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秋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為文化產業構成的休閑文化應運而生,蓬勃興起,進入尋常百姓生活,成為社區生活新方式,雅致文明新亮點。休閑文化在社區的顯露,為社區居民帶來新的生活,這是社會經濟發展使然,是社會向更和諧文明邁出的重要標志。
1、具有調和功能。隨著休閑文化的成功運作,人們的文明休閑習慣正初步形成。人們走出家門,三五成群到社區參加休閑文化活動,在休閑中放松身心,交流思想感情,消除隔閡,化解矛盾,融洽關系。
2、具有規范功能。走進休閑文化場所,樂曲悠悠,清雅飄逸,或讀書看報,或品茶聊天,或打撲克。這種場所沒有人隨地吐痰亂丟垃圾,也沒有污言穢語,劃拳喧鬧,若有撒野的人,也會在周圍的鄙夷的目光中溜走。
3、具有導向功能。實踐證明,休閑文化的快速發展,不僅解決了社區居民和外來打工族或旅游者的休閑去處,也為社會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但更有意義的是休閑文化活動成為人民的精神樂園,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時尚,出現許多好現象:到休閑場所讀書看報學知識的人多了,上歌舞廳、泡酒吧的人少了;品位高雅,講究行為美,遵守社會秩序的人多了,亂丟垃圾,隨地吐痰,污言穢語,打架鬧事,行為野蠻的人少了。
4、具有感化功能。現代休閑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別致有趣,文明健康,深受大眾喜歡。人們參與休閑文化活動,是為了娛心健身,陶冶情操。在濃濃文化氛圍中,即使有不文明、不禮貌、打架斗毆、毀壞公物等丑惡陋習的人也會有所收斂,或在相親相融、感化的過程中得以規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5、具有教育功能。休閑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美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具有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作用。
6、具有更新功能。現代休閑文化體現休閑的時代潮流,是對休閑內容方式的創新和觀念的提升。在改變舊思想舊觀念的同時,拓寬人們的思維空間和思想領域,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更新的過程實際上是文明與不文明、道德與不道德、誠信與不誠信、健康與不健康等的較量凈化過程,也是創建文明社會文明社區的過程。
1、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要做到協調統一。現代休閑文化是對公益性文化的補充,屬文化范疇。要順應時代潮流,始終把握住“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形成文化建設的社會氛圍和時態心理、運作機制,通過各種載體,各種形式,各種活動來展現人民群眾對生活、事業的美好追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同時,政府方面要大力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業的發展,加大投入,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同時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創新體制,轉換機制,發展各類休閑文化,活躍群眾生活,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2、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要統一。現代休閑文化屬于文化產業范疇,大都非公益性,它與市場相連,與經濟掛鉤,受利益驅動,這毫無疑問。沒有效益就無法生存,更不可能發展。同時,現代休閑文化又具有非純物質性,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文化的屬性功能,不能只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要兩者并重。在取得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為社會文明進步盡其所為。現代文化產業是公認的未來最具爆發力的朝陽產業,休閑文化也不例外。現代休閑文化產業不同于一般產業,它具有意識形態之“特殊性”。在這個問題上,既要防止淡化休閑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完全市場化傾向;同時亦應防止過分強調休閑文化意識形態屬性而淡化、排斥其產業屬性的傾向。現代休閑文化具有意識形態和產業的雙重屬性,從產業屬性方面講,它不同于公益性文化,自主經營,在經濟上自負盈虧,無償服務缺乏基礎,也不現實,經濟利益是其從事休閑文化經營的首要目標。從意識形態屬性方面看,不能只顧追求高價的經濟效益而有損社會公德,影響社會文明,有義務承擔社會賦予文化的歷史使命,務必做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
3、休閑娛樂與啟迪教育要統一。現代休閑文化活動已成為尋常百姓最樂于接受的休閑方式之一,涉及面廣,影響面大,內容健康文明與否對社區及周邊社會都會有所印染。加強管理,正確引導,使之成為社區文明之窗,這是時代的呼喚,非常必要,也是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和全社會的共同使命。
現代休閑文化不是單純的休閑娛樂文化,有其特殊的社會功能性,要通過休閑娛樂方式得到心靈的感化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加社會職責感和使命感,共同維護好我們的社會,創造我們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