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峰
應該搶抓改革試點示范機遇,搶占郵輪市場空白,在國際郵輪母港建設中參與競爭,在發展郵輪制造業和組建郵輪公司中先行先試
郵輪產業主要包括郵輪制造業和郵輪旅游業,素有“水道上的黃金產業”之稱,具有較長的產業鏈、較大的經濟帶動效應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浙江發展郵輪產業,擁有得天獨厚的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應該搶抓改革試點示范機遇,搶占郵輪市場空白,在國際郵輪母港建設中參與競爭,在發展郵輪制造業和組建郵輪公司中先行先試,力爭打造中國的“郵輪基地”。
郵輪產業是以郵輪旅游為核心產品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從而產生總體經濟效應的一種新興產業。國際郵輪產業鏈主要由郵輪船廠、郵輪公司、郵輪港口碼頭和郵輪旅游四大產業環節構成。而郵輪旅游可以1∶10以上的高比例帶動多產業發展,形成巨大的郵輪經濟。
自上世紀末以來,世界郵輪旅游一直保持平均每年8%-9%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國際旅游業4%的整體發展速度。就中國而言,濱海旅游業穩居中國海洋經濟總產值前列,2010年,中國海洋經濟總產值的行業占比之最即為濱海旅游業,達31.2%。可見,濱海旅游業是海洋經濟的核心產業之一。而長期來,中國海洋旅游是以沿海城市的陸地旅游資源和海灘旅游資源為主,因此,海洋旅游業升級必然之選便是郵輪旅游產業。
浙江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良的港口、著名的旅游資源、便利的交通、發達的經濟,以及先進的造船廠等發展郵輪產業的基礎和優勢。據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不完全統計,目前乘坐郵輪出海的中國游客中的浙江客人比上海的客人多。從天津港出發的國際郵輪游客中,也有5%的浙江游客。在新加坡、香港等國際郵輪港擁有大量的浙江人乘坐國際郵輪出游。
在我國,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新產業——郵輪產業,尚存在產業鏈發展選擇和政策支持配套等有待突破的問題。而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舟山中國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舟山群島海洋綜合改革試驗區等的確立和建設,使浙江有條件以舟山為先導,探索發展郵輪產業新模式。
——搶抓時機,預留空間。浙江發展郵輪產業,應該有計劃、分階段、有重點地進行郵輪產業鏈的培育與建設,形成海陸統籌,產業互促,文化、旅游融合,區域競合的發展格局;形成與舟山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相適應的郵輪產業經濟結構,促進海洋經濟的轉型升級。
——定位郵輪母港,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郵輪旅游經濟的重要方式是建設郵輪母港。數據顯示,郵輪母港的郵輪經濟收益是停靠港的10-14倍,可以帶動所在城市造船、交通、金融、服務、旅游等多個產業發展。舟山具備了發展母港郵輪業務所需的地理位置優越、腹地客源市場龐大、文化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等基本條件。舟山可通過發展郵輪制造業和郵輪運營公司,來提升舟山在中國及世界郵輪產業中的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形成國際郵輪話語權,吸引國際郵輪公司入駐,發展成為國際郵輪母港。

——依托舟山群島,打造“郵輪基地”。舟山應該充分利用群島、深港、造船、旅游等優勢,以郵輪制造、郵輪公司為突破點,接軌國際郵輪市場,構建郵輪產業發展通道;構建以舟山國際郵輪碼頭為母港的聯系國內濱海旅游城市、港澳臺和其他國際郵輪旅游區的國際郵輪航道,以及構建以舟山為樞紐的“陸—島—海”旅游廊道,從而打造以郵輪為核心的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國家級的“郵輪基地”:包含郵輪設計中心、郵輪研發、制造基地、郵輪商貿中心、郵輪保稅區、郵輪金融中心、郵輪娛樂中心、郵輪港口服務基地、旅游勝地、旅游房地產,以及郵輪標準中心等,形成郵輪旅游綜合體,打造舟山特色的“國際郵輪島”。最終,實現海洋經濟發展的突破,提升海洋經濟發展的國際化水平,促進全省海洋經濟快速發展。
(供稿: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