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確保工程設計合理,運行高效,尤其要做好水源論證以及水處理選擇工藝,保證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工程實施要在縣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由獨立法人組織實施,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嚴把施工隊伍選擇關、工程質量監督關、材料設備采購關、工程竣工驗收關。
必須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運營管理體制,實現供水工程管理的良性運行。工程驗收合格交付使用后,要在明晰工程產權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經濟運行的要求,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按照企業化的要求進行經營,實現公司化經營和專業化管理。要積極推行公司制經營管理體制,供水企業要堅決和政府脫鉤,堅決摒棄政府管,政府建、集體管、集體建的舊體制。
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困難大的多補、困難小的少補等原則制定資金籌措計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事關億萬農民基本生存,是一項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公益性事業,所需投資多,按照城鄉統籌的科學發展觀要求,各級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導,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困難大的多補、困難小的少補等原則制定資金籌措計劃。確保飲水工程所需資金足額、及時到位;從省農村現實情況出發,受益農戶也要在負擔能力允許的范圍內,承擔一定的投勞投資責任;引入市場機制,吸收社會資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線性規劃模型的特點是在滿足一組已知約束條件下,使決策目標達到最優。它的一般數學形式為:

式中:xi為決策變量,ci、aij、bj為已知常數。其中:cj為目標函數的系數,又稱價值系數;bj為資源約束常數;aij為系數。線性規劃的目標函數和約束方程必須是線性函數,且目標函數具有單一性。決策變量是連續分布的,它的解可以是整數、分數或小數,在某些實際問題中只能取整數。農村飲水水源的優化配置,目標單一,過程簡單,可采用線性規劃模型。
總目標:解決一個區域的飲水安全問題,使飲水水源合理分配,并要滿足經濟費用最小。線性規劃模型計算的是各個水源地向每個供水目標的供水量,由于各水源地供水量的限制,為了達到目標最優,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個供水目標同時由兩個水源地供水的情況。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個目標同時修兩條供水管道是非常不經濟的,與農村供水的實際情況也不相符。
截止2010年底,我縣已解決了98個村,1239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本次飲用水源配置是在此基礎上,優化調度可用水源,解決剩余的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在我縣農村飲水水源長期規劃中,應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方針,對水源進行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茖W合理有序開發利用水資源,建設一批重點水源和水資源配置工程以及一批中、小及微型蓄引提水工程,提高水資源配置和調控能力。針對我縣水資源特點,水資源開發利用采取如下措施;
主要在對現有地表水供水設施和工程安全、工程布局和運行狀況等因素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采取除險加固、更新改造和續建配套等綜合性措施,消除蓄水和供水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恢復完善供水工程的供水功能,充分挖掘現狀供水系統的供水潛力,使其達到設計供水能力。
為了改善水資源調蓄能力不足、供水保證率不高的狀況,規劃在新建一批大、中、小及微型水源工程及在高山和半高山地區新建水池、水柜等蓄水工程。
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更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文章基于此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水源優化配置進行了分析。
[1]呂亞榮.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現狀、問題及政府管制[J].
[2]熊貴明.關于農村飲水項目供水水質監測的探討[J].
[3]關兵妮.淺談我省農牧區人畜飲水工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