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海燕
現代農業區別于傳統農業的顯著特征是其市場化、產業化特征。這就決定了現代農民群體職業分工的多層次性。提高農民群體素質不能僅僅依靠培訓農村中老年勞動力來實現,而要依據現代農業產業內部分工,把農業主體分為管理主體、經營主體、生產主體,并按各類主體的不同特點,實行不同的扶持培養政策,進而優化群體結構,使農民群體素質提高。
——制定相關政策,吸引具有市場意識、資金實力、管理能力的能人回流農業,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帶頭人。能人能否回流農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的創業環境。政府應大力扶持這類經營主體,制定相關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業投資環境。要從經營場所、生活居住、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特殊照顧,確保引得來、留得住。制定配套的優惠政策,引導投資現代生態農業園區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能人帶動和產業發展更好地結合提供支持。
——深化和落實扶持政策,為大學生投身現代農業創造條件,使其成為未來從事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國際經驗表明,農業現代化程度越高,對農業從業人員的學歷素質要求越高?!按髮W生”是“年富力強”的農村創業者群體的代表。盡管他們在社會實踐經驗、資金實力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但大學生群體的成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農業經營主體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浙江省已出臺了鼓勵支持大學生從事現代農業政策,11個地市都出臺了與大學生就業創業相關的政策意見,但是扶持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各級政府應出臺更加靈活適用的旨在鼓勵大學生到農業領域就業創業和農業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既允許大學生將戶口遷到農村創業,也允許創業的大學生在重新就業時把戶口遷回來,形成能進能出的機制,并為他們提供物質條件方面的補貼和幫助,使他們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
——對未來農業產業工人應及早做好制度安排。隨著城鄉統籌發展的力度加大,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城鄉公共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差距越來越小。對青年農民來說,城市戶籍的吸引力已不大,關鍵是未來的農村、農業能夠提供與城市一樣的發展空間。政府在做好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的同時,對未來農業產業工人應及早做好制度安排。如對農業產業各部門所需勞動力做整體預測與規劃,在此基礎上引導農村青年有序分流。對農業產業所需青年人員的個人職業發展及早做出規劃并進行重點培訓,為其提供良好的成長空間。
——創新農民培訓。建立起中央、省、市、縣、鄉5級農民培訓體系,形成上下貫通的農民培訓網絡。在以政府為主導開展農民培訓的前提下,通過引導、間接撥款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培訓。以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和科研機構為依托,以大型農業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省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實訓基地,通過請專家集中上課、參觀、現場輔導等多種形式對農(林、漁)業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成員、家庭農場、農莊、農產品加工戶、農家樂、休閑觀光農業的經營管理人員、農產品經紀人、農業服務組織骨干以及農業科技人員、農民專家等進行重點培訓,使其成為懂經營、善管理的經營主體、農業科技開發推廣的領軍人才。建立健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體系和利益聯結機制,吸引農民進入產業化鏈條,為其提供加工原料或幫助其成為農業產業工人。以職業教育為依托,提升農村職業教育層次,培養農業后備人才。應加大對優秀涉農職業高中生對口單招進入高等院校學習的力度。

(供稿: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