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杰
新聞寫作是“新聞作品的制作活動”,也是“新聞采訪的繼續和延伸”。目前,隨著計算機普及程度的提高,用計算機直接寫作或輔助寫作已被廣為新聞工作者所采用,以計算機代筆已經十分普遍。借助互聯網可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資料,因而,互聯網完全可以成為新聞寫作的一個信息庫、資料庫、知識庫。互聯網將會有助于新聞記者拓展新聞視野,豐富作品內涵,減少重復勞動,更好地投入創造性的寫作活動中。
任何一個記者的采訪總是只能采訪到有限的第一手材料,相當多的新聞素材是記者獲得的第二手和第三手材料。作為記者采訪,應當鼓勵多獲取一些第一手的材料,特別是生動鮮活的目擊式場景和能打動人心的細節材料,以及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但是,由于時間和精力以及客觀條件的限制,并不是每次采訪都能采集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這時,你可以嘗試通過互聯網來獲取更多、更生動的新聞素材。
互聯網論壇和聊天室是個性色彩較濃的交流工具,有心人能夠在互聯網上得到不少生動的素材。比如,在互聯網的旅游論壇上,可以讀到有人描述他在假期出游遇到的一些獨特經歷,或者有人敘述在旅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麻煩事,或者有人抒發看見美麗大自然的新鮮感受,也有人介紹一些少有人至的地方的別樣景觀。如果你要寫一篇有關旅游方面的報道,都可能會從中得到啟發,獲得一些寫作的素材。
在互聯網上還有不少音頻和視頻文件,比如新聞發言人的講話錄音,比如某位重要人物的重要發言。如果你要報道這條新聞,而你又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到現場,那么,你就可以在互聯網上,聽到現場的聲音,看到現場的錄像。而且音頻和視頻文件可以反復讀取,如果需要,還可以反復揣摩,這樣,你就可以了解到現場情形。另外,網站上還一般會附有這些講話的文字材料,這樣你就能全面掌握材料,有助于你寫出有深度的新聞報道來。
當然,更多的情況是直接利用網上收集的資料,把這些資料作為素材與采訪所得的素材進行綜合,來進行新聞寫作。這種寫作方式特別適合完成綜合性的深度報道。
利用互聯網獲得新聞素材的好處之一,就是減少了重復抄寫的勞動。只要用粘貼的方式就能把大段大段的現成的文字引進自己的稿件中。這樣做當然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尊重他人的著作權”。不是自己原創的文字,至少應當注明來源和作者,這是你對別人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尊重,同時也是你的智力成果能得到別人尊重的一個條件。由于數字化的智力成果的易復制性,使得著作權、版權問題日益得到大眾的關注。所以,你在獲得減少重復勞動的便利的同時,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自己的責任。
利用互聯網資料,要特別注意引用適量。對于一些基本的數字和基本的事實,可以完全摘取,而對于體現作者的風格和創造勞動的文字,不宜大段地摘取。如果是引用,首先要注明出處;其次,既要注意引用的比例,不能無節制地引用;同時不能斷章取義地引用,要注意引用文字的準確性及不引起歧義。
利用互聯網,并不是照抄照搬別人的文字作品,而是要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寫出有特色的新聞作品,當然,更好的是寫出獨家新聞報道來。
應該說新聞寫作的功夫其實在寫作本身以外,但熟練掌握包括互聯網在內的現代化工具,可以幫助記者最快地找到所需的資料,從而減少寫作前的準備時間,使記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率地完成新聞寫作任務。
由于互聯網具有無國界性,經常使用互聯網的記者,其視野會更加廣闊,其思維會更加敏銳,其看問題的方法也許會更全面,也許會更有一種宏觀的全球性的眼光。互聯網將會在無形中幫助記者高屋建瓴地寫出優秀的新聞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