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云
文化部、財政部日前出臺政策,2011年底之前國家級、省級美術館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毫無疑問,這是一大善政。公共圖書館是文明社會、公民文化活動的最重要基石之一,正如人們所說的“公共圖書館就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但是,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只是開始,如何讓公共圖書館發揮作用,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個問題是目前公共圖書館尤其是區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及投入不足。據了解,在美國,每1萬人就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約62%的美國公民擁有圖書館借書證,全美每年光顧公共圖書館的人次達10億。而在中國,每46萬人口才擁有一所公共圖書館;333個地級行政區劃中,有41個地市沒有圖書館;2859 個縣級行政區劃中,有445個縣沒有圖書館;2414個縣級圖書館中,不具備基本服務條件的有675個。不少縣級圖書館成了網吧、茶室,甚至只是堆放舊書的倉庫。
第二個問題是,即便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短期內也很難培養全民閱讀習慣。據調查,我國年人均閱讀量不足5本,而美國人是25本、日本人是40本、以色列人是64本。除了數字上的蒼白,閱讀質量也有待提升。國人閱讀最多的書籍是供消遣的穿越、玄幻、言情等小說,或披著勵志外衣的所謂的“成功學”。如果閱讀檔次不能升級,僅僅增加閱讀數量也無濟于事。你一年讀50本低俗讀物,你的品味還是原來的高度;你一年讀100本《我的成功可以復制》,你的素質也未必會真的提升。
此外,公共圖書館即使免費開放,如果不能改變現在一些公共圖書館的“高高在上”,社會大眾究竟能從中獲益幾許,仍是個問號。圖書館本應是貼近平民的,重流通與致用,但國內一些公立圖書館卻更接近藏書樓,只有少數人能夠進入,其功用更多是對書籍的保存。暨南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周繼武曾撰文抨擊這種現象:公立圖書館將國家藏書變成壟斷資源,將借閱演變成“租書”、“抵押”,限制或剝奪低收入者、低職位者、低學歷者、無職業者和外地人的閱覽權或外借權。現在雖有免費開放的政策,但圖書館在政策的推行中會不會“留一手”,仍然奇貨可賈,排斥流浪漢、農民工等基層群眾,仍是問號。
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作家博爾赫斯曾說:“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但愿上述問題最后都可被化解,人人愛讀書,人人有書讀。而我們的各級公共圖書館,也能真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所說的,成為“各地通向知識之門,為個人和社會群體的終生學習、獨立決策和文化發展提供基本條件”,以推動國民文化素質的普遍進步為自身發展的動力。
就拿重慶圖書館來說,2009年,重慶圖書館克服了運行成本提高、管理難度加大等困難,在全國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免費開放,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讀者量出現“井噴”,社會效益實現了最大化。免費開放拉近了廣大人民群眾和公共圖書館的距離,2009年中秋、國慶長假8天內,重慶圖書館接待讀者5萬人,為3000余人免費辦理讀者證,到館讀者量比2008年同期增長了27.1%。同時,館內公益講座、展覽,面向下崗職工、農民工、未成年人的計算機免費培訓等同步推進,為來館讀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務。2010年到館讀者達到143萬人次,外借書刊81.5萬冊次,持證讀者突破14萬,各項數字創歷史新高。用重慶市少兒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話來說,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以后,閱覽證、借書證辦得多了,看書看報的人多了,讀者查詢資料信息的次數也增多了。公共圖書館真正成為了老百姓的文獻收藏中心,文獻咨詢和閱覽中心,文獻加工和使用中心,文化共享工程中心,古籍保護中心。
免費的大餐能不能保證口味?服務質量成為擺在免費開放圖書館面前的首要問題,各圖書館下足了功夫,從優化環境、強化管理、完善規章制度入手,把方便來館群眾擺在第一位。
為便于免費開放借閱,重慶圖書館重新整理圖書50萬余冊,購置添加新書5萬冊,開通了重慶數字圖書館,向未成年人開放電子閱覽室。重慶市少兒圖書館推出“同在一片藍天下”農民工子女免費培訓、“我為祖國喝彩”等系列讀書活動,深受群眾歡迎。除了在文獻資源、服務項目、讀書活動、開放時間等方面進行優化外,還在閱覽座位、查目臺、咨詢臺及借還書臺的布局、館內標識等細節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方便讀者。部分區縣公共圖書館積極為讀者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擴大閱覽室面積,增加閱覽座位,為讀者排憂解難,為免費服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于實現免費服務開放的時間并不長,公共圖書館還缺乏強有力的政策體系支撐,如經費投入不足、開放度不夠、服務不能滿足需求等問題依然存在。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深刻感覺到,讀者的大幅增加,迫使公共圖書館的書刊質量和數量需要提高標準,這種情況下,擴大公益性文化設施融資渠道,制定優惠政策,吸納社會資金,加強資金保障,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多渠道投入的運行格局就變得非常必要。同時,免費開放之后,圖書館接納人員不但有讀者、學生等,更有部分人員帶著休閑、游覽等目的進入場館,圖書館在日常管理上要出臺相應政策,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加強管理,作好服務,確保免費開放有序進行,滿足人民群眾需求。
此外,應該把堅持服務的開放性、公益性作為首要原則,面向殘障讀者和老年讀者免費開放實現了面向少年兒童免費開放。同時,面向普通讀者的講座、展覽、檢索咨詢服務也都實行了免費,并通過在節假日免費開放閱覽、在一定時段免費辦理借閱證等方式,不斷探索圖書館基本服務全面免費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實現公共圖書館計算機文獻聯合編目、館際文獻互借、地方文獻聯合征集、地方特色數據庫聯合建設、聯合參考咨詢、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講座展覽資源共建共享等為主要工作內容,通過聯盟章程約束等方式積極推動成員館免費服務。
在做好常規服務免費的同時,圖書館不斷延伸免費服務的深度與廣度,應建成圖書分館,圖書流動服務點;加強了決策參考服務、科研課題咨詢服務、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數字資源年平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