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紅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群眾文化個體論
□朱 紅
唐代大詩人王維,曾寫過一首詩情畫意充滿禪味的小詩:“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間照,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詩人那嘯傲山林怡然自得的神情躍然紙上。詩人這種悠然獨處自娛自樂的個體性文化生活方式,以及這種生活方式的美感,使我聯想到當代群眾文化工作,那就是在抓好集體性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大力普及和發展個體性群眾文化活動。
當前的群眾文化活動,大多側重于集體性。例如廣場健身舞,街頭扭秧歌,群眾歌詠比賽,集體性曲藝、戲劇活動等等。這些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參與人數多、場面熱鬧紅火、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等優點,無疑應該繼續發展下去。但與此同時,從長遠發展上看,群眾文化活動不能僅僅滿足于“大幫哄”,還要深入抓好個體性群眾文化活動。
所謂個體性群眾文化活動,是指以個人活動的方式,以個體化的文化取向,所從事的個別文化活動。如個人的個性化讀書,個人的個性化書法創作、繪畫創作、剪紙創作、木雕、石雕創作、樺樹枝、草編、刺繡等工藝創作,個人個性化的文學、戲劇、曲藝、音樂、舞蹈創作,個人個性化的歌唱活動和器樂演奏活動;個人個性化的科學技術發明活動,個人個性化的各種文物收藏活動,個人個性化的旅游活動探險活動,個人個性化的各種體育健身活動、烹飪美食活動、家居設計活動等等。這些個人個性化文化活動,對于活動主體個人來說,是自得其樂、美不勝收,提升了個人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同時,這些個人個性化文化活動,又可以借助舞臺、展館、電視、網絡等平臺,轉變為集體性群眾文化活動,讓社會共享個體文化智慧與財富。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個體性群眾文化活動具有重大意義,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現個人全面發展。
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提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觀點,即社會的發展要以個人的優先發展為前提。社會是由無數個人構成的,個人的發展水平標志社會發展水平。如文藝復興時代之偉大,是以無數“文化巨人”的誕生為標志的。而人的發展,就是人的個性健康地全面地發展,就是人充分占有人的全面本質,使人成其為真正的人。個體性群眾文化活動,正是實現個人優先發展和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是培養獨立自主的自由精神。
獨立自主的自由精神,是人的本質的重要特征,是歷史發展的終極取向,是文化藝術、人文科學,以及哲學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心靈與精神家園的支柱。美是自由的象征、自由是文化的追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人類歷史和人的生命,就是一個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過程。個體性群眾文化活動,對于培養公眾獨立自主的自由精神,具有可操作的實踐意義。
三是便于增強主動性和創造性。
個體性群眾文化活動,是以個人愛好、個人興趣、個人專長為動力而形成的,而不是被動地無興趣地被組織起來參加活動。因此,活動主體參與活動是積極主動的,并且是充滿創造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活動個體樂在其中,樂此不疲,從而使活動不是流于形式,而具有扎實的實際內容和文化享受。
最后是具有靈活方便的便利性。個體性個性化的群眾文化活動,比大規模的集體性群眾文化活動,顯然更加靈活方便,且無拘無束自然而然,它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活動,可以使活動家常化、日常化、生活化、人性化。
綜上所述,我們希望有識之士,在抓好集體性大規模群眾文化的同時,更加關注非同小可的個體性個性化群眾文化活動。
責任編輯 李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