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凡,劉 偉,劉曉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藥劑科,成都市 610041)
葛根素(Puerarin)是豆科植物葛根提取物,能夠阻斷α、β受體及血管緊張素受體,起到擴張腦部血管、解除血管痙攣、改善腦部循環的作用。維腦路通(Venoruton)主要成分為羥乙基蘆丁,能防止血栓形成,改善組織氧灌注,保護血管內皮,主要用于缺血性腦損傷。這兩類藥物在臨床上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療效如何,國內有大量文獻對其進行了報道,但尚無循證醫學證據進行系統分析。本研究就此出發,系統檢索、嚴格地評價葛根素對比維腦路通治療VBI的療效和安全性。
(1)研究類型:納入隨機對照試驗(RCT)。(2)患者類型:納入VBI患者,診斷符合WHO相關標準[1]。排除腦部器質性病變患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以及對試驗藥物過敏患者等。(3)干預措施:試驗組為葛根素制劑,對照組為維腦路通制劑;2組基礎治療相同。(4)結局指標:總有效率(標準判定符合《現代神經病學》[2]);血液流變學指標(治療前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的改變值);不良反應。
檢索主要中、英文數據庫包括:Medline、EMbase、SC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VIP-維普)、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和萬方數據庫。檢索時間截止至2010年6月。文獻篩選先根據標題和摘要,未能判斷則獲取全文后進一步判定,獲取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RCT全文。
數據提取由2名研究員采用統一的數據提取表獨立實施,然后對提取結果進行核對統一。文獻質量評價指標包括:隨機方法、分配隱藏、盲法實施、數據丟失及分析方法,并根據質量高低分成A、B、C 3個等級,由A到C發生偏移的可能性依次增大。
合并分析采用Cochrane協作網推薦的RevMan5.0軟件進行。采用卡方檢驗研究的統計學異質性,校檢水準為:α=0.10;對沒有異質性(P>0.10)的研究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分析,有異質性(P<0.10)研究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合并分析時分類變量采用相對危險度(RR)及其95%可信區間(95%CI),連續變量采用均數差(MD)及其95%CI。
經過檢索篩選,最終共納入符合標準的隨機對照試驗10個。共納入受試者906例,其中試驗組479例,對照組427例。經質量評價,所有納入研究都存在方法學設計報道不詳的問題;沒有說明隨機方法和隱藏分配情況,也沒有實施盲法。納入RCT基本信息見表1(表中①為總有效率;②為全血黏度;③為血漿黏度;④為紅細胞壓積;⑤為不良反應)。

表1 納入RCT基本信息Tab 1 Primary information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cluded
9個RCT[3~8,10~12]報道了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其中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3.9%,對照組為82.1%。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應模型,結果顯示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R=[1.14,95%CI(1.09,1.20),P<0.000 01]。葛根素與維腦路通比較治療VBI總有效率的森林圖見圖1。

圖1 葛根素與維腦路通比較治療VBI的總有效率森林圖Fig 1 Forest plot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for puerarin vs.venoruton for VBI
6個RCT[4~9]報道了治療前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紅細胞壓積情況,分別計算其降低值后進行合并分析。異質性檢驗后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2組全血黏度降低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0.97,95%CI(0.68,1.27),P<0.000 01]。葛根素與維腦路通比較治療VBI的全血黏度降低值森林圖見圖2;2組血漿黏度降低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D=[0.09,95%CI(-0.07,0.25),P=0.25]。葛根素與維腦路通比較治療VBI的血漿黏度降低值森林圖見圖3;2組紅細胞壓積降低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3.62,95%CI(1.08,6.16),P=0.005]。葛根素與維腦路通比較治療VBI的紅細胞壓積降低值森林圖見圖4。

圖2 葛根素與維腦路通比較治療VBI的全血黏度降低值森林圖Fig 2 Forest plot of blood viscosity decreasing for puerarin vs.venoruton for VBI

圖3 葛根素與維腦路通比較治療VBI的血漿黏度降低值森林圖Fig 3 Forest plot of plasma viscosity decreasing for puerarin vs.venoruton for VBI

圖4 葛根素與維腦路通比較治療VBI的紅細胞壓積降低值森林圖Fig 4 Forest plot of packed cell volume decreasing for puerarin vs.venoruton for VBI
5個RCT[3,5,9~11]報道了試驗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中試驗組共發生5例頭痛、1例惡心、1例面部潮紅和1例轉氨酶升高,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對照組發生2例皮疹、1例頭痛和1例低熱,不良反應發生率1.0%。
本研究結果表明,葛根素治療VBI總有效率高于維腦路通,對全血黏度和紅細胞積壓改善方面療效也優于維腦路通。VBI在藥物治療中多采取調脂溶栓、擴張血管的措施。葛根素可拮抗α、β受體及血管緊張素受體,能擴張腦血管、解除腦血管痙攣,并能改善腦部血流循環,提高腦血管灌注,已有研究[13]報道葛根素在VBI治療中的療效。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總有效率高達93.9%,高于對照組(82.1%);并且在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低,臨床應用安全、有效。
雖然納入研究都符合納排標準,但從方法學上看所有納入研究方法學報道上都存在一定問題。應當詳細報道隨機序列產生方法及實施過程,避免選擇性偏倚造成兩組基線可比性降低。隨訪時間過短是本研究的一個不足,在關注短期療效的同時,還應關注長期療效和安全性。納入研究雖然都沒有實施盲法,但療效指標均為客觀指標,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小,所以盲法實施與否不影響本研究療效指標,對安全性評估會產生一定影響。
[1] Recommendations on stroke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herapy.Report of the WHO task force on stroke and other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J].Stroke.1989,20(10):1 407.
[2] 劉俊杰,趙 俊,林松聯,等.現代神經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31.
[3] 張俊清.葛根素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臨床療效觀察[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6,22(2):186.
[4] 王琳英,張生林,陳 蕓,等.葛根素治療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臨床醫學,2006,5(11):29.
[5] 孫鳳云,侯鳳英.葛根素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2):250.
[6] 劉榮俊,賈利珊.葛根素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療效觀察[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6,25(1):94.
[7] 劉淑賢.葛根素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5,8(3):248.
[8] 張生林,陳 蕓,張 毅.葛根素治療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2(8):445.
[9] 劉素蓉,呂敏賢,狄 靈.中西藥治療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34):7 637.
[10] 劉永宏.葛根素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J].廣東醫學,2002,23(3):308.
[11] 陳青梅,周 勇,許放華.普樂林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療效[J].湖南醫學,1999,16(1):67.
[12] 王允明.葛根素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療效觀察[J].綜合臨床醫學,1998,14(2):121.
[13] 沈朝暉.葛根素對比丹參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Meta分析[J].中國藥房,2010,21(36):3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