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長仙
(湖北大學,湖北 武漢430062)
隨著世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國際分工的深化,服務貿易異軍突起,發展速度超過了國際貨物貿易,成為衡量一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而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最具潛力的產業之一。旅游服務貿易既包括外國旅游者的入境游,即國際收入游,也包括本國旅游者的出境游,即國際支出游,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入境游方面。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研究早已不是一個新的課題,但隨著《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簽訂,我國旅游業開放尺度的不斷放寬,經濟形勢日新月異,它仍然是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
我國的旅游業是在改革開放后才起步的新興產業,依托于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大量的港澳臺同胞和國外旅游者,旅游服務貿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01年我國旅游業K值超過5%,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點產業,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入境旅游的經濟總量已步入了世界旅游大國的行列,旅游業在第三產業乃至整個國家經濟體中的地位日益加強。
根據國家旅游局的統計,1978年我國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數為180萬人次,到2008年,我國接待入境旅游者已達13003萬人次,是30年前的72倍。同時,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創匯能力也不斷提高,1978年我國旅游外匯收入為2.63億美元,僅排世界第41位,1996年國際旅游服務貿易創匯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世界排位上升到第9位。2008年,旅游外匯收入達408.43億美元,是30年前的155倍。加入WTO后,我國旅游業發展更加迅速,旅游服務貿易已成為我國創匯的重要渠道。未來我國的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是巨大的,在國民經濟發展舞臺上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競爭力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而是一個變化的競爭過程。本文中所采用的旅游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定義為:通過利用現有的旅游資源資產條件,不斷創新出更好的資產轉換過程,從而創造出更多的附加價值,為一國積累更多財富的能力。從經濟學上講,決定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兩類因素分別是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比較優勢歸結為一國的資源稟賦或者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而競爭優勢則更加強調后期競爭中的策略行為。本文采用國際市場占有率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分別衡量旅游服務貿易的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采用國際競爭力指數來度量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優勢,以此全面衡量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是一國出口總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例,反映了一國某產業或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比較優勢或競爭地位的變化,比例提高說明出口競爭力增強。本文用旅游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來反映一個國家旅游服務貿易的絕對競爭優勢。用進出口數據計算各國的旅游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1998—2007年世界旅游服務貿易十大強國國際市場占有率情況 單位:%

數據來源:根據WTO官方網站DATABASE數據庫計算而得。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最近10年的國際市場上,發達國家占有了國際旅游市場上的大部分份額。其中美國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13%以上,居于各國之首,且遠遠領先于其他各國,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其次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的旅游服務貿易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其市場占有率都在5%以上。而我國的市場占有率處于2%~5%之間,并且呈逐年上升趨勢,顯示出其國際競爭力逐步加強的趨勢。
國際競爭力指數又稱凈出口指數。與國際市場占有率相比,它剔除了各國通貨膨脹等宏觀總量方面波動的影響,也排除了因國家大小不同而使得國際間數據的不可比較,因此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之間,國際競爭力指數具有相當的可比性。通常國際競爭力指數取值范圍為[-1,1],競爭力指數越接近1時表示行業競爭力越強;反之,則說明比較優勢小,行業競爭力弱。

表2 1998—2007年世界旅游貿易強國國際競爭力指數

表3 世界主要旅游貿易強國近10年比較優勢表
通過表3和表4各個國家的TC指數比較及歸類可以看出: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墨西哥、美國、中國的TC指數均為正值,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具有比較優勢。其中,西班牙的國際競爭力指數最高,均值超過0.6,在國際旅游貿易上具有極強的比較優勢,而意大利、法國、墨西哥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美國和中國有微弱的比較優勢,剩下的幾個國家處于比較弱勢。一方面說明了現代旅游業起步較晚的中國在國際旅游服務貿易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發展較快;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了與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墨西哥等旅游強國的差距,要趕上這些旅游強國還任重而道遠,必須全面提升我國旅游業的競爭力水平,才有可能從旅游大國跨入旅游強國之列。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標(RCA)是指一國旅游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占該國貨物和服務貿易總出口額的比例與世界旅游服務貿易出口額占世界貨物和服務貿易總出口額的比例之比,反映某一個國家某一產品的出口與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相比的相對優勢。若RCA值小于1,說明該國旅游服務貿易處于比較劣勢;若RCA值大于1,說明該國旅游服務貿易處于比較優勢,取值越大比較優勢越大,國際競爭力越強。

