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興亮 據《北京日報》)
中文“蘇維埃”一詞,是由當年任北大教授、后來擔任中國民主社會黨主席的張君勱于1918年音譯的,1922年以后廣為流行。
192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任務與策略的決議案》中,在肯定“工農兵代表蘇維埃,是一種革命的政權形式”的同時,仍然強調:“本黨現時不提出組織蘇維埃的口號——城市、鄉村、軍隊之中都是如此……本黨既組織革命的工農暴動于左派國民黨旗幟之下,自然還只限于宣傳蘇維埃的意義。”
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通過的《關于“左派國民黨”及蘇維埃口號問題決議案》中指出:“現在的任務不僅宣傳蘇維埃的思想,并且在革命斗爭新的高潮中應成立蘇維埃。”至此,中共中央就將蘇維埃作為工農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形式接受下來,并把建立蘇維埃政權作為黨的中心任務來抓了。此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權組織形式開始由農民協會等形式向工農兵代表蘇維埃轉變。井岡山、廣州、黃岡、麻城等地的黨組織,先后領導工農群眾武裝建立了工農兵代表蘇維埃。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舉行,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此后,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地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同時,也普遍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故當時的革命根據地簡稱“蘇區”。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推動建立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宣布取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稱號,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改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即陜甘寧邊區政府。至此,“蘇維埃”的口號退出了中國的政治舞臺。
1948年9月,毛澤東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為什么要實行人民代表會議,而不實行蘇維埃。他指出:“過去我們叫‘蘇維埃代表大會制度’。蘇維埃就是代表會議,我們又叫‘蘇維埃’,又叫‘代表大會’,‘蘇維埃代表大會’就成了‘代表大會代表大會’。這是死搬外國名詞。現在我們就用‘人民代表會議’這一名詞。”
表面上看,從“蘇維埃”到“人民代表會議”的轉變,好像只是一個名稱的簡單變動,但這卻使得政權組織形式變革的陣痛相對較小。從無產階級專政的蘇維埃,到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蘇維埃,從而形成人民代表會議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一詞最終完全融入中國政權建設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