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琦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7)
由于中國民族傳統音樂迅速發展,二胡曲創作也隨之發展壯大,自新中國誕生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民族傳統音樂,采取各種保護措施,使得二胡從民間樂器逐步向專業化道路發展。改革開放后,大型二胡協奏曲作品涌現,這些作品主要是以塑造音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為主,體現作曲家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如《紅梅隨想曲》等作品。作者不但在題材上有所拓展,而且在表現手法上也有所發展,特別是二胡弦法的頻繁轉換,使得音樂刻畫出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活潑。
二胡的弦法指的是根據不同的調性來改變首調唱名法,主要是以內外弦空弦定音為主。其中,D調(do、sol弦)和G調(sol、re弦)是最為常見的兩種弦法。但在新中國成立后,二胡弦法有了很大的發展,樂曲常常由單一弦法向多種弦法轉變。如劉天華創作的《光明行》首次使用變換空弦法,由功能性很強的五度關系轉調D調(do、sol弦)和G調(sol、re弦),調性明朗,音區轉換具有很豐富的色彩。80年代后,出現二胡敘事曲、二胡協奏曲這一新題材,二胡的弦法使用也有所變化,打破了傳統二胡樂曲單一調性的表現模式。如:二胡協奏曲《紅梅隨想曲》中,作曲家使用了四種弦法:G調sol、re弦,C調re、la弦,D調do、sol弦,降B調mi、si弦,使音樂變化大、起伏多,色彩新穎,對比鮮明。
因此,不同的弦法表現出來的音樂風格也是不盡相同的。從二胡弦法的發展道路來看,大多弦法根據音樂調式和音樂風格特征來確立。以下是二胡弦法與調式、調性之間的關系:
二胡弦法常常根據音樂調式、調性特點,將主音或屬音定在空弦的內、外弦上。如:劉天華曲《閑居吟》,是一首宮調式樂曲,調性明朗,所以二胡弦法使用的是D調(do、sol)弦,音樂調式主音do應用于內弦;這些樂曲調式主音分別用于各種弦法內外弦空弦上,除此之外,許多樂曲調式的屬音用在該弦法內外弦空弦上。如:《山村變了樣》是一首商調式,屬于小調性質,所以二胡弦法使用的是C調(re、la)弦;《江河水》第一段為羽調式,屬音re音,弦法是降B調(mi、si)弦;第二段轉商調式,屬音re音,為C調(re、la)弦。
在民族管弦樂合奏、器樂伴奏中常遇到轉調的情況,所以二胡的定音應固定在d’a’。還有一些常用的調和弦法如D調用do、sol弦,G調用sol、re弦,F調用la、mi弦,C調用re、la弦,降B調用mi、si弦,A調用發fa、do弦等等。在歌曲伴奏中,由于調的不同,常會給伴奏者帶來變換弦法的問題,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C調re、la弦)、《枉凝眉》(F調la、mi弦)等等。
因此,二胡弦法的應用與音樂調式、調性呈一致性,它具有獨特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和特色。每一種弦法都有獨特的藝術表現色彩,不同的弦法所塑造的音樂形象也具有不同的內容。演奏者要對作品中的音樂形象有著深刻的理解,就要清楚認識到作曲家使用不同的弦法所表達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樣才有助于演奏者把作品的音樂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人物形象是一部作品的核心所在。盡管有些作品是以山水風景為主,但始終都離不開當地的風土人情,作者借景來抒發心中的情感。我認為一部優秀的二胡作品,它的人物描寫是非常重要的,作曲家們通過各種方式把作品中的音樂形象塑造得活靈活現,而其中通過使用不同的弦法來塑造音樂形象是重要方式之一。二胡名曲《紅梅隨想曲》是一部弦法對塑造音樂形象產生重要影響的成功典范。作曲家吳厚元非常熟悉二胡弦法的特點并且在樂曲中把它應用得當,使得音樂形象和二胡弦法兩者成功結合在一起。下面筆者以《紅梅隨想曲》的片段為典型例子來總結各種弦法對塑造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形象的影響:
調性色彩為明亮寬廣,適合一些情緒比較激越和悲壯的音樂形象。《紅梅隨想曲》中的引子用的正是這個弦法,該弦法音樂色彩明亮,展現出江姐雄渾豪放的氣質。第一樂句以挺拔壯闊的氣勢將音樂的情緒瞬間展開,特別是第二小節中的三個“5”,音色剛勁有力,飽滿而渾厚,體現江姐大義稟然的形象。第二樂句的句型與第一句相同,但情緒要更加激昂。第三樂句音樂呈現悲壯的氣氛,旋律給人一種環環相扣的感覺。逐漸旋律迂回下行,音色柔和,情緒也隨之平穩,人的思緒仿佛隨音樂向遠處飄去,體現江姐剛柔相濟的一面。
該調調性色彩柔和,適合表現人物溫柔的性格。《紅梅隨想曲》中的抒情慢板用的就是這個弦法,因此第一段旋律較為柔美、流暢,極富表現女性特有的溫柔情感。主題音樂以不同變奏形式加以呈示,舒展挺拔的旋律體現江姐樂觀向上、堅定昂揚的性格。第二樂段是主題樂段的疊奏,該弦法的運用使得音樂形象具有剛毅的英雄氣概。第三樂段為主題音樂的發展,速度稍快,情緒進一步發展,增強旋律的流暢性和歌唱性,音樂性格上體現革命者崇高的理想和寬廣的胸懷。
該調調性色彩為輕巧,適合表現人物活潑、果斷的性格。《紅梅隨想曲》中的小快板第五段用的就是這個弦法,二胡以剛毅、果斷的氣質奏出流動的快速音型。前兩句用的是內弦演奏,力度較強,體現主人公堅毅和果斷的性格,后兩句用的是外弦演奏,力度較弱,體現主人公輕巧、跳躍的性格。
《紅梅隨想曲》立足于中國傳統音樂的創作基點,同時又借鑒了許多西方音樂的作曲方法,為現代二胡曲的創作打開了一條新路。作曲家主要使用了四種弦法:G調sol、re弦,C調re、la弦,D調do、sol弦,降B調mi、si弦。而這些不同弦法的運用體現了主人公江姐性格的多面性。筆者認為這部作品最可貴的創作特色是在第二部分中使用了五個不同的弦法,通過頻繁地轉調來描寫人物的不同性格。通過以上舉例表明:不同的二胡弦法能產生不同的藝術色彩,能對塑造作品中的音樂形象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作曲家只有熟悉二胡弦法的特點以及把它應用得當,才能把音樂形象和二胡弦法成功結合在一起,才能把音樂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
綜上所述,我認為二胡樂曲的弦法對塑造音樂形象的影響體現為它可以充分發揮二胡的弦法和演奏技法,通過恰當的弦法來塑造相適應的音樂形象。一首優秀的二胡作品,既離不開對人物主要特征的描寫,也離不開地方濃郁的音樂風格。我們要通過不同弦法所表達不同意義來理解音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這樣才能有助于把作品的旋律演繹得更加流暢。
[1]楊建榮:《作品中的人物描寫與演奏中的音樂形象》民族音樂(音樂教育)2008.2.
[2]孫玉文:二胡協奏曲《紅梅隨想曲》的賞析2007.6.
[3]彭輝 陳安樂:《民族的魂魄 美的神韻》藝術漫畫2006.7.
[4]劉菁:《二胡弦法及其特色》(絲竹悠悠)2003.6.
[5]馮麗梅:《中國現代二胡曲創作概觀》2003.8.
[6]于雪琴:《二胡藝術發展及其文化演變》藝術百家 2007年第3期2005.2.