表4 1998—2008年我國旅游服務貿易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由表4可以看出,近10年來我國的RCA指數一直位于1.25以下,尤其是2003年受非典影響以后,RCA指數下降到0.8以下,顯示性比較優勢從中度變到了微弱。與傳統的歐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旅游服務貿易還有相當的距離,僅稱得上是旅游業中等發達國家。
綜合看以上三大指標度量結果,我國旅游服務貿易擁有一定的資產條件和競爭優勢,從總量上說,中國的旅游服務貿易是逐年上升的,屬于競爭行列中的“富國”,但是這樣的競爭力只是暫時的,存在后勁不足的問題,在遠距離的歐洲、美洲國家市場都還不具有競爭優勢;旅游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屬于中等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仍屬旅游大國而非旅游強國。
在旅游資源的開發中,一方面我們要注意整合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實現資源的集約化利用,打出亮點,建出特色。“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的觀點在旅游業中是有意義的。另一方面,旅游資源的開發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對旅游資源原生態的破壞。很多旅游資源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再恢復甚至不可恢復。因此,在開發旅游資源時一定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科學統一地規劃,嚴格按照旅游景區的承載能力開發旅游資源,開展旅游服務貿易活動,切忌求快、求多、胡亂規劃。
開發旅游產品要注重創新與優化相結合,游客出游的根本動機是求新訪奇,只有新而奇的東西才對游客具有吸引力。目前,我國旅游產品正處在由團隊向散客、由全報價向菜單式服務、由觀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和特種旅游、由標準等級向豪華等級和經濟等級的結構轉化時期。應充分利用我國的資源優勢,順應國際旅游市場的需求,努力開創新型品種,開發自然、人文、社會三類資源綜合利用復合型產品,實現產品結構多樣化、深層次化,提高旅游產品的內涵與經濟附加值,增強中國旅游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增加海外游客對中國旅游產品的選擇范圍,使我國旅游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趨于一致。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人才顯得格外重要。近些年來,我國也十分注重對旅游人才的培養。在這里人才既指高素質的管理人才,也包括熟練的高素質服務人才。國外旅游業發展較早,對服務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更加體系化。因此,我們應該多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實行多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戰略,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機制,拓展旅游人才開發的國際合作渠道,開展境外培訓,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系統化的旅游業崗位培訓。同時要發揮高校作用,培養具有專業水平、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旅游人才,建立完善的校企人才供給體系。
我國旅游業起步較晚,與西方旅游服務貿易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在發展旅游服務貿易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強旅游立法,規范服務貿易市場。政府應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行業協會則應起到監督和信息溝通的作用,成為政府與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
企業競爭力直接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實踐證明,單純依靠本國豐富旅游資源的要素稟賦優勢而不注重企業和產業整體競爭優勢,是無法在自由化浪潮中把旅游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有效轉化為競爭優勢的。我國目前缺乏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效應的企業化集團。一方面,應該正確定位旅游企業的競爭戰略,建立科學化的管理體系和模式,實現規模化、知識化、網絡化經營。另一方面,應通過集團化經營增強整體戰略規劃能力和跨國經營能力,形成規模效應,有效地借鑒其他國家大型旅游服務公司的成功經驗,以此來提高我國旅游企業自身的競爭實力。
[1]國家旅游局.1998—2008國家統計年鑒[M].WTO官方數據庫.
[2]馬勇,周霄.WTO與中國旅游企業發展新論[M].科學出版社,2003.
[3]孫瑩.影響旅游服務貿易的關鍵性因素[J].浙江經濟,2007(17).
[4]董小麟,龐小霞.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國際貿易問題,2007(2).
[5]王桂蘭.基于國際比較的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J].北方經貿,2010(9).
[6]徐曉玲.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5(7).
[7]宋才發.WTO規則與中國旅游服務業的發展與保護[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2).
[8]石金海.